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为例
2021-01-05张明乾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
张明乾(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
资源建设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核心,地方特色资源是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 “文化共享工程” )资源建设项目带动下,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承建了大量体现各地特色的地方资源建设项目。[1]2006年,我国正式开始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专项经费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工作,从最初试点的8个省级分中心到14个省级分中心,再到20个省级分中心。截至2013年,全国33个省级分中心已全部参与资源建设项目。近年来,文化共享工程的覆盖范围已逐步扩大到市县级图书馆(市县级支中心),2015年起,文化馆系统也加入到了资源建设行列中。根据历年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立项通知文件和验收结果文件统计,截至2019年,累计立项项目约1,450个,已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的约700个。项目建设完成后,各地也积极通过本省区的资源服务平台、共享工程网站、电视媒体、光盘出版下发等形式和渠道开展服务,展示地方数字资源项目成果。[2]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 “宁夏图书馆” )自2007年开始参与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项目,截止2019年底,共申报20个项目,现已完成19个,经费投入约3,100万元,建成了一批宣传展示宁夏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笔者参与地方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十多年,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为此,本文针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对实践经验作出总结,也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梳理总结,并由此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1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的实践过程
1.1 内容的选择
特色资源建设的内容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突出地方特色,主要包括反映地域风俗的特色文化资源、反映地方文献特色的文化资源、反映红色历史的文化资源、反映重大事件的资源、为满足特定发展需要而建立的特色文化资源等。[3]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时,应深入挖掘这些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加强对体现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的建设力度,建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华文化精神、反映当代中国人审美追求,并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地方特色数字文化资源。[4]
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多民族融合、迁徒和居住的地区,也是北方最早进行农业开发的地区,宁夏引黄古灌区自古就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同时,宁夏地区是连接中原与西北的交通枢纽,独特的地理位置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早期开发。根据这些地方特点与人文内涵,宁夏图书馆制定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框架(见图1)。通过专家论证、申报立项,最终建成了一批反映宁夏历史文化的地方特色资源,达到了宣传推介宁夏、让外界更好地了解宁夏的目的。
图1 宁夏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框架
1.2 建设过程的优化
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主要采取征集成品和自主建设两种方式进行。各省级分中心在征集当地特色资源、依托馆藏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委托数据库服务商开发资源库的形式完成建设任务,这种模式虽然解决了图书馆专业人员少、技术力量弱的问题,但是不利于后期数据的维护更新。随着技术的发展,人才的引入,部分图书馆已能够依靠本馆力量组建资源项目建设团队,同时聘请专业的编导等技术人员,与相关单位共同合作共建完成建设任务,这样既能培养自己的资源建设队伍,又加快了资源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如,福建省分中心、安徽省分中心等。近年来,各省级分中心基本都采取了公开招标采购的方式建设地方特色资源,这种形式能够对项目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调节,保证了资源建设的顺利完成和使用,提高了资源建设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程度。
宁夏图书馆在地方资源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成立了资源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建设工作组,组建了本地区专家库。项目前期,工作组进行调研与策划,再由专家对内容规划、文稿编撰、素材选用等环节进行认真指导把关,工作组根据专家意见制定申报建设的文案,最后经过领导小组和专家论证后上报发展中心。项目获批后,工作组对项目建设内容进行招标建设,每个项目派专人负责跟进,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宁夏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过程可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社会化征集,主要通过购买征集方式完成项目建设。宁夏图书馆与宁夏地区电视台、研究院等单位进行合作,通过购买的方式征集电视台、研究院等单位建设成型且符合本馆需求的资源;第二阶段,通过论证项目建设内容、市场调研、委托制作的形式,委托有资质的制作单位按照要求建设符合宁夏地区特色的资源;第三阶段,对申报立项的选题进行论证策划,通过公开招标的合作方式选取有实力的公司进行制作,这种形式是近年来资源建设的成熟路径(见图2)。通过优化资源建设机制,规范化流程、社会化参与、专业化队伍建设等途径,宁夏图书馆极大地提升了地方特色资源的建设质量。
图2 宁夏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流程
1.3 建设成果的应用
经过十多年的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宁夏图书馆已建成了一批地方特色资源(见下表)。其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宁夏花儿》《红旗漫卷》《丝路宁夏》《宁夏古塔》《宁夏长城》《宁夏全域旅游文化推广微视频》等多个系列的专题片500余集、《宁夏岩画多媒体资源库》《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资源》《西夏春秋多媒体资源库》《红色记忆多媒体资源库》《精准扶贫—塞上江南多媒体资源库》等专题资源库6个、《中国经典民歌动漫——宁夏篇》花儿动漫剧39集以及征集到的《王贵与李香香》《狗儿爷涅槃》《农机站长》《九州花儿美》《宁夏老艺术家表演集锦》等多部获奖舞台剧。这些资源一方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宣传展示了宁夏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民风民俗和经济发展,对优秀地域文化进行了传承与保护,[1]另一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宁夏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服务内容,提升了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和社会形象。
1.4 宣传推广
