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口腔保健状况调查与对策

2021-01-05吴建书何县利何朋彦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口腔卫生口腔疾病精神障碍

吴建书, 何县利, 何朋彦

(1.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2.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河南 洛阳 471000)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坏[1]。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健康状况不良往往会困扰人们,甚至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2]。目前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卫生的报道较多,但对住院的多种精神障碍患者口腔保健状况的研究较少。为更深入地掌握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口腔保健状况,本研究对35~44岁住院的多种精神障碍患者的口腔保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改善其口腔健康的对策,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年6—12月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35~44岁精神障碍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②年龄35~44岁。③病情稳定,配合调查。排除标准:①器质性精神障碍者。②患者及监护人不同意参与调查者。选取观察组140例,剔除6份不合格调查问卷,实际纳入134例,其中精神分裂症113例,双相情感障碍6例,精神发育迟滞4例,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4例,复发性抑郁障碍2例,癫痫性精神病2例,人格障碍2例,躁狂发作1例。对照组4 410例为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3]35~44岁年龄组人群。2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基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2015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问卷(成人)[3]对观察组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学历、饮食和烟酒习惯、清洁牙齿情况、看牙经历、口腔问题的影响、对全身和口腔健康的评价、口腔健康态度、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等27个问题。调查员由1名口腔专业副主任医师和1名精神卫生专业主管护师组成。经培训,统一介绍语、填写方法和要求,对调查问卷各条目评定基本相同,调查问卷对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一致性检验,其Kappa值为0.87。共发放并收回问卷140份,剔除6份不合格问卷,对134份合格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1.2.2 观察指标 ①每日刷牙率:通过公式计算每日刷牙率=每日刷牙人数/总人数×100%,每天刷牙人数为每日1次和每日2次或以上人数的总和。②就医率:就医率=有看牙经历人数/总人数×100%。③被调查者对口腔健康态度及知晓率:对口腔健康态度,包括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对自己生活很重要等四个方面,由“同意”“不同意”“无所谓”“不知道”打钩统计;口腔健康知晓率分8项内容,包括刷牙出血是正常的、细菌可引起牙龈炎、刷牙对预防牙龈出血的作用、细菌可引起龋齿、吃糖可导致龋齿、窝沟封闭可保护牙齿、氟化物对保护牙齿的作用及口腔疾病可能影响全身健康,以“正确”“不正确”“不知道”3个选项选择,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表2 2组每日刷牙率和刷牙频率比较(%)

2.2 2组口腔健康态度比较 对照组认可“口腔健康对自己的生活很重要”、同意“定期口腔检查十分必要”和认同“预防牙病首先靠自己”的构成比,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意“牙齿好坏是天生的”的构成比,对照组略高于观察组;在口腔健康态度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口腔健康态度比较(%)

2.3 2组就医率及末次看牙原因比较 2组就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去12个月就医率和末次看牙原因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就医率及末次看牙原因比较(%)

2.4 2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2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方面,“窝沟封闭可保护牙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7个问题观察组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

3 讨论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和窗口[4]。刷牙是简单有效的维护口腔卫生的方法。本次调查35~44岁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每天刷牙率为79.9%,低于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同年龄组的93.2%,也低于彭志刚[5]报道每天刷牙率的85.87%,提示35~44岁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较差。有文献[6]报道,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下降,其口腔卫生习惯较差,口腔疾病患病率较高。口腔卫生习惯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性[7],口腔习惯不良极易造成口腔疾病的发生。认真刷牙可及时去除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生。教会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水平颤动拂刷法,具体要领:①刷头置于牙颈部,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与牙长轴约成45°角,轻微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龈沟内,部分置于牙龈上。②从后牙颊侧以2~3颗牙为一组开始刷牙,用短距离水平颤动的动作在同一部位数次往返,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拂刷牙面。牙刷移至下一组牙,2组要有重叠区域,按顺序刷完上下牙齿唇(颊)面。③同法刷舌(腭)侧。④刷上前牙舌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触龈缘,自上而下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时,自下而上拂刷。⑤刷咬合面时,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做前后短距离来回刷。每天护士定时督促患者早晚刷牙,每次不少于3 min,午饭后漱口。每周1次口腔卫生检查,及时督导与治疗[8],以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本调查结果显示,35~44岁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口腔健康态度较差。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异常,自知力、自制力较差,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护理人员对患者宣教力不够[9]。精神病患者属于行为认知缺乏的低健康素养群体[10],可通过反复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11],培养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其口腔健康意识,内化为自觉的口腔保健行动。本调查结果显示,35~44岁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差。为此要加强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讲解口腔卫生保健常识:少进糖,少吃零食,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不吸烟、不饮酒; 勤刷牙,勤漱口;用含氟牙膏防龋,牙刷刷毛要细软;要求半年或1 a做一次口腔检查。提高其口腔知识水平,改善其口腔健康状况。末次看牙原因方面,2组均以治疗为主。就医率和过去12个月就医率均较低。35~44岁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口腔保健状况很差,这与不重视口腔健康[12]有关,同时也与部分医护人员重视精神疾病的治疗,轻视口腔健康及部分口腔医师怕为精神病患者服务带来不便和麻烦等有关[13],同时还受经济条件差、家属探视少、零用钱少等因素影响[14]。为改善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口腔保健状况,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医院、家属和社会需共同努力,还应采用共同危险因素策略[15],将精神疾病和口腔疾病纳入慢性病防控体系,切实改善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口腔健康。

本研究仅对35~44岁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口腔保健状况作了调查,其他年龄组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口腔保健状况未做调查,故二者间差异无法比较。其他年龄组精神障碍患者的口腔保健状况调查与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3]其他年龄组健康人群口腔保健状况也未进行调查,其结果差异无法比较。35~44岁年龄组不能代表整体人群。这是本研究的不足,需要后续对其他年龄组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口腔保健状况作详细调查分析。

综上所述,35~44岁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口腔保健状况很差,可加强口腔健康宣教,强化督导和检查,落实口腔护理,调动患者积极性,精神障碍和口腔疾病治疗并重,实施共同危险因素策略,以切实改善35~44岁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口腔健康问题。

猜你喜欢

口腔卫生口腔疾病精神障碍
《口腔疾病防治》被瑞士HINARI 数据库收录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口腔卫生师的职业与职责
肇事肇祸强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卫生认知水平分析
口腔卫生宣教应用于社区老年人牙周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口腔卫生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