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勾画你与深圳的未来

2021-01-05策划本刊编辑部王维思飞行少年周檀周周波妞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深圳

策划/本刊编辑部 文/王维思 飞行少年 周檀 周周 波妞

图/毛思倩 杨洪祥 新华社 视觉中国 HOPO 和平 葡萄籽 秋梨 深圳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从小渔村 到大都市

40年前的深圳,是一个仅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的南部边陲小镇;40年后的深圳,已发展成为一座拥有上千万人口的国际化城市。大鲲苏醒、化身为鹏、扶摇直上,深圳用40年交出了一份震撼人心的答卷。

昔日的深圳已变成外婆的歌谣

深圳,深业上城。这是深圳当地知名的商业中心,因其建筑极具艺术感,成为“网红”拍照地点。

1980年,深圳被设为经济特区。那一年,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姚鹏程刚好出生。

“我和深圳有着极大的缘分,深圳的别称叫‘鹏城’,我的名字是‘鹏程’,同音不同字。父亲说,当时他希望我将来能和深圳一样拥有大好前程。”姚鹏程回忆道,小时候经常听奶奶哼唱一首歌谣,“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训落床。听朝阿爸要捕鱼虾啰,阿嬷织网要织到天光哦,虾仔你快高长大啰,划艇撒网就更在行哦……”这首渔民儿歌讲的就是深圳人以前的生活——临海而居、以渔为生,“奶奶经常给我讲她年轻时带着船队出海打鱼的事情。她告诉我,无论是隔壁屋的叔公,还是村口的姑婆,他们的生活都是这个样子的。那时候他们的生活还是很苦的。”

50岁的李深对深圳40年来的变化记忆犹新。他说,深圳原来叫宝安县,国家将深圳设为经济特区的那年,他刚好10岁,很多事情都记得:“我们这代人见证了深圳的发展,是和深圳一起成长起来的。”

李深祖上三代都是深圳人,他说,原来没有什么本地人、外地人的概念,随着深圳的发展,大量的外来人员进驻深圳之后,他们就多了一个名字——“深圳土著”。

“不过我们不排外哦,我们欢迎所有来深圳打工、创业的人。”李深表示,深圳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和扶持。改革开放之后,深圳的鱼塘少了,工厂多了,许多渔民都转了行,将政府补贴来的土地建成出租屋,靠收租过日子。谁也想不到,如今的深圳已经变成了国际化大都市,他们这些土著的生活自然也越来越好。

变得越来越好的不仅是日子,还有环境。“以前深圳还是个小县城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是光秃秃的,绿化不是特别多。你再看现在的深圳,马路宽阔,马路边还有成排的大榕树,到处是公园,看着就赏心悦目。”李深上扬的嘴角,能让人感觉到他内心的骄傲和自豪。

姚鹏程也说:“我的朋友在北京,一到秋冬时节,雾霾天特别多。深圳不仅温暖,全年的空气质量几乎都很好,这一点有目共睹。”其实,空气质量也能够反映城市的建设情况。有数据显示,2019年,在168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排名中,深圳位列第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332天。

如今的深圳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等方面都高度发展,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模样。这种改变让深圳更具魅力,吸引了无数为梦想奋斗的年轻人来此一探究竟。

深圳,一个有宽度的城市

深圳的宽度体现在它的开放和包容。“来了就是深圳人!”2012年,深圳的这条城市宣传语,展现着这座移民城市宽广的胸怀,让无数从外地来深圳拼搏的年轻人深感共鸣。

相较于北京、上海等内地一线城市,年轻人在深圳落户是很容易的。这个年轻、有活力的城市也因此吸引了大批的追梦者。

嘉琪的父母在20世纪90年代从北方移居到深圳,算得上是比较早的追梦者。那时,深圳的楼房还是以本地土著建的农民房居多,现代化的楼盘是比较少见的,沃尔玛、天虹这种大型的商场几乎是看不到的。但现在,深圳已是高楼林立,现代化的程度令人惊叹。

嘉琪说:“我现在的优越生活,全是我爸妈年轻时奋斗的结果。我经常听我爸讲他们白手起家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嘉琪的父母初到深圳,由于没有学历,他们只能找一家电子设备工厂做组装员。组装是个精细活,他们从学徒做起,反复练习,付出的比旁人多,收获的也就比旁人多。慢慢地,爸爸成了单位的一把好手,从普通员工,一路成长为组长、主任、厂长。

