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和叶剑英早期革命从这里出发

2021-01-04万菊蒋芳芳

党史文苑 2021年8期
关键词:讲武堂叶剑英朱德

万菊 蒋芳芳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系清朝为编练新军、加强边防而开办的一所省办军校,当时与北洋讲武堂(天津)和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在云南近代历史上,有一文一武的两所学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联合大学,“武”指云南陆军讲武堂。前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后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云南陆军讲武堂(以下简称讲武堂),1907年始建于昆明城中心翠湖西畔,1909年9月28日(中秋节)正式开学,1912年改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至1935年,讲武堂共开办了22期,培养了朱德、叶剑英等300多名将帅,为烽烟四起的近代中国输送了近万名军事人才,被誉为“将帅摇篮”。1918年至1920年,讲武堂还在广东韶州(今韶关)设立了分校,1938年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1945年9月停办,其间培训各类学员近8000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讲武堂旧址开办军事学校,为人民军队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在这样一所神秘而又传奇的军事学校里,青年朱德和叶剑英坚实地走好了革命生涯的“重要一站”,逐渐实现了从旧民主主义者向新民主主义者的重要转变。

名扬中外的“云南操场”

晚清光绪年间,清政府决心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编36镇(师),其中第十九镇建于云南。新军编练需要一批新型军官,为此清政府做出规定:“各省应于省垣设立讲武堂一处,为现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1908年,护理云贵总督兼云南藩台沈秉堃向清廷奏准,筹办云南陆军讲武堂。校址设在昆明原明朝沐国公练兵处,占地7万余平方米。受云贵总督之邀,李根源1909年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到云南创办陆军讲武堂,任监督(1910年任总办)。

讲武堂自开办之日起,就以高起点、高水平享誉全国。李根源对讲武堂的生源、师资、教材教程、教学和组织机构进行科学设置,建立起完备的近代化正规军事学堂教育体系。关于学生来源,李根源一开始就突破了清政府要求讲武堂只训练在职军官的框框,面向社会招生,从而吸引大批有志青年从省外、南洋、越南和朝鲜慕名而来。当时,“在军事教官中,大部分来源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在队职员中有的是保定军校毕业生,有的是武备学堂毕业生;在文职教官中,大部都是留日学生毕业回国的知识分子”。讲武堂创办时恰逢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中国留学生毕业回国,这批留学生有198人,创历年之最,仅云南就有22名。李根源任命大批回国留日学生为教官,讲武堂一时群英荟萃,成为留日学生谋职的一个重要场所。后来,张开儒、唐继尧、罗佩金、顾品珍、庚恩旸、李烈钧、刘存厚、方声涛等先后进入讲武堂任教。据统计,讲武堂创办初期有48名教官,留日士官生有28人,京师大学堂毕业的有4人,接受新式教育的较多。这批血气方刚、富有政治激情的年轻教官影响并决定了军校的教育水准与政治走向,是云南讲武堂成为当时最进步、最新式军事学校之一的重要原因。

讲武堂设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四科,设甲、乙、丙三班,编成若干个区队,每队学员百人左右。各科的军事教材均使用日本士官学校的教材,分大小两种教程。大教程有战术学、兵器学、军制学、地形学、交通学、筑城学、马学等课程;小教程有步兵操典、野外勤务、射击教范、阵中要务令等。讲武堂十分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指挥和作战能力,经常采用图上战术作业、沙盘教育、实地测绘和野外作战实习结合等方式教学。此外,还设有普通学科,包括国文、历史、地理、算术、伦理、代数、几何、政治、国际法、英文、法文等。新入学员前半年要接受入伍训练,并补习普通学科,以后就专门学军事学科,学制一般为三年。

保定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黄埔军校三所军校,以“保定的讲堂、云南的操场、黄埔的战场”齐名。“云南的操场”,指云南陆军讲武堂操场之大,不亚于两个足球场面积,可容数万人之众;更盛赞其“操场”训练之极其艰苦严格。在操场上,严格地进行班、排、连、营、团的队列教练,要求每个人姿势端正、动作敏捷,各个动作都要反复练习,做到纯熟才能结束。李根源提出“坚忍刻苦”的校训,军事训练强度大、纪律严。每天上午上两节学科课、两节持枪训练课,下午在操场上进行队列操演、战术动作训练和集体跑步,晚上上两节自习,夜间经常进行紧急集合训练。通过三年的学习与训练,学员们全面掌握战略战术、攻防追堵、射击劈刺、冲锋爆破等军事技能,具有很强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

