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岭教授基于调神理论推拿治疗小儿湿疹经验研究*
2021-01-05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杨金昭李双彤石家庄050011
河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杨金昭 李双彤 (石家庄 050011)
指 导 刘彦岭
提要 小儿湿疹属于临床常见皮肤病之一,病位在表,临床治疗多从健脾化湿、祛风凉血论治,但刘彦岭教授认为,“五神紊乱,五脏气机失调”是小儿湿疹发病的内在机制 ,治疗该病需抓住根本,通过推拿手法“调神”,方可取得很好的疗效。对刘彦岭教授基于调神理论推拿治疗小儿湿疹经验进行研究,拓展了小儿湿疹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小儿湿疹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多形性皮损,如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等,剧烈瘙痒是其主要特征,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近年来小儿湿疹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2004年儿童湿疹患病率为3.07%,2012年儿童湿疹患病率为8.3%,2013年儿童湿疹的患病率为 12.94%[1]。由于该病瘙痒剧烈,患儿常常情绪激动,哭闹不安,饮食、睡眠等都受到影响,患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者还会增加患各种病的概率[2]。目前,西医采取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对症治疗,多采用激素和抗过敏类药物,虽短期有效,但长时间使用副作用大,且疗效也会逐渐减弱。中医治疗小儿湿疹措施多样,标本兼治,内外同治,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小儿推拿是中医特色疗法,临床治疗小儿湿疹屡收佳效。刘彦岭教授从事推拿临床、教学及科研30余载,学验俱丰,造诣精深。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获良多。刘师基于调神理论推拿治疗小儿湿疹,颇具中医特色,理论和操作独特,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1 湿疹的概念及病因病机
1.1 湿疹概念 中医文献中并无湿疹病名,根据其皮损特点、发病部位有浸淫疮、奶癣、旋耳疮、四弯风等病名。如《诸病源候论》云:“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侵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以其渐渐增长,因名浸淫也。”《医宗金鉴》记载:“此证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此证生婴儿头顶或眉端,又名奶癣。”《外科大成》云:“四弯风, 生于腿弯脚弯。一月一发, 痒不可忍, 形如风癣, 搔破成脓。”
1.2 先天为根,后天诱发 刘师在总结、继承历代医家对小儿湿疹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认为该病病因有二:一为先天因素,先天禀赋异常,为易感体质,即特禀质。二为后天因素,与饮食不节,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大量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等均有关系。
关于先天原因,刘师认为先天禀赋包括父母双方体质、孕期母体情志及饮食习惯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幼儿体质的形成产生影响。过敏性体质是先天禀赋异常的一种特异性体质。王琦等将中医体质分为 9 种,其中过敏体质归属于 “特禀质”[3]。北京儿科研究所专家王良录说:父母一方过敏,子女患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概率约为20%~40%;若父母双方皆为过敏性体质,子女患病几率就会达到40%~60%。该情况表明过敏性疾病虽不是遗传性疾病,但过敏体质却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若孕期母亲情志波动异常及喜食辛辣刺激之物,则母体湿热火毒之邪遗于小儿,小儿素禀胎火湿热,易形成过敏体质,若有外邪诱发,发为湿疹。如《儒门事亲》中记载:“儿之在母腹也,胞养十月,蕴蓄浊恶热毒之气,非一日,及岁年而后发,虽至贵与至贱,莫不皆然。轻者稀少,重者稠密,皆因胞胎时所感。浊恶热毒之气有轻重,非独人有此疾,凡胎生血气之属,皆有蕴蓄浊恶热毒之气。有一二岁而发者,有三五岁至七八岁而作者。”[4]因此在临床诊治小儿湿疹患者时,刘师注重询问患儿父母整体情况,从源头上加以梳理,以便全面分析了解病情,清晰准确的指导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与防护。