深圳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

“我爸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不怕穷,就怕懒’。的确,深圳这个地方非常公正、公开、包容。只要你勤恳努力,够优秀,总会有一席之地。”在嘉琪看来,过怎样的生活,完全取决于你如何选择。如果没有父母的拼搏,大概她也没有机会在深圳接受教育。作为“深二代”,她更应该继承父母的这种拼搏精神,成为深圳的建设者,毕竟,她早已把深圳视作家乡。

在一线城市中,深圳没有北京的底蕴,也没有上海的资本,但深圳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澎湃的动力,吸引了千千万万像刘峰这样的创业者。

2010年,刘峰来到深圳创业,做起了电子生意。“总是听人家说,深圳机会多、收入高,所以就来了。”

对于创业者来说,良好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深圳为他们提供了最肥沃的创业土壤。他们最大的感受是,深圳政府机关的服务是真的好。“前几年在老家,办事都需要看脸色或者需要送礼,好像是求着他们。这几年回家办事好很多了,但是(通过)互联网办事依旧比较不便。而深圳,很多事情可以在线办理,线下办理也方便。”刘峰表示,政府服务为他们创业提供了方便。据统计,深圳市中小企业数量达215.2万家,每千人商事主体约251.6户,是名副其实的创业之都。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深圳的变化肉眼可见。刘峰对深圳的印象是:“发展是真的快。”2010年,刘峰初到深圳,他记得当时的深圳地铁示意图上只有光秃秃的一横一竖,而现在,纵横交错的地铁多达17条(含延长线)。一些人住在深圳,却在香港工作,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深圳不仅地铁发达,高铁也发达,刘峰若是想要回老家办事或探亲,非常方便。

由于深圳是离香港最近的一个经济特区,自然也会受到香港的影响。比如,街头无处不在的港货店、港式茶餐厅,马路上经常能遇到挂着粤港两地牌照的汽车。但是,随着近几年深圳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2018年深圳的GDP超过香港之后,深圳也在慢慢地“去香港化”,活出自己的特色。

我用一秒钟爱上这座城

走在深圳的街头,很少能看见老年人。这的确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充满着为梦想奋斗的年轻人。

此前,一份深圳中学2019年拟聘教师名单在网上刷屏。在这份名单中,有20位应聘者来自于中国顶级名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最低学历是硕士,也包含了不少博士、博士后。

赶过1号线的末班车,见过凌晨2点的科技园,欣赏过6点的深圳湾……潘晓雨在深圳待了4年,虽然没能留下来,但她对深圳依然充满着好感。“深圳给我的感觉真的就是年轻而有活力,一切皆有可能。我是真真切切地喜欢这座城市。”潘晓雨表示,只怪自己不够优秀,有机会我还会再回来的。

深圳作为中国第一大移民城市,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人们。在深圳没有家乡的概念。年轻人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者,无论是做学问、闯事业,还是当驴友。

深圳市福田区,深圳文化创意园,参与‘7点夜间青年之家’插花课程的年轻人们正在学习插花。针对深圳年轻人多、工作繁忙等特点,从2020年6月开始,深圳市福田团区委为年轻人打造了一处主打‘下班后’活动的‘7点夜间青年之家’。

‘7点夜间青年之家’针对时下年轻人的喜好,按季度来设计不同的公益文化创意类课程,已经开设了尤克里里、高端讲座、插花等课程,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未来还将根据辖区内青年需求的多样性,以及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丰富课程内容。

杨薇是政法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去了深圳的一间律师事务所,本来以为会人生地不熟,却没想到,深圳的校友会让她感觉到了这个城市的温暖。她经常会在朋友圈分享校友会的各类活动。她说,她在那里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事业上也得到了很多的帮助。

杨薇的同学晓旭也在深圳。晓旭是陕西人,他说他喜欢深圳,不仅因为这里经济发达、潜力大,还因为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美食。他不会因为想吃一碗羊肉泡馍而思念故乡。你能想到的,这里都有。为了留住大家,深圳费尽心思。

“爱上一个人需要一秒钟,爱上深圳这座城我也用了一秒钟。”杨洋是黑龙江人,本科毕业后到香港读研究生。读书期间,她和同学到深圳游玩,去了世界之窗、欢乐谷等地。但最令她记忆深刻的是,坐公交车时没有零钱,到附近的一个小商店换零钱时,老板客客气气地就给换了,这让她十分感动。若换成其他城市,可能需要买点东西才行。这座城市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比想象中更温暖。于是,她爱上了这里。