讲武堂的组织机构设置科学、责任明确:设总办(校长)、监督(教务)、提调(人事行政)、编修(秘书文牍)、军医(医疗卫生)、财务(财会出纳)、军需长、队官各1人,排长4人。学生分为甲、乙、丙三个班。甲班学生来源于清朝新军驻滇部队第十九镇的营、连、排级军官,要求除毕业于日本军官学校及军官学堂外,均需入堂受训;乙班学生主要是从巡防营中抽调的有一定文化素养的营、连、排级军官;丙班学生向社会招考16岁至22岁的普通中学毕业生。例如,朱德1909年考入第三期丙班步兵科,叶剑英1917年考入第十二期炮兵科,均为讲武堂出类拔萃的学员。

将帅云集的“革命熔炉”

云南陆军讲武堂曾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大批民主革命战士的新式学校,团结革命力量的核心区。朱德在《辛亥革命回忆》中,把讲武堂比喻为“革命熔炉”。

讲武堂总办李根源在日本就加入了同盟会,监督沈汪度、提调张开儒,以及其他各兵科科长、班主任、主要教官、执事官也多为同盟会会员,讲武堂的实际领导权为革命党人掌握,这就为他们在讲武堂内建立同盟会秘密组织、发展同盟会會员提供了诸多方便。多数留日士官在留学期间就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据统计,讲武堂创办初期有17人是同盟会会员,20人是革命分子和倾向革命者。教官中的同盟会会员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灌输民主革命思想。1906年10月,按照孙中山的嘱咐,云南籍同盟会会员李根源、罗佩金、吕志伊等人在东京创办《云南》杂志。该杂志以云南留学生同乡会名义出版,大量流入省内,在云南民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讲武堂创办后不久,学校就建立起同盟会的秘密组织。朱德回忆说:“在我们刚入学校的时候,穿过国界的滇越铁路——那是法帝国主义来侵略的一条动脉——修通了,亡国的刺激澎湃着,一般宣传刺激都很深刻的印在脑子里。同时,这个学校她还没有带着一种官僚腐化的气习,一般办事都富于革命倾向。”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1909年朱德在讲武堂参加同盟会。讲武堂内的同盟会小组不仅传阅《云南》杂志,还秘密地看从外地偷运来的革命书刊,如《民报》《天讨》《警世钟》《猛回头》《革命军》等。“大家经常谈论的和考虑的,就是怎样发动革命起义。这样,云南讲武堂就成为云南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

讲武堂非常注重培养学员的爱国主义和独立自主精神。在课堂上,在野外演练的阵地上,革命教官用举例、暗示等方式宣传反清思想,鼓吹民主革命,“以革命大义激励学生”。方声涛对民主革命的理论很有研究,秘密宣讲孙中山的主张。唐继尧经常讲岳飞精忠报国、抵御外侮的故事。1910年4月滇越铁路通车这一天,李根源带领学员去昆明火车站实地观看。回校后,他要求学员以此作文,以法国殖民者耀武扬威的现实素材激发学生反帝爱国情绪。讲武堂很注重学员操行的培养,要求着装军容一丝不苟,学员和善礼貌,公买公卖,严禁惊扰百姓,并用正直与忠诚的爱国主义精神熏陶学生。讲武堂还制作了系列军歌,歌词慷慨激昂,富有感染力,每天早操都要集中唱讲武堂军歌。已知讲武堂的系列军歌有7首,其中重要的一首是:

风云滚滚,感觉他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神州大陆奇男子,携手去从军。但凭团结力,旋转新乾坤。哪怕它欧风美雨,来势颇凶狠。练成铁臂担重任,壮哉中国民!壮哉中国民!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凭双手撑住苍穹。睡狮昨天,醒狮今天,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亚洲之东,翘首昆仑,风虎云龙,泱泱大国,取多用宏。黄帝之裔神明胄,天骄子,红日正当中。

讲武堂为中国民主革命做了较好的人才准备。1911年10月10日,震动全国的武昌起义爆发。这一胜利消息极大鼓舞了云南的革命力量。10月中下旬,陆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相当于旅长)蔡锷同云南新军中的同盟会骨干力量多次秘密开会,决定响应武昌起义,驻昆明的新军各部于10月30日(农历九月九日,又称重九)举行起义。朱德与同盟会云南支部积极参加起义准备工作,加紧对新军和衙门卫队的宣传教育,还想尽办法收集枪支弹药。讲武堂任职的教官大多数参加了起义,新军中的讲武堂毕业生在起义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身先士卒、浴血拼杀。1912年,时任云南军都督蔡锷扩大学校规模,把讲武堂改为讲武学校。在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中,讲武学校师生怀着尚武报国的忠诚,不畏强权,不惧牺牲,勇往直前,为此建立了不朽功勋。讨袁斗争胜利后,讲武学校声誉日隆,威名远扬。邻省甚至