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重庆竹产业发展 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1-01-05耿养会李辉乾高树坤吕玉奎

世界竹藤通讯 2021年6期
关键词:竹林重庆市重庆

耿养会 李辉乾 高树坤 李 彬 童 龙 吕玉奎 夏 飞 李 川

(1 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重庆 400036;2 重庆市林业局 重庆 401147;3 重庆市荣昌区林业局 重庆 402460;4 重庆市永川区林业局 重庆 402160;5 重庆市巴南区林业局 重庆 40132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竹产业发展。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以及在四川省“发挥蜀南竹海的竹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的指示确立了竹产业发展的方向[1]。竹产业是集生态、经济、文化、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竹产业也是重庆市林业经济的重要组成,是重庆市明确的木本油料、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笋竹、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6 大林业主导产业之一。重庆属于散生竹—丛生竹—混生竹的混合区,竹类资源生物多样性丰富[3]。本文针对重庆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重庆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进行剖析,为推动重庆竹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1 重庆竹产业发展概况

1.1 竹林资源

截至2020 年底,重庆现有竹林面积近33.33万h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4.05%,占全市森林面积的7.71%;共有21 属120 余种,主要分布在梁平、南川、大足、铜梁、丰都、荣昌、涪陵、江津、忠县等区 (县)。以荣昌、大足、铜梁、永川、南川、涪陵为主的主城都市区主要有麻竹、撑绿竹、绿竹、雷竹、方竹、慈竹、毛竹、平竹等,总面积约23.67 万hm2;以梁平、忠县、丰都、城口等为主的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主要有白夹竹、寿竹、雷竹、高节竹、红哺鸡竹、慈竹、巴山木竹和平竹等,总面积约7.67 万hm2;以武隆、石柱、彭水等为主的渝东南武陵山城镇群主要有平竹、刺黑竹、慈竹等,面积约2 万hm2。

1.2 竹资源利用

据不完全统计,2020 年重庆市竹产业产值约150 亿元,约占林业产业总产值的10%左右,带动从业人员67 万人,其中60 万人为农民,占从业人员的89.5%。全市竹资源利用主要有竹制品、竹材人造板、竹笋加工、竹浆造纸、旅游康养和其他等6 大类利用业态。全市年产竹笋约80 万t(含鲜销),产竹材约150 万t,生产竹浆约30 万t、竹胶板约22 万t。

南川区年产方竹笋2.5 万t,助农增收明显。荣昌区推进麻竹资源化利用,走出了一条笋、材、叶、苗和加工剩余物为一体的综合利用路径,其中重庆原始芗公司生产的麻竹叶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以上,主要销往美国、欧盟、日本、东南亚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涪陵区以三峡笋业为代表的竹产业形成了“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发展”的良好态势,努力推进笋竹产品流通贸易,单位产笋量提升,带动了农民增收。开州、梁平依托重庆星星套装门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出套装门、竹炭、竹签、造纸、竹笋等,产品覆盖全国各省份,出口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建立有一级经销网络1 500 多个,装饰套装门的年设计生产能力达200 万套,年产值超过8 亿元。重庆理文纸业采用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的林浆纸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年产量95 万t 牛皮箱板纸和白面牛卡纸、18 万t 竹木浆、50 万t 生活用纸,年产值超过100 亿元。同时,大力发展竹林旅游康养,永川茶山竹海、梁平百里竹海、金佛山方竹等竹景观或竹景区,已发展成为国内外具有较高美誉度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1.3 竹业科技创新