或许你和杨洋一样对深圳一见钟情,或许你和刘峰一样去深圳寻找机会,或许你和嘉琪或者姚鹏程一样与深圳共同成长,无论你是谁,你都可能成为深圳发展与蜕变的见证者。

深圳,这座拼搏之城、包容之城,用40年吸引了一代代建设者来深圳圆梦,用40年实现了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

无法想象,再过10年,20年,深圳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只能说,对深圳,永远不要限制我们的想象力。

40年40个关键词

1.GDP

GDP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从1979年的1.96亿元,到2019年的2.69万亿元,40年间,深圳的GDP一路高歌猛进,超越了新加坡,位列全球第21名,被人们称作“深圳速度”。

2.对外开放

截至2020年,深圳已连续27年外贸出口量全国第一。

3.国际一线城市

从产业结构来看,深圳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89%以上,超越了世界上许多的发达国家。

日本东京大学近期研究表明,目前深圳已跻身于亚洲一线发达城市之列,成为重要的国际一线城市,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科技之城

2019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值占深圳GDP的比重超过34%,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和主要经济增长点。

5.产业园

国际知名机构、硬件孵化中心HAXLR8R的创始人Cyril Ebersweiler在将总部从硅谷搬到深圳时说:“这里能够让我们在一公里内找到任何想要的原材料。这是美国、欧洲和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做不到的,因为那里没有深圳的华强北。”

深圳,“网红”5G 数字产业园区。

深圳,华强北夜景。

深圳的科技产业园从前期的“三来一补”、粗放型发展的工业园区,到大力推动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融合化、集聚化、智能化发展,园区功能开始向多方位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蜕变。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深圳各类产业园累计超过7000家。完备的产业链,成为深圳科技创新的一大优势。

6.华强北

Cyril Ebersweiler提到的华强北,是深圳非常有名的地标。

做电子生意的人在这里走一趟,从元器件、加工制造到客户市场全部都能搞定。几乎每年都有一个产品在华强北成为爆款,带来一拨又一拨造富神话。截至2007年,全国80%的手机生产厂商汇聚在深圳,华强北成了全国乃至亚洲的手机交易中心。

7.粤海街道

人们惊讶地发现,中兴、腾讯、大疆等众多知名科技公司,在这个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的街区高度聚集。粤海街道以“蚂蚁”的体格输出了“大象”的能力,拥有95家上市公司、10家“独角兽”企业,成为“网红街道”。

粤海街道走红的背后,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规律。40年来,深圳最具活力的区域沿着深南大道从东向西迁移。从罗湖区的国贸大厦,到福田区的华强北,如今落在了南山区的粤海街道。

8.光明科学城

距离华强北48公里,有一个名叫“光明科学城”的地方。它是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是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崭新风向标。

在光明科学城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刘陈立说:“一个个的科研院所、企业,就是一个个的‘微环境’,而深圳,是那个‘小环境’。‘微环境’发生化学反应,会影响‘小环境’,进而影响大环境。”

这个“大环境”并不局限于广东,甚至可以影响到全国。因为,深圳的科技创新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起着战略支点的作用。

内循环,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可以带动其他二三线城市的产业升级;外循环,深圳拥有腾讯、华为、大疆这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公司,能作为同国际竞争、交流的节点。

9.无人机

深圳用五年时间,打造了规模为1000亿元的无人机产业。这是如何实现的?

首先,深圳有全球最发达的碳纤维应用行业,具备顶级的材料制造和精密加工能力。其次是深圳掌握特种塑料的制造工艺,这是制造无人机的“刚需”。再次是电池电控,这是深圳的看家本领。

有了这三样基础,才最终成就了深圳的无人机产业。

10.无废城市

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深圳很注重可持续发展。

深圳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高标准建设“无废城市”,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30%,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标准优于欧盟标准。

11.智慧城市

深圳努力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98%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94%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动”,在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一。

深圳目前的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

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

12.医疗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深圳口岸精准防控,核酸日检测能力达10万份以上。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评价说,深圳完善的社区防控体系、优良的硬件保障、创新的科技防控手段,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3.世界枢纽

深圳已拥有8条地铁线路、4座现代高铁站、一座国际枢纽机场、八大港区……从深圳出发,可以轻松到达世界各地。即将开放的深圳地铁10号线非常引人注目,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它成为了全国第一条云计算轨道交通线路。

过去,广州是珠三角唯一的交通枢纽,深圳是交通末梢。如今,这一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深圳已成为国家交通强国试点城市,正全力打造“三大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枢纽、世界级集装箱航运枢纽。