至于后天原因,若患儿自身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则脾失健运,水液停滞,湿邪内生。又湿为阴邪,其性黏腻不爽,阻碍气机,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阻于腠理分肉之间,发为湿疹,迁延难愈。湿邪为重者,疹白渗清稀液;郁而化热者,疹红渗脓液。除小儿自身因素外,日光、紫外线、潮湿、炎热环境,大气污染(空气中含过量的有害气体或粉尘),生态环境破坏等现代气候环境的急剧变化,也能诱发或加重小儿湿疹。此外,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也会加重湿疹。因婴儿湿疹在中医古籍里称“奶癣”,故有人用治“癣”的药物来治疗婴儿湿疹,导致病情加重[5]。
虽然该病病因有二,但刘师在临床诊治中认为先天因素,即小儿本身的过敏体质是其发病的根本因素,后天原因只是诱发因素。如生活中常见的海鲜、牛羊肉、蛋类等食入性致敏物,粉尘、油烟等吸入性致敏物,都是在小儿过敏体质的基础上诱发小儿湿疹。
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刘师认为小儿湿疹是由免疫紊乱所导致,肌体免疫功能过于亢奋,对某种物质处于超敏状态,这种免疫机制与一般保护性免疫机制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二者作用于肌体所产生的反应不同。前者引起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从而给肌体造成伤害,属于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后者免疫监视、防御和调控作用正常,能够发现、识别并清除抗原性异物,与肌体其他系统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肌体内环境稳定和生理平衡。产生这两种截然不同反应的原因是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其中小儿的过敏性体质是产生肌体损伤的内在因素。
因此,要避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首先就要远离过敏原,以减少外部因素对肌体的刺激。但很多时候接触过敏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怎么改善或纠正过敏体质,调控自身紊乱的免疫系统,恢复其正常功能,就成为了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关键。现代医学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是应用一些激素类药物和抗组胺类药物,阻断过敏反应发生的通道,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应用该类药物对小儿肌体有一定的损害性,不宜长期使用。因此,寻找一种绿色、健康且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1.3 元神受蔽,五神紊乱 刘师另辟思路,从中医角度重新认识该疾病。虽然中医古籍里没有小儿湿疹、免疫、抗原抗体这些概念,但通过对该疾病临床症状、 特征的把握以及大量查阅古今中医文献,刘师认为小儿湿疹的基本病机在于“五神紊乱,五脏气机功能失调”,神乱则五序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发于肌肤则为湿疹。
刘师认为神是人体最高功能层次,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如《素问·移精变气论》云:“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6]神的功能正常,肌体五脏和顺,气血调畅,人体不易受到外邪的侵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以上说明了神的健康状态是人体健康的根本因素,“神明”则肌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行[7]。
刘师认为元神为神之根本,是先天之神,具有肇基化元[8]的作用,人体摄取食物、吸入空气等本能活动所需物质都必须经过元神的识别和再孕育才能为人体所用,掌控着人的生、长、壮、老、已全过程。元神作为肌体的统领之神,又分别寄寓不同部位而行使不同功能。《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藏所藏。”即为五藏神,简称五神。五神寓于五脏,五脏涵养五神,五神对五脏有主宰作用,即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是中医学形神一体观的具体体现。元神作为精、气、血等精微物质的根本支配者,通过将自身能量有序分配给五神,五神调控五脏,脏腑功能协调,则气血运行有度,滋养有方,肌体方可处于“阴平阳秘”的平稳状态。刘师指出,当元神受扰,元神蒙蔽,其主宰功能紊乱,不能有序向五神分配能量,五神调控失度,则脏腑功能受损,气机紊乱,气血不能有效充养肌体,“百病乃变化而生”,特禀质小儿则会发为湿疹。湿疹所产生的瘙痒异常感觉,由神所识,是五神紊乱的外在表现。如《素问·调经论篇》曰:“神有余,有不足……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因此,刘师认为元神受蔽,五神紊乱,五脏气机失调是小儿湿疹发病之机,始终贯穿疾病发展的全过程。
2 湿疹的治则治法
2.1 以调神为根本 根据小儿湿疹的病因病机,刘师以“调神”理论为核心,兼并脏腑经络辨证施治,共奏其效。通过调整受蔽的元神,使元神的识别和再孕育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当外界因素作用于肌体时,肌体不会出现过激反应造成自我损害,依然处于平稳调控状态,此也是调理过敏体质的中医机理所在。
