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分析
2021-01-04庄磊
庄磊
【摘要】全球环境的恶化,极端天气频发,如果政府部门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严重的生态破坏极易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阻碍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如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明确立法,并逐步加大监管力度,但仍需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力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环保技术;发展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6.085
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就是“金河银山”,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不断务实,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环保产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依据支持和基本手段,关系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好坏,准确、及时的环境监测信息和预测信息,能为环境治理的政策提供基础保障。务实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首先要摸清污染背景,把握环境动态,做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和使用的基础工作,从而使我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技术的内涵
1.1生态环境监测
一般来说,环境监测主要是指环境监测部门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督测量,对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进行分析的工作。监测内容一般包括物理指标监测、化学指标监测和生态系统监测。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科学监督和管理,进而实现环境保护的最终目标。生态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具有准确性、及时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评价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开展环境管理、有效控制污染源、合理规划环境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1.2环保技术的内涵
环境保护技术是指人们在不影响自身基本权益的情况下,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力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环境保护是指人们努力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如果环境得到改善,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得到更全面的保障,生活质量将大大提高。所谓技术就是人们为实现环境保护而采用的方案。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合理利用先进技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与环保技术应用面临问题
2.1人员综合素质
相关人员对环保工作缺乏深入了解,员工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为了有效保障环境监测数据,必须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落实。目前,仍有一些人对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环保工作是环保部门有关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工作态度也存在问题。一些地区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因此,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水平相对较低。如果工作行为不按照环境保护制度和规定进行,使环境保护的实施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环保从业人员严重缺乏工作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他们在监测生态环境时容易出错,导致当地环境监测数据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2.2资金安排不够合理
环境监测仪器和环保技术的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确保环保数据的准确性,促使环保人员的工作态度变得更加积极。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各项环保工作的经费投入也越来越多。但是,一些地方管理部门在组建地方建设机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环保资金严重短缺,致使環保部门无法引进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阻碍了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2.3环保制度体制不健全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必须有健全的制度,有效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目前,环境保护制度在实际运用中最大的缺陷在于内容不完善,法律保护不足。一旦环境保护制度失去了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一些人就会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做一些对生态环境有害的事情,这为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提供了机会,不利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3、生态环境监测以及环保技术的发展路线
3.1人员监控阶段
顾名思义,人员监测就是通过派员、实地考察、生物多样性调查、动物标识和再捕获等方法,分析当前工作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该方法的工作问题是首先获取的调查数据是间歇性的,无法获取连续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并且容易忽略各种关键的生态环境监测因子。其次,工作成本太高,工作人员需要完成大量的野外作业,容易造成人员伤亡。最后,虽然将使用大量的统计知识来获取数据,但准确性将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无法使用的结果。
3.2硬件监控阶段
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开始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探索硬件监控设备的使用方法,2009年,我国在参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时,除了在大会上展现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这一强硬立场,同时国家也更加关注对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视,并且意识到生态环境监测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单纯通过人工监管难以得到高可靠性的结果,开始在硬件监控技术上全面发力,比如,借助卫星监控系统,分析各个地区的绿化面积、相关地区的环境遭受破坏情况等,同时也设置了大量的地面监控设备,包括大气环境监控设备、森林内环境监控摄像机等,借助这类设施实现生态环境监测。
3.3特定人员保护
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由来已久。即使在社会经济总量增长率较低的时期,也会有专门的人员参与环保工作。最具代表性的是毛乌素沙漠。目前,我国最大的沙漠已基本消失,这是经过专门人员长期共同努力取得的进展。然而,从20世纪到目前的发展时期,20世纪的防沙治沙工作将通过人工栽培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已选择更有效的方案来实施环境保护。如在三北防护林保护中,形成了人工造林采伐与栽培的动态平衡,同时飞机播种得到广泛应用,造林速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发展策略
4.1加大对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
生态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在生态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一定成效,需要引进先进的环境监测设备和现代技术,这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作保证。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充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为环境监测铺平道路。
4.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保护有序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有效的宣传。特别是在目前环境逐步恶化的情况下,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调动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污染的程度。因此,在人民面前,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让大家树立环保的主人翁意识。此外,环保部门领导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改变重经济、轻环保的传统观念,不再注重经济指标的提高,而是要做好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这两项工作要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3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我国环境监测机构要不断学习、积极创新,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保障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要投入一定的资金,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不断推动监测技术的创新和改进,从而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成效。
5、生态环境监测以及环保技术的问题和今后发展
5.1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覆盖面积问题表现为:(1)地面设施使用问题。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自然需要配置大量的生态环境监测设备,比如,大气环境监控设备,就需要在重污染企业周边、城市空間内装配。目前的问题在于,并非所有的空间都已经按照监管要求得到结果,如果未能按照要求设置,则生态环境监测力度自然不足。(2)测量参数使用问题。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得到所有的生态环境监测参数,目前的问题在于,虽然可以直接取得分析数据,但是,从取得的结果上来看,针对实际测量的数据跟踪效能较低。
5.2覆盖精度问题
即使我国的北斗卫星以及组网完成,但是,要实现对于全国范围内的地面实时监控难度依然较大,也就是说,如果单纯依靠GIS技术实现对全面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监测难度较大。同时采用该方法后,虽然各个地区可以设立专业的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分析生态保护成果,但是,总结后的信息量庞大,则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具有最高话语权的部门难以胜任该项工作,这类问题的存在都意味着在当前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监控资源、权重配置方面的精度问题,在今后的技术发展中,一方面,是要从宏观上设定科学的覆盖精度处理方案;另一方面,是建立动态化的环境监控方案。我国新时期设定的碳排放目标是,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两项工作要同时开发清洁能源并践行植树造林工作,所以今后的工作中,GIS技术的监测重点保护三北防护林、兴安岭地区的森林资源等。对于动态化的生态环境监测,需要根据当前的热点事件,增加相关参数的权重,比如,我国周边某国正在尝试向海洋中排放核废水,此时就要将我国海岸线的生态环境监测作为工作重点,尤其是分析是否存在核辐射超标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动态监控方案并不意味着某项参数的分析权重提高,则另一个监测权重只能下降,而是需要建立海洋、土壤、湖泊、河流、湿地、森林、草原等,针对不同生态系统的监控信息系统。
结论: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历经人员监测、硬件监测和多联监测,对于环境保护也大同小异。而在这两项工作的今后发展中,会提高监测工作的覆盖面积、精度,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不再只管理国内环境,而是要谋求与周边国家的共同保护,真正实现环保上,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同气连枝。
参考文献:
[1]熊光品,刘文胜.分析3S技术及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能源与环境,2020(05):97-98.
[2]李平.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的应用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32(04):190+194.
[3]相彩琴.浅谈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2):49.
[4]石学玲.浅谈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9(1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