14.全能冠军

不仅制造业规模在全国最大,“先进”“智能”也是深圳制造的标签。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意味着深圳将变成“全能冠军”——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开启全方位先行示范的新征程。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深圳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15.探索者

1978年,深圳农民年收入为134元人民币,一河之隔的香港农民年收入为13000港元。深圳的经济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年轻人纷纷跑去香港寻求机会,只留下了老人和小孩。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翌年,邓小平对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深圳从此成为改革开放最活跃的探索者之一。

1979年9月,一支2000多人的工程兵先遣团开赴深圳,拉开了特区建设的帷幕。1982年隆冬,近百列火车满载来自全国各地的2万余名基建工程兵,奔赴深圳这个特殊的大工地承担重点工程建设任务。

时任基建工程兵专职报道员的杨洪祥作为先遣队的一员,率先来到深圳。走出火车站,眼前的城市与想象中的“繁华大都市”对不上。目之所及,遍地荒草,房屋破旧,驻地也是由一排排简陋的工棚组成。

当年杨洪祥的任务是作为报道员,记录基建工程兵建设特区的故事。从深圳第一栋高楼——深圳电子大厦开始,杨洪祥见证了一栋栋高层、超高层建筑破土而出;主干道深南大道从土路变成柏油路;科学馆、大剧院、机场等公共基础设施陆续落成。

这组摄影作品于不久前在深圳大学图书馆展出。“从记录者到建设者,在40年的时间里,多种角色交织在一起,我见证了这座城市从荒凉到繁荣,作为深圳人,我觉得很光荣和自豪。”杨洪祥在展览上说。

1982 年,杨洪祥刚到深圳时拍摄的照片——罗湖桥。

1983 年,基建工程兵施工人员对承建的深圳直升机场跑道进行保养。

1983 年,在建设深圳的过程中,基建工程兵搬运地下排水管道。

1983 年9 月9 日,基建工程兵的营房被台风吹得架子都露了出来。

16.第一个

深圳拥有太多的“第一个”。

中国的第一个出口加工区,第一个商品房小区,第一个实行建筑招投标制,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第一张股票,第一家律师事务所,第一个打破“大锅饭”,第一个取消粮油凭票供应……一个个推进制度改革的新举措,让深圳突破了各种束缚,凭借着资源廉价的优势,迅速融入了全球产业链,成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窗口。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使深圳成为全球一流的投资地。从1981年发出第一张外资企业营业执照至今,深圳已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9万家,累计吸收外资近3000亿美元。

17.香港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香港与深圳,是前店后厂的关系。

因毗邻全球经济自由度最高的香港,深圳前二十几年的发展,相当大程度上受惠于对香港及亚洲其他先进经济体产业转移的承接,当时的“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模式,对深圳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起到了积极推动效应。

随着时代的变迁,深圳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告别劳动密集型产业,走上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道路,港深“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也基本终结,港深合作迈入新阶段。

18.前海蛇口自贸区

分析人士指出,香港有着很强大的科研实力,但缺乏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土壤,而深圳在这方面则可以填补香港的不足,将相关的科研成果落地。因此,两地的合作空间非常大。

作为改革创新的策源地和试验田,前海蛇口自贸区是港企相对集中的区域。自2015年挂牌以来,以每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的速度蓬勃发展。截至今年6月,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6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0项,在深圳市复制推广165项,领跑全国自贸区。

19.电子信息产业

深圳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给予深圳等经济特区的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逐步取消,“特区不特”的忧虑开始弥漫。同时,深圳还面临着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四个难以为继”的阵痛。

时代催促着深圳开启二次创业。

深圳决定告别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的低端制造业,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突破方向。同时,深圳还在抓紧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凭借自主创新,深圳实现了以高新技术为支柱的新产业格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各类发明专利接连落地。

20.压力

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军,才不是那么好当的。深圳,一直处于舆论的浪尖。

2016年,受租金、用人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内地其他城市大力度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深圳的一些企业纷纷“逃离深圳”。

一篇《别让华为跑了》刷屏互联网,迅速将“深圳怎么了”的情绪引爆。

“你好蛇口,你好世界。”

深圳市领导在一次采访中坦言:“近几年,确实有15000家企业离开了深圳。”更是在当时,将大众对深圳的质疑,推向了顶点。

深圳没有选择回避,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了“一号改革工程”,陆续出台了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从“秒批”“零跑动”“不见面审批”到“深圳90”“营商环境20条”“四个千亿”,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