有时病变未直接涉及元神这个层次,仅仅是影响了五神的功能,也会引发肌体产生异常反应。因此治疗时除了通过调整元神来统驭五神外,通过手法直接调整五神也是捷而有效的。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说明一切脏腑活动都受心神调控,任一脏腑功能的失调都会影响到心神。《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王冰注曰:“心寂则痛微,心躁则痛甚,百端之起,皆自心生,痛痒疮疡,生于心也。”历代医家在解读此条时唯有王冰注意到心神活动与疼痛程度的关系[9]。王守仁也曾提出“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也”[10]。说明心神活动的失调可直接造成感觉功能障碍。另“心部于表”,在心神的调控下,心之气血阴阳布散于表,使心与皮肤的关系紧密相连。因此心神紊乱,心的功能失调与皮肤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肺藏魄,主皮毛,主宣发肃降。若肺魄受扰,则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气机紊乱,肌肤得不到濡养和滋润而发为湿疹。又魄为阴神,以精为物质基础,主人体的本能活动,如感觉功能,张景岳《类经·藏象类》云:“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体健魄全,则感觉灵敏,但若有邪气干魄,致肺魄的感知功能病理性亢奋,则会造成对痛痒的感觉功能过度灵敏。因此肺魄失常,是造成小儿湿疹瘙痒异常的原因之一。肝藏魂,主疏泄,调畅气机,与情志关系密切,根据临床观察,小儿湿疹患者大多性情急躁,焦烦不安,呈一派肝阳上亢之象,此为肝魂功能失常的表现,情志失调又可加重肝魂失常而形成恶性循环。如《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曰:“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因此,小儿湿疹患者的情志异常与肝魂失常关系密切。张锡纯认为:人身阳之精为魂,阴之精为魄。魂魄者,心神之左辅右弼也,魂魄安强,精神自立,虚弱自愈[11]。也说明了魂魄功能正常对肌体的重要性。脾藏意,脾的功能正常发挥依赖于意的调控,脾主运化水湿,若调控失度,则脾运化失调,水湿内生,发为肌肤,则为湿疹。肾藏志,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化气,气生神,精气都是神化生的物质基础,精盈则神明,精亏则神疲。如《理虚元鉴》曰:“夫心主血而藏神者也,肾主志而藏精者也。以先天生成之体质论,则精生气,气生神;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12]说明了肾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必须受神的调控和主宰。若肾志功能失常,则藏精化气生神功能受到影响,进而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加之小儿脏腑娇嫩,成而未全,形气未充,抗病力弱,发为皮肤则为湿疹。《灵枢·本藏第四十七》谓:“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说明志意功能的正常对于肌体的自我调控至关重要,志意和调则“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
以上无不表明小儿湿疹的发生与五神紊乱,五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但刘师认为心脾肺三脏是关键,通过调整心神脾意肺魄来恢复三脏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基于此认识,刘师以调神理论为指导,推拿治疗小儿湿疹,疗效显著。
2.2 手法以腹部为主,四肢经络为辅 具体操作如下:补脾经→揉板门→分阴阳→顺内八卦→清肝经→清心经→清肺经→补肾经→揉尺泽→揉曲池→揉中脘→揉天枢→揉关元→掌根揉腹→摩腹→扣腹→振腹→揉百虫窝→揉血海→揉足三里→揉三阴交→搓揉心、肺、脾胃俞→搓命门→揉承山。大于1岁患儿加拨四肢经络。推拿顺序为从上肢到下肢,从腹部到后背。注意:医者手部要涂抹滑石粉,以润滑婴儿皮肤。根据患儿年龄来控制治疗时间,<1岁患儿,15 min/次;年龄≥1岁患儿,25 min/次。推拿速度:100~200次/min。力度适中,1次/d,6次为1个疗程。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刘师注重对腹部的治疗,通过扣、揉、摩、振等手法作用在腹部,刺激腹部穴位,进而调节元神。刘师认为元神在腹不在脑,形为神之宅,调腹即是调神。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转输气血运行枢纽之地,联通上下,沟通内外,腹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脐又称“神阙穴”,生命根蒂之所系,元神之门户。如《内经》“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的“中”指的就是前面“神阙穴”到后面“命门穴”这一段路径,恰好是元神所在之处,通过手法作用于该部位,可以调节紊乱的元神。