APP下载

认知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聋患者情绪的影响*

2021-01-05张中华钟木生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突发性负性听力

张中华, 宋 瑾, 张 嘉, 钟木生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东 深圳 518081)

突发性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通常表现为单耳或者双耳在短时间内听力急剧下降,且至少有两个相邻的频率听力下降不小于 20 dBHL[1],可伴有耳鸣或眩晕,而无其他脑神经受损症状。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大部分发病在18~60岁,发病高峰为43~53岁。一般为单耳发病,左右耳机会均等。突发性聋病因不明,考虑较多的原因是病毒性感染和血管疾病导致内耳毛细血管功能障碍及内耳生理结构损伤[2]。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有研究[3]表明,突发性聋患者因听力的急剧下降及耳鸣、眩晕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患者的不正确认知,进行认知重建,达到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和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对50例突发性聋患者采取认知疗法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开展纯音听力检测及声导抗检测。使用双通道诊断型听力计(美国,型号:GSI 61)行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检测,测试频率气导为0.25~8.00 kHz,骨导为0.25~4.00 kHz。采用听力筛查仪(丹麦,型号:AccuScreen)进行声导抗检测,包括双侧镫骨肌以及鼓室导抗图测试。所有患者均采用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及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治疗,疗程1周以上。观察组组成干预小组,进行认知护理方法、疾病知识、沟通技巧、心理咨询、量表评定等培训;制定认知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干预小组成员负责,采用面对面交谈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每次30~40 min,每周2次,持续3周。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酌情增减次数和时间。认知干预内容:①加强心理疏导,建立相互信赖的治疗性关系。为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情绪,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交谈,及时了解听力下降、眩晕、耳鸣等症状带给患者的困扰。根据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采取乐观的、鼓励性的语言开导患者,减少其心理应激,使其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交流,获得其支持和理解。②疾病认知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可能引起突发性聋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目前治疗技术新进展、疾病预后,以及情绪对疾病的影响,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强调其积极配合治疗的作用。举行病友座谈会,介绍成功治愈病例,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提高患者依从性。③认知纠正和认知重建。通过与患者交流,评估患者认知,了解患者对突发性聋的认知情况。鼓励患者大胆说出对该病的认识,包括负面的、不正确的观点等;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针对不同情况(对突发性聋的认知缺陷、负性情绪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突发性聋的病因、治疗方法及转归。通过认知重建,与患者共同制定目标与方案,教会患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促进听力恢复。④行为疗法。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行为治疗方法,是指使患者从紧张状态松弛下来的一种练习过程。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依次对双手、双臂部、躯干部、腿部等部位肌群进行先紧张后放松的练习,训练过程包括:集中注意—肌肉紧张—保持紧张—解除紧张—肌肉松弛。首次指导训练后可由患者自行练习,每天1~2次,每次15~20 min。指导患者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⑤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尽量进食低盐、低糖、低脂、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噪声刺激,减少患耳高分贝电话和手机的使用,加强对患耳的保护;纠正不良习惯如用力挖鼻、挖耳等,以免引起中耳压力突然改变加重耳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指导,包括治疗护理及检查注意事项、听力保护措施、饮食护理、改变生活方式等。

1.2.2 评价指标 ① 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5]:含20个条目,分4级(1~4分)评分法。将 20个条目的各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 以后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我国正常人标准分为(37.23±12.58)分[6]。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说明焦虑症状越重。该量表可较准确反映有焦虑倾向患者的主观感受。②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6]:含20个条目,采用4级(1~4分)评分法。我国正常人标准分(41.88±10.57)分[7],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分值越高表示抑郁越严重。该量表可有效反映患者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③2组患者干预3周后复查纯音听力及声导抗检测。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突发性聋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4]。其中痊愈:听阈恢复至健耳正常水平或达患病前水平;显效:患耳听阈提高30 dB;有效:患耳听阈提高15~30 dB;无效:患耳听阈提高不足15 dB。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组患者分别在研究开始及干预3周后填写量表,由W.W.Zung编制[5-6]。课题组成员使用统一指导语,详细讲解填写要求,对填写困难者由患者口述,家属或护士代为填写,并当场收回。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2 2组患者疗效比较[n=50,n(%)]

3 讨论

突发性聋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有研究[8-9]表明,突发性聋每年发生率为20/10万人,且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突发性聋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一般认为此病的发生与病毒性感染、睡眠障碍、情绪波动、精神压力过大、过度疲劳等密切相关,且大多患者发病前存在作息不规律、睡眠质量较差等问题,导致白天头昏脑胀、疲倦,影响机体的气血调和,进而加重耳聋症状[10]。随着社会迅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的压力也随之加大,精神及工作方面的压力等可诱发突发性聋的发生。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与突发性聋亦存在相关性[11]。因突发性聋起病急、预后不明确,早期症状除听力急剧下降外,还可能出现如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带来较大的心理问题。患者由于听力下降,获取信息的能力降低,生活质量降低,易诱发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负性情绪会加重患者的听力损失降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发现患者消极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12]。认知疗法是针对部分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知,影响治疗效果而衍生的一种有效的护理治疗模式。

认知护理干预可改善突发性聋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认知护理认为,患者行为上的缺陷是由其认知程度决定的,若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纠正错误的行为,需从根本上改变和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 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认知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研究[14]表明,突发性聋的高危因素与强烈应激反应有关,听力迅速下降和耳闷感等症状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应激心理不仅加重患者丧失治疗疾病的信心,还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错误认知才是导致负性情绪的主因。本研究通过开展认知护理,使突发性聋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初步认知,在配合治疗的同时,学会自我调节,保持情绪稳定,对疾病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认知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突发性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其症状的急性发作及其对预后的不确定性,可以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心理负担加重,进而加重症状,降低疗效。放松训练作为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可有效调节患者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在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第一时间使其平复情绪,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15]。认知护理在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的同时,还可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能进行良好的互动,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让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的治疗,提高患者的自我认同感[16]。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使患者对医护产生信任并积极配合疾病的治疗,对负性情绪的改善和疗效都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突发性聋患者中开展认知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猜你喜欢

突发性负性听力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国家教育考试的应对策略——以甘肃省为例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