针对初创企业,深圳启动了“天使母基金”扶持项目。之前,这个基金只有50亿元,但今年,它的规模变成了100亿元。深圳市政府承诺,如果天使投资失败,会承担一个具体项目40%的风险。面对压力,深圳的步子反而迈得更大了。

21.服务型政府

步子迈得大,不得不说跟深圳市政府关系甚大。

比如,政府会推动银行为创业项目贷款或提供专项补助,这对创业团队来说很重要。以深圳福田区为例,中小微企业最高可获贷款500万元,初创企业最高补贴10万元,创业孵化基地有望一次性补助20万元。

“你会发现政府永远在追求最好的策略。”一位创业者如是说。速度、效率,渗透在深圳的各个环节。

市场是无形的手,政府是有形的手。深圳政府的这只手,一直是企业的帮手,经济活动的推手。

22.创业

深圳浓厚的创业氛围,是其他城市不具备的。

最直观的便是马路上来往的车辆。有人说:“北京、上海的街上,跑着的都是旅游观光的大巴车,而深圳不一样,最常见的是货柜车。好像这里的每个人都理所当然地为打工和创业而来。”

不同企业的基础人才架构不同,也为他们所在的城市带来不同的底色。杭州有很多互联网人才,深圳则偏向硬件和制造。有人认为,深圳创业氛围浓厚主要是因为这里以硬件研发为主,且供应链完整,作为沿海城市,商业活动又足够活络。

23.城中村

来深圳就业和创业的年轻人,有许多住在城中村。

深圳的城中村与别处不同。即使你收入不高,住得不好,你也能在这里享受和高收入人群几乎没有太大差别的城市资源。很多来深圳打拼的年轻人在城中村租房,可以步行去公司,坐地铁也很方便,附近就有大型购物中心。

把优秀的城市资源分享给还没站稳脚跟的年轻人,这是深圳的包容,令人好感倍增。低廉的房租也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24.活力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你怎么看深圳”问卷调查显示,比起省会城市、中小城市和直辖市,更多受访者表示愿意在经济特区城市工作。“产业链完善、就业机会多”(56.3%)和“年轻新潮、生活有活力”(56.1%)是受访者眼中,深圳最具吸引力之处。63.7%的深圳受访者认为,未来30年,深圳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将比过去更大。

25.梦想

“大家都相信,只要努力,就有机会。”创业者徐先生认为,深圳能让许多人的梦想得以实现。在深圳40周年推出的消息中,他最关注创新,“政府鼓励创新,不管是人才方面还是生意模式。近些年,深圳的新业态不断涌现,年轻品牌不断崛起。深圳,依然会是未来的重要关口,粤港澳大湾区也很值得期待。”

26.大礼包

202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

对于深圳来说,这大概是今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方案》内容涉及甚广,包含土地、教育、人才、医疗、金融、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为深圳的“二次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网友说,这是国家给深圳的“大礼包”。事实上,这是对深圳的改革探索之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7.示范区

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指出,从特区到示范区是一个相承的关系,特区的主要功能是探索市场经济,而示范区更强调高质量的发展和转型。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但是还有很多不足。所以这次提出要打造更高标准的开放经济体系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这是接下来要做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科研力量、创新人才前来建设深圳。

28.市场化

深圳的一大高频词是“市场化”,没有市场化就没有“深圳速度”。

市场化不仅是企业公平竞争的基础,也是提升市场竞争效率的重要条件。深圳的经济发展之所以速度过人,与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公平竞争、融合发展分不开,更与深圳民营企业的超常发挥直接相关。

2012-2019年期间,深圳民营经济队伍快速壮大,登记户数居全国首位,年均增长36.7万户。民营企业不仅对深圳的经济增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在深圳的创新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创新一直是持续提升深圳竞争力的重要动能。

深圳,福田cocopark,腾讯20 周年活动现场。

29.法制化

对于投资者来说,未来深圳的资本市场建设也将在全国先行先试,计划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推出深市股指期货,不断丰富股票股指期货产品体系;完善创新企业境内发行上市制度,强化创新企业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

深圳,万象天地,华为旗舰店。

30.国际化

在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基础上,制定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放宽能源、电信、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教育等领域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前沿技术领域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等。

31.人才集聚效应

深圳求贤若渴。

几十年来,深圳全力构建多元化的人才体系,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深圳全市累计认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总数达1.49万人,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家、工作站(分站)115家,引进全职院士46人,留学归国人才总数超过11万人。同时,深圳还是全国人口最年轻的城市,居民平均年龄仅有32.5岁。