2020 年重庆市竹产业研发资金投入4 620 多万元,获得授权专利188 项。重庆市林科院设置有竹林培育与开发利用的研发团队,并与中国林科院建立有全方位合作的紧密关系,主要开展了引进竹种综合评价、竹种质资源的引进及研究、优良竹种快速育苗繁殖技术、基地营建技术、低产低效竹林改造等技术研究,编制完成麻竹、绿竹、雷竹等丰产栽培技术手册及栽培技术规程等。重庆星星套装门集团公司累计授权专利、特有技术和注册商标等300 多项,成为中国竹产业领域创新利用的佼佼者。荣昌区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麻竹全产业链资源化利用成效突出,被认定为“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重庆瑞竹植物纤维公司获得国家专利18 项,其餐具通过美国FDA、欧洲(德国) LFGB 接触食品类产品测试认证,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竹缠绕复合管道生产新技术落户中铁十八局集团重庆北碚基地,已建成2 条管道生产线、1 条标准配套设施并投产。《笋用竹繁育、栽培、加工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竹类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等一批科技项目研究及示范推广,荣获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

2 重庆竹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2.1 竹业市场主体不发达

重庆市竹产业发展市场化程度不高、发展水平偏低,竹产业粗放经营,有效供给不足,笋竹产品类型与市场需求脱节,加之企业应对市场风险、化危为机的内生发展能力不足,辐射带动力不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重庆市竹业领域的市场主体不发达,尽管有2 家企业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据统计,重庆市比较低端的农民合作组织只有126 个,竹加工企业123 家,其中作坊式小型企业就占106 家、国家林业龙头企业只有2 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也只有11 家,重庆笋竹业市场主体培育任务艰巨。

2.2 竹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够

竹业一二三产业融合还停留在浅层次,笋竹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未充分体现。现代产销衔接不紧密,现代制造业集群化、生态化程度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林业科技富民惠民方面存在短板弱项,对产业提质增效贡献不够凸显。

2.3 加工制造业不强

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年产值1 000 万元以上的竹加工企业数量不多,缺少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与竹产业发展比较好的浙江、福建、湖南等省份比较,我市现代化的笋竹产品加工发展不充分,高端多品种的竹产品生产不足,产品整体档次不高,附加值低,知名品牌少。竹加工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严重制约产业链的延伸、产品价值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4 竹林培育粗放

一是竹林资源质量不高。重庆市集约经营的竹林面积不大,占比不足竹林总面积的10%,低产、低质、低效竹林仍占绝大多数,一产单位产值不及300 元/667 m2。二是配套设施薄弱,资源利用不充分。竹林道路、水池、排灌等必要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制约竹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

2.5 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竹林丰产培育、特色高效栽培、笋竹特色加工产品研发、笋竹高新技术集成应用、笋竹产品市场开拓、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技术集成等方面的研究不多不深,现有竹类先进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相对较少,科技支撑竹产业发展氛围和机制探索不够,导致重庆市竹业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经济价值。

3 重庆竹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3.1 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为笋竹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2018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发挥好蜀南竹海的优势,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20 年1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6 次会议指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1 年11 月18 日国家林草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10 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重庆市林业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实施林业产业建设工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竹产业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最好产业之一,为成渝地区500 余万农民提供主要经济收入。这些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规划为加快重庆市笋竹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2 产业转移悄然进行,国内竹业布局重新调整

受产业生命周期的影响,从20 世纪末开始,因市场、劳动力、原料成本等因素,台湾、日本等地区传统竹业企业陆续转型,部分转移到中国广东、浙江等省。从2008 年后,珠三角、长三角等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企业陆续转移到内地,以实现占领新市场、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获取资源等多方面战略发展目标。2015 年原有竹业先进产区浙江安吉、庆元等地竹业企业开始注重第三产业建设,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陆续向西南地区转移[4]。承接产业转移的目的地至少满足如下3 个条件之一:其一,有利于控制成本;其二,可利用当地资源;其三,有当地市场需求。重庆全部符合这3 个条件,适时提出竹产业发展战略,必将大力吸引东亚及沿海木材、家居加工产业转移,具备竹产业承接地的区位优势。

