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系结石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和CT诊断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1-01-05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5期
关键词:胆道胆管磁共振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0)

临床常见病症是胆道系统结石,根据结石部位的差异性具体划分成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结石等类型,主要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高,患者表现为黄疸、发热、反复性腹痛发作与发冷等症状,早期若不能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则导致病情加重引起胆道感染或梗死,甚至发生急性胆管炎或胆源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对其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极易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早期切实采取准确性诊断措施是很重要的[1]。随着现代医疗事业进步发展,临床诊断该病症患者采取影像学检查或内径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等检查措施,前者准确性较低,后者易对机体造成创伤,因此给予患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措施是很重要的,具备检查快、安全性高或无创伤等优势,因此临床被广泛应用,具时效性[2]。为分析胆系结石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和CT诊断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胆道系统结石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47.15±8.36)岁,其中表现为黄疸症状24例,腹痛17例,发热寒战20例,恶心呕吐19例,谷氨酰转肽酶值是(364.49±34.52)μmol/L,碱性磷酸酶值是(201.25±42.36)μmol/L,总胆红素值是(72.35±8.69)μmol/L,采取手术病理证实,胆总管结石26例,胆囊结石24例,肝内胆管结石30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病理或临床手术证实,研究对象均符合胆道系统结石诊断标准[3];患者表现出黄疸或反复性腹痛发作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肝功能异常;患者与家属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委员会审核要求。排除标准: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病历资料不全。

1.3 方法:研究对象均实施CT检查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措施,①CT检查:实施具体检查前需告知患者保持禁食5 h,服用400 mL温水保持胃肠道较充盈,饮水10 min后切实开展检查流程,所用仪器16层螺旋CT扫描仪(美国GE light speed),指导其取仰卧位,以右侧膈顶至胰腺钩突以下部位为基点完成常规平扫流程,选择患者肘静脉利用高压注射器注射80 mL碘海醇[4],双期扫描行动脉期与门脉期两期,维持碘海醇注射速率达每秒3 mL,扫描层厚达10 mm,维持扫描螺距1.5mm,后台工作站处理扫描原始图像重组矢状位与冠状位,以胆管走向为基点重建曲面。②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实时监测患者各生命体征,给予检查前保持禁水禁食8 h,所用仪器是1.0T超导MRI扫描仪,躯体相控阵表面线圈,充分利用呼吸门控技术展开检查流程,合理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利用重T2加权扫描继激发FSE序列,设置参数值:TE 200~250 ms,维持矩阵是256×190,维持层厚是3.0 mm,保持间隔是0 mm,激励次数达3次,以脂肪抑制技术为基点持续扫描时间是4 min,完成扫描流程利用后台图像处理软件实施最大密度投影,三维重建原始图像[5-6]。

1.4 观察指标:由本院经验较丰富的2名医师讨论影像检验,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利用两项影像检查,比较研究对象胆系病变部位与直径大小最终的诊断效果[7]。

表1 胆系结石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n(%)]

表2 不同直径胆系结石诊断准确率[n(%)]

1.5 统计学方法: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疾病确诊率、结石类型确诊率与不同直径大小结石检出率)[n(%)],χ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胆系结石检出率:经本次研究发现,CT检查检出71例,所占比例是88.75%;未检出9例,所占比例是11.2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检出78例,所占比例是97.50%;未检出2例,所占比例是2.50%,χ2=4.7834,P=0.0287,与CT检查比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较高疾病检出率,P<0.05。

2.2 胆系结石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经临床手术结果显示病变部位,其中胆囊结石40例,所占比例是50.00%;肝内胆管结石18例,所占比例是22.50%;胆总管结石22例,所占比例是27.50%,CT检查准确率是61.2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准确率是88.75%,P<0.05,见表1。

2.3 不同直径胆系结石诊断准确率:经本研究发现,患者结石大小是0.2 cm×0.3 cm~4.2 cm×4.8 cm,其中结石直径>1 cm有34例,结石直径低于1 cm有56例,根据结石直径大小差异性,具体划分成>1 cm与低于1 cm结石直径,两种检查方式对>1 cm的结石直径无差异,P>0.05;与CT比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96.42%)较CT检查(85.71%)低于1 cm结石直径的诊断准确率较高,P<0.05,见表2。

3 讨 论

胆道系统结石是临床常见的病症,致病因素是生活习惯或饮食结构改变,患者表现为黄疸或感染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则导致发生胆汁流动通道受阻或结石嵌顿,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早期明确病因、掌握结石大小或位置是很重要的,便于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降低残石率且减少手术费用,临床诊断该病症患者以CT检查为主,其局部扫描便捷、伪影少、分辨率高与操作简便等优势[8-9],初步筛查胆系结石具有时效性,广泛适用于结石急诊病例,但该项检查措施易受到容积效应的直接影响,胆总管扩张导致最终扫描图像对真实病灶很难清晰显示,易发生误诊或漏诊情况,不适用于泥沙状结石,具有局限性,因此早期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切实采取针对性诊断措施是很重要的,便于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可靠性[10]。

有研究报道[11],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能提高胆道系统结石患者疾病检出率,其是指观察胆系是否存在结石病变,以胰胆管走向为基点辅助完成检查流程,检查发现大部分结石呈类圆形或圆形等低信号,病灶周围是高信号,原因是机体存在胆汁淤积,其属于无创性检查手段,无需注射对比剂,对胰胆管结构与形态特征实施直观反映,不会对机体产生并发症,利用多方位成像准确判断胆系结石形态、大小、数量与位置等,切实显示胆管结构异常与相关并发症,具有无创、方便快捷与准确率高等优势,准确率高,避免发生误诊或漏诊情况,便于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在本次研究中,CT检查检出71例,所占比例是88.75%;未检出9例,所占比例是11.2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检出78例,所占比例是97.50%;未检出2例,所占比例是2.50%,与CT比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率较高,P<0.05;经临床手术结果显示病变部位,其中胆囊结石40例,肝内胆管结石18例,胆总管结石22例,CT检查准确率是61.2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准确率是88.7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较CT检查准确率较高,P<0.05;患者结石大小是0.2 cm×0.3 cm~4.2 cm×4.8 cm,两种检查方式对>1 cm的结石直径无差异,P>0.05;与CT比较,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96.42%)较CT检查(85.71%)低于1 cm结石直径的诊断准确率较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由此说明本研究与邱俊等[12]文献报道具相似性,

综上所述,对胆道系统结石患者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能提高疾病检出率,切实明确检查部位,适用低于1 cm结石直径患者,便于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胆道胆管磁共振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