深圳,万象天地,华为旗舰店。

深圳,盐田中央公园。

32.绿色城市

深圳之所以能产生人才集聚效应,与深圳宜居、宜商、宜创业的环境密切相关。

深圳现有公园总数921个,拥有四大自然保护区,绿道覆盖密度全省第一。

要想生活过得去,城市必须充满绿。深圳便是一座绿色城市。它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打造高品质的“绿色建筑之都”。

深圳全面建设高品质绿色交通体系,打造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进入全球前十,公交机动化分担率达56.5%,在全球率先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居全球城市前列。

深圳全面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作为全国首个碳交易试点城市,碳排放市场配额累计总成交量5705万吨,总成交额13.58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33.海绵城市

同时,深圳还在全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建设“治水治城”相融合的海绵城市。全市已完工海绵城市项目1361项,海绵城市面积达180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19%。

34.高质量发展

据今年8月出炉的《2020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测算结果显示,深圳高质量发展总得分全国排名第一,北京、上海、广州则紧随其后;分指标来看,深圳拿下综合绩效、协调发展、绿色发展3项单项冠军,领跑全国。

35.粤港澳大湾区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已近两年。从深圳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建设工作不断推进,深圳作为大湾区引擎的作用不断凸显。

深圳大学原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钟坚表示:“深圳将继续以‘窗口’的作用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成为民族复兴之路上的‘深圳里程碑’。”

36.创新

40年后再出发,深圳着力补齐基础创新、教育、医疗、住房等短板。

2019年11月,图灵奖得主大卫·帕特森领衔的RISC-V国际开源实验室在深圳揭牌,至此,深圳累计建成11家诺奖/图灵奖实验室,为深圳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37.教育

深圳计划到2022年新改扩建146所公办学校,增加学位21万个,公办学位增幅达25%;同时还将重点建设“高中城”,新改扩建30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学位6万个,增幅超过60%。

38.医疗

《方案》支持在深圳开展国际前沿药品临床应用。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培养、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支持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支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往后,很多救命的新药不需要去国外寻觅,在深圳多半就能找到。

39.住房

从2018年6月至今,距离深圳正式提出“二次房改”已逾两年。深圳市计划在2035年前新增建设筹集170万套住房,其中,市场商品住房70万套,占40%左右;公租房、安居型商品房和人才住房共100万套,占60%左右。《方案》的发布,意味着深圳后续在获取增量属性的建设用地方面将拥有更大权限。以后去深圳,住的问题将逐步得到妥善的解决。

40.40年

深圳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才走完的历程。这是中国人民在世界发展史上创造的一个奇迹。未来,深圳将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的奇迹。

南方科技大学:愿你拥有创新之魂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9%的学生,无法拥有这样的大学体验

高考结束,走出考场,别的同学去网吧“开黑”,你不平凡的南科大之旅却已经开始了。

进南科大的门不容易。

南科大坚持综合评价的原则,高考成绩占60%,校方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高中学业成绩占10%,既看成绩,也关注综合素质,可谓是真正打破了“一考定终身”这个说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南科大的入场券先到先得,需提前在官网报名,否则就有可能错失机会。

在南科大上学,很容易变成“死宅”,毕竟,南科大的宿舍条件实在是太拉仇恨了。宿舍有电梯、冰箱、微波炉还有精装修的厕所,而这么豪华的宿舍,每学年竟然只需要1200元!

如今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可学校外面的健身房,随便办张健身卡就“肉痛不已”。没关系,南科大怎么会忘了这一茬,润杨体育馆三楼的健身房不仅环境很好,还免费!如此贴心的大学,也是没谁了。

南科大之于国内其他高校,就如同深圳之于全国其他城市。从建立之初,它就是奔着为全国高校作表率的目的去的。肩负“改革大学制度,创新培育模式”的办学使命,加之坐落于深圳的优越地理位置,让南科大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备受关注。面对来自各方的打量目光,南科大交出了一份令人赞叹的成绩单——飞速上升的大学排名,超高的海外深造率,亮眼的科研成就……

不仅要身体健康,精神生活也得多姿多彩。南科大拥有丰富的校园活动,约一百个社团,覆盖各个方向。谁说理科生就是木讷的代名词?进可搞怪“沙雕”、创意无限,退可研究图表、全力钻研,这才是南科大学生们真实的风采。

无论是顶级师资还是拔尖的学子,南科大都快速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怎么留住人?薪资可以留人、事业可以留人、感情可以留人、环境也可以留人。