上述资源均已发布,读者可通过宁夏数字文化网[5]、宁夏图书馆官网进行访问浏览,也可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宁夏专区、宁夏图书馆官方微博、宁夏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自建特色视频及特色资源库中进行查看。此外,宁夏图书馆还在各类服务推广活动中制作地方特色资源海报和展架,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加大特色资源推广力度。
2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顶层总体规划不够完善
宁夏图书馆虽然依托馆藏资源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资源制定数字资源建设内容框架规划,并实施建设,但是总体上缺乏文化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全局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规划机制不完善。虽然文化主管部门成立了本地区地方资源建设领导小组,但缺乏刚性要求。一方面,很多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在推进中存在沟通协调困难的问题,未能充分调动起各方的力量,协调领导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另一方面,资源建设缺乏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参与,直接影响了地方资源项目实施的进度和整体效果。
(2)管理制度不健全。参与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部门众多,但各单位没有进行明确的建设内容分工,因此,容易出现各方重复建设问题。未对资源发布提出统一的汇审发布要求,发布标准不统一,缺乏共建共享意识,导致共建共享效果不好。
(3)资源建设内容框架过于笼统、不够细化,导致部分建设内容过于分散、主题重复,没有形成体系。因此,精品项目数量较少。
(4)对一些意识形态把控难度大的资源缺少相应的指导和明确的要求。管理评估机制滞后,不能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致建设的内容虽然通过验收但服务效果不佳。
表 宁夏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成果
2.2 专业人员匮乏
地方特色资源的建设需要编导、拍摄、历史、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由于图书馆传统业务以图书借阅为主,近年才以数字图书馆发展为引领,逐步接触到专题片及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在专题片拍摄及多媒体库制作方面的专业人员不足,且受体制、编制限制,急需的专业人才无法引进,而现有人员的培养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即能见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
2.3 项目建设经费不足
通过近年项目实施建设情况看,项目建设经费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没有配套,经费不足是制约宁夏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质量与服务效果的最大 “瓶颈” 。如,在专题片拍摄过程中,因场地、人员、经费紧张的问题,导致一些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无法保证,此外资源素材采集费、加工费、版权费、后期运维费也需要大量经费投入。可见,经费短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源发布后的社会效益与现实影响力。另外,资源库建设完成后,缺少用于数据采集和更新运营维护的专项经费,导致资源库内容过于陈旧、滞后、不全面,影响了数据的使用价值和服务的有效性。
2.4 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宁夏图书馆虽然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宣传自建特色资源,但是网站的宣传推广力度还不够,对本地特色资源的揭示深度也不足。微平台推送不成系统、不及时,也很少开展专门的读者培训工作。 “重建设轻应用” 问题明显,没有建立完善的宣传推广和更新机制,导致资源的知晓率、利用率低。
3 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3.1 加强统筹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开展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项目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首位。文化主管部门要牵头做好本地区资源建设的统一规划、统一领导,举全文化系统之力,按照规划梳理出建设框架。实施单位要加强合作与交流,按照框架进行选题策划后的分工建设。各单位要对建设内容进行收集筛选,做好建设内容适用性定位,同时应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如,《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视频资源数字化加工格式规范》等。这样既保证数字资源能在各种平台上共享,又能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有利于打造精品,形成体系。[6]在特色资源建设完成后,要做好成果汇聚保存、发布、更新和维护工作,建立常规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保障自建资源可持续发展。
3.2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提升资源建设水平
目前,复合型人才成为公共图书馆迫切需要的人才。因此,图书馆应采取 “走出去” “请进来” “公开招聘” 等方式培养与引进人才。而在公共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资源项目建设团队要拥有节目编导和影视多媒体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和地域知识的专家学者组成。要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风土民情。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也要加强培训力度,还要做好联合建设单位之间的交流学习,提升资源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组建本馆资源建设项目的专家组、工作组,不断提高资源建设人员的业务能力,以保证资源建设的高质量水平。
3.3 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优质资源
在宁夏图书馆已建成的资源项目中,不论是专题片还是多媒体资源库,虽然都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制作,但是由于预算过低,因此距离精品资源还有一定差距。可见,要想建设优质的资源,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从各个环节进行规划设计,让它可以留得下、传得开,既有趣味性、又有可看性,既满足传承历史文化的需要,又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
3.4 做好资源发布展示平台,注重数据统计分析
要做好数字资源发布展示平台的设计,除网络平台外,还要开发适用于移动终端的平台,多建设适用于移动终端的微视频、音频资源内容。平台上的特色资源展示标题或导航要醒目,对资源的元数据揭示要完整,为读者提供方便的浏览体验和良好的互动体验要注重对访问数据的收集整理、对资源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通过研究读者需求,明确建设资源的实用性、适用性、建设重点,更好地进行项目资金使用的科学决策。
3.5 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服务效能
通过多途径多种方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与扩大资源的服务效能与服务范围。①在图书馆官网中以醒目的标题进行集中展示,同时利用微平台进行宣传推广。②举办形式多样的推广活动,如通过媒体、读者调查等,将宣传深入广大读者的生活中。③在专题讲座、读者培训中以海报、宣传册的形式进行线下宣传推广,同时利用讲座、培训间歇进行屏幕背景播放宣传。④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可充分借用旅游景点及场所推广相关的文献资源,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使旅游更具灵魂。⑤利用各类文化活动制作专门的展架、宣传页等,将宣传嵌入其中,多渠道推广特色资源内容。⑥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让读者了解特色资源成果,了解特色资源获取的方式,从而提高地方特色资源的知晓度和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