现代研究也表明肠道菌群和大脑的功能表达有着密切关系,现代医学称之为“肠脑轴”,可双向调节肌体[13]。还有研究表明,腹部推拿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途径多方面整体调节肌体[14]。以上这些理论和研究表明了腹部对于全身调节的重要性,进一步证明了“元神在腹”理论的正确性。因此腹部推拿在小儿湿疹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其作用不单单是调理脾胃,更是通过调节更深一层次的元神来调整整个肌体的紊乱状态。至于五神,因魂、神、意、魄、志与五脏一一对应,通过补脾经、清心经、清肝经、清肺经、补肾经、搓揉心、肺、脾胃俞等手法来调整相应的脏腑功能,进而使脾意、心神、肝魂、肺魄、肾志功能恢复正常,五神运行有序,又可反过来调控五脏,使五脏功能强健,脏腑协调,形成良性循环,湿疹得愈。顺内八卦、分阴阳调节体内逆乱的气机,恢复脏腑功能。揉百虫窝、血海、三阴交,活血养血以止痒,如《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贼风偏枯方论》曰:“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是也。治之先以养血,然后驱风,无不愈者。”拨四肢经络时要重点拨揉肺经、心经、大肠经、脾经等经络,循经推拿,仔细探查经脉走形部位有无结节和颗粒感,若有结节或颗粒要重点按揉和弹拨,散开瘀滞,疏通经络。经络气血通畅,脏腑和顺,五神得序,元神安宁。此为从经络气血等肌体基本组成物质着手逆向调整失序的元神。在实际临床中,我们要根据患儿的具体发病情况、体质差异等因素,灵活运用手法,随症加减,不拘泥于基本套路,僵化思维,从而达到最好的疗效。
刘师认为元神是根,五神是本,五脏、经络气血是机,通过不同的推拿手法作用其中,从不同层次来调整紊乱的神机,几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为补充,共同调控肌体状态。
3 典型验案
吉某,女,8个月,于2018年11月28日来我科就诊。主诉:全身及面部皮疹7月余,加重3 d。患儿自1个月时面部出现皮疹,后迅速蔓延至躯干、臀部、肘弯等处,全身皆有。初起患处瘙痒难耐,患儿搔抓,继之出现糜烂、渗液,期间曾在我省、市多家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湿疹,给予维生素E乳、舒肤林软膏、氧化锌等药物,经使用后效果不佳,为求系统治疗,遂来我科就诊。现主证:皮疹遍及全身,呈点片状,以面部为重,瘙痒难耐,抓挠不适,可见渗出,易哭易闹,性情急躁,夜间痒甚,夜寐欠安,饮食可,二便调,舌红、苔白厚腻。中医诊断:浸淫疮;西医诊断:婴儿湿疹。刘师认为乃元神紊乱,五神失序,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治当调神安脏、平衡阴阳。具体操作:补脾经、揉板门、分阴阳、顺内八卦、清肝经、清心经、清肺经、补肾经、揉尺泽、揉中脘、揉天枢、掌根揉腹、摩腹、推腹、扣腹、振腹、揉血海、揉足三里、揉三阴交、搓揉心、肺、脾胃俞、搓命门、揉承山,因患儿年龄较小,每次操作15 min即可,每日1次。另刘师嘱患儿母亲饮食要清淡,忌食辛辣及牛羊肉、海鲜等发物,以便患儿母乳喂养,同时调畅情志,保持情绪稳定。经以上疗法治疗1次后,脸部湿疹明显减轻,身体其他部位的症状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连续治疗1个疗程,患儿湿疹基本得到控制,皮损大部分已经消失,患儿情绪稳定,睡眠得到改善。因其效果显著,效不更方,继续治疗1个疗程,患儿皮损完全消失,皮肤光滑白皙,无任何皮肤后遗症留下。半年后随访,湿疹未再复发。
按:刘教授认为该患儿为特禀质,元神受到干扰、蒙蔽,对外来物质的识别功能下降,不能有效的把能量分配给五神,五神得不到有序充养,失其和序,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不行其道,肌体产生过激反应,发为肌肤则为湿疹。五神失序,肝魂不得内守,肝疏泄太过,则患儿性情急躁;脾意失常,脾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失其运化,水湿蕴结肌肤,则皮疹表现为糜烂、渗液;肺魄功能受扰,所主感知功能亢奋,则患儿皮肤瘙痒,搔抓不适;心神受扰,神不归位,则夜寐不安,易哭易闹。刘师谨守病机,基于调神理论运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以腹部手法为重点,调整紊乱的元神,腹部中枢为神阙,是元神之门户,通过揉腹、摩腹等手法可使元神复归其位,振腹激发元神有效布散,行使正常功能。推小儿手部五经穴,共调五神,五序运行有度,五脏安和,气机调畅。拨揉背俞穴,散其瘀结,通其脏腑之气,使五脏和顺,五神归位,元神平静,此为逆向调整。经以上治疗后皮疹痊愈,半年后随访,未复发,疗效满意。
4 小结
湿疹发病先天因素为其根本,后天诱发,调整小儿的过敏体质是治疗的关键。刘师守正创新,开拓思路,以“五神紊乱,五脏气机失调”为切入点去认识、分析该疾病,表明了治病求其本的思想,为临床治疗小儿湿疹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调神理论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湿疹,可以改善或纠正患儿的过敏体质,以腹部为重点来恢复元神功能,使元神安宁,神居虚处,重归恬淡虚无的状态,方可调控有度,五神运行有序,脏腑功能协调,经络通畅,气血充盈,肌肤柔润,从而达到“定其血气,各守其乡,广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