除了质量没得挑的硬件设施,南科大对科学创造的追求,奋斗的活力,平等的对话都是其深入人心的魅力所在。在南科大上学的体验,值得给个五星好评。

250%的学生会在入学后后悔,而你不会

你的同学在上大学之前就把专业选好了,但据公开数据显示,上了大学后,过半的人都会发现自己选错了,于是后悔爆哭。

而你不一样,上大学之前,你不用迷茫无措地选专业;上大学之后,你会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甚至计算机,什么都要学,让你看见更广阔的世界。等终于想清楚了,你就可以选择自己理想的专业并为之好好努力了。这就是南科大创新的培养制度。

曾有人分析,为什么中国人很少拿诺奖,一大原因是,学生在大一过早地分专业。这样做,一是导致知识面狭窄,科研基础薄弱;二是对学生而言无异于赌博,若专业没选对,大学就白费;三是从科研角度来看,不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而南科大的培育模式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南科大被国家赋予了“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的使命。也就是说,南科大之于全国其他高校,正如深圳之于全国其他城市,从建立之初,就是奔着个性,奔着改革,奔着闯出新天地,奔着给大家做表率的目标去的。

“三制三化”便是南科大人才培养的崭新核心理念。“三制”为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学校采取书院制全面管理,允许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生活在同一个书院里,鼓励学科的交叉发展;每一名学生都有全职教授作为导师,为学生全方位成长提供指导。

“三化”为个性化、国际化、精英化。

前面已经讲过个性化,南科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学生入校前不分专业,到了第二年或第三年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意向选择专业。

学校初步建成了国际化合作交流平台,校内很多课程采用全英文教材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国际交流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全面的国际视野。

相当多本科生在毕业时会选择出国或在国内继续深造。南科大想要吸纳和培养的,正是致力于科研,致力于推动我国前沿科技发展的精英人才。为此,学校为学子们尽可能地提供资源与钞票,让他们能够专心科研,学有所成。

南科大学术氛围浓厚,赴海外深造率达40%,保研名校率达23%,远超很多老牌院校。

学海无涯,不如就让南科大来做你的舟。

3南科大在科研上拥有100%的决心

南科大建校至今不过十年,第八年(2018年)便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成为国内最快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学校排名亦是节节攀升,它在“2021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4位,世界第323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内地高校第8位。

从前你或许对它不够熟悉,现在是不是“有内味儿了”?

对待科研,南科大不是说说而已。2020年,在科研支出和教育教学方面的支出,南科大毫不手软,达到了近14亿元人民币的投入。搞科研,南科大很认真,南科大的学子也很认真。或许你没见过凌晨四点半的哈佛,但是清晨的南科大也不会让你失望。因为在南科大,最不缺的就是学霸。

如果你想进实验室,搞科研,待大一下学期,就可以跟教授沟通。只要在学校财政规划额度内,你想要的实验器材分分钟配齐,这些每日与你相伴的“玩具”,动辄便是数十万、上百万。

听到这些数字别害怕,南科大就是特别敢为学生花钱。它不遗余力地帮扶学生,每年都会提供丰富的奖学金为你解除后顾之忧。

南科大还跟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建立了交换留学项目,学校提供的资助资金足以保障学生全心投入学习,留学奖学金甚至能高达几十万元。如果你想在校内提升自己,雅思、托福等各种考试,只要达到一定分数,学校就能为你报销考试费。

很多学校都做不到的细节,南科大却都想到并且做到了。在为学生着想这一点上,南科大从不含糊。而它竟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愿你拥有创新之魂,成为对祖国建设有用之人。

深圳大学:在这里看见“深圳速度”

从寂寂无名到全国瞩目,曾经的小渔村如今已成为比肩首都、魔都的梦想之城。深圳速度之下,一切都在飞速发展。其中,身为“深圳长子”的深圳大学,无疑是最显著的成就之一。从科研到师资,从设施到环境,从教学到就业,深大用实力在说话。

1来深大,跟业界大牛当校友

你的衣食住行、社交娱乐,早就被深大毕业生承包了。不信?OK,我们先来认识几个人。

如果不是马化腾创立了腾讯,我们现在跟人聊天还得发短信、写邮件,出门没有现金,便寸步难行。

如果现任新浪副总裁彭少彬,没有致力于新浪微博这一“神器”的开发和运营,你又怎么能每天那么愉快地吃瓜、追星?

此外,还有正中置业集团总裁邓学勤、“脑白金之父”史玉柱、IT界传奇人物张之洞、玛莎集团亚太区总裁区绮文、青年作家林培源、奥运冠军郭跃……这些活跃在各行各业中的大人物,都毕业于深大。

今日的生活能如此便利、丰富,多谢这些深大毕业生。

在短短的40年里,腾讯、华为、大疆、万科等知名企业在深圳迅速崛起,让深圳成为了堪比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硅谷”。都说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深大人就是深圳迅速腾飞的秘诀之一。

老一辈深大人的野蛮生长、拼命奋斗,换来了足以令每一代深大人为之骄傲的成果。在校友会2018年中国最具财富创造力排行榜中,深大超越“清北复交”等老牌高校,问鼎全国第一,校友总财富之和近6000亿人民币,从现实层面诠释了,什么叫“知识就是力量”。

在深圳,除了知名大企业,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与发展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深大的品牌认可度非常高,因此,无数的深大学子毕业后选择了留在深圳。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前有大佬校友带进门,后有母校深大保驾护航,不管是实习、就业还是创业,深大的学子们总能先人一步。

即使到其他城市工作,深大人也没在怕的。这既是对深大教育实力的肯定,也是从深大磨砺出来的底气。无论身在哪一行业,丰富强大的人脉资源和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是每一代深大人发展自身、坚定梦想的根本之源。

2来深大,做更优秀的学生

即便在创立之初,深大的发展才刚刚起步,高瞻远瞩的深大人也没有在科研投入上缩手缩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每一个深大人都深谙的道理。

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让深大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飞速发展自身科研能力。就这样,深大斥巨资网罗了众多优秀科研人员和教育专家,建设了大量设施完备的高级实验室。

1999年,在那个中国全民还不甚富裕的年代,为了给中国工程院大学的牛憨笨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创造先进的科研条件,深大用争取来的超1亿元经费,建造了一座崭新的实验楼,整栋楼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投资更是高达6000万元。后来,类似规模的实验室,深大陆续建了100多个。玩游戏时最怕“氪金”玩家,人家搞起学术来,真是“氪”到让人叹为观止!

有实力,才有底气。深大因此拥有了强大的人才号召力和影响力。

深大校长李清泉立下了“在2035年前让深圳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名校行列”的目标。

别以为校长只是在吹牛,要知道,在深圳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在一代代深大人的全力耕耘、拼命钻研下,深大这所“双非院校”建立了一支令人咋舌的师资队伍:各国优秀院士、科学家、学者,甚至是诺贝尔奖得主,皆会聚于此。深大的世界排名更是以每年100名+的速度飞速成长,是公认的“全国最低调又最有上升潜力的大学”。

3来深大,享受无微不至的宠爱

在宠学生这一点上,深大是认真的。

为了给学生带来更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深大硬是把自己打造成了一所“宝藏高校”。在深大,你可以看到最全面的基础设施——不怕找不到实验室做实验,就怕设备太先进,你还没学会如何使用;南北两个图书馆藏书管够,任你在书海遨游,还为你提供最便利的借书制度。

此外,无论是足球场、排球场、高尔夫球场,还是健身房、游泳馆、田径馆、击剑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深大做不到的。

基础设施有了保障,精神生活也得安排上。为了培养出高素质、顶尖的学生,深大创造性地开设了近30个特色实验班,培养特色拔尖人才,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深大还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共303所高校建立合作,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多元文化发展。

为了鼓励学生刻苦钻研,高校界的“氪金玩家”深大设置了丰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只要你敢想敢做,四年下来,就有可能获得最高约22万元的奖学金。奖金之丰厚,堪称全国之最。深大这么做,除了激励学生,更是其人文关怀的体现——保障每个学生都能排除家境的影响,确保为每个进入深大的学生提供成才的条件。

除了直接给钱激励学生努力做科研,深大自然也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尽力帮助学生挖掘自身能力,让他们从实践中锻炼出更高的财商,尽早展开梦想的蓝图。

背靠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行第一的深圳,深大与深圳相辅相成,相互扶持,打出了最完美的配合,这才有了今天包容、开放、创新的校园环境。

环境,毫无疑问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想必,在拥有“深圳速度”的深大,你我的成长也会比别人更快一步。

猜你喜欢

深圳
吴·现代潮菜深圳店
深圳金生国际幼儿园
第23届SIMM深圳机械展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深圳歌剧院
热炼健身·深圳侨城至臻会所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深圳工业展暨第22届深圳机械展
深圳罗湖破解“中国棚改第一难”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