3.3 人们消费理念趋向绿色环保,为笋竹产业带来市场机遇

中国有着悠久的爱竹、种竹、养竹、赏竹的文化传统,社会进步孕育新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追求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消费观念正在全社会形成,笋竹及其加工产品、竹饮料、竹—菌等竹源食品的市场需求呈现持续增长趋势。随着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环保、耐用、轻巧的竹质日用品、工艺品、竹炭等产品需求量大幅增长。伴随森林体验、森林养生等新业态的兴起,竹文旅康养产业将成为林业经济重要的增长点[5]。随着国家“一路一带”倡议的推进,笋竹产品将更多走出国门,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

3.4 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进步,为发展笋竹产业提供重要条件

技术创新拓展笋竹业发展新空间,“互联网+”时代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传统的竹业发展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催生了竹家具定制、竹空间装饰、竹建筑营造等新型业态和新模式,极大地拓展了笋竹产业发展空间。目前,中国竹业行业正在突破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工艺,大力推进机器人工程,提高竹工程材、竹家具、竹生物制药、竹纤维复合材料等生产装备智能化、自动化水平[6]。污染小、节能环保、安全系数高的设备正在提升竹业的运行效率。工业设计、3D 打印、新材料等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已推动笋竹产业实现全竹利用。竹纤维作为新型材料已日趋成熟,竹缠绕管道、“竹钢”(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 等高端竹纤维复合材料将广泛应用于交通、建筑、家具等领域,正提升笋竹产业的潜在经济价值。

4 加快重庆竹产业发展对策

4.1 强化高标准基地建设,着力夯实生产加工的单位产出和产品质量的发展基础

围绕建设现代高效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着力推动高标准笋竹基地建设,重点是新建竹林1.33万hm2,竹林提质增效4.00 万hm2,到2025 年重庆市竹林面积稳定在34.67 万hm2左右。围绕产业发展效益,着力促进笋竹加工业发展,重点进行竹笋全粉、竹纤维材料、竹生物质能源颗粒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为提升产量和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将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贯通“产、加、销”“接二连三”发展。

4.2 培育龙头企业,着力壮大具有发展潜力的现代市场主体队伍

笋竹产业要高质量发展,市场主体是关键。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借助“智慧重庆”优势,用好重庆“智博会”等平台,积极建设专业交易市场,组织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发展“竹企+网店”“竹企+委托运营商+平台”等林业电子商务模式,不断拓展竹产品市场和发展空间。要按照市场规律,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引导扶持“星星门业”“理文纸业”等企业做强、做优,扶持帮助“三峡笋业”“瑞竹纤维”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培育“中农竹丰”“熊猫雷笋”等一批企业成长壮大,同时引进支持中铁等一批企业高端发展笋竹产业,推动重庆笋竹企业向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的优势龙头企业聚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笋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壮大具有发展潜力的现代市场主体队伍。

4.3 加大科技创新研发,着力开发具有特色高效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

按照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市场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强重庆竹业跨学科联合技术攻关,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创新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特色产品开发。充分发挥成渝竹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在综合解决笋竹产品加工业主要技术短板、产业全链条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着力完善笋竹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一批笋竹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力争开发出一批具有特色高效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

4.4 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高质量高效益的笋竹产业

聚焦高质高效,深入挖掘、深度整合、积极培育,加快打造重庆竹产业品牌,做靓“星星套装门”“理文纸业”“三峡笋业”“金佛山方竹”“茶山竹海”“百里竹海”等在国内、西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的品牌,依法支持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同时,培育一批特色品牌,支持开展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认证、地理标志认证等,加大产品及其品牌营销,着力打造一批在重庆、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笋竹产品“生态品牌”和“特色品牌”。

4.5 深化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延长产业链并增强高质量发展能力

要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的作用,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努力在市场化进程中,推动竹笋、竹人造板、竹工艺品等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竹缠绕、竹饮料(竹酒)、竹原纤维、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生物活性产品、竹药品等新兴产业发展,强化废弃物综合利用,打造全竹利用、循环利用体系。加强一二三产融合,推动竹产业生产加工、文化教育、康养旅游一体化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不断增强笋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努力推进竹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竹林重庆市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寻访竹林隐士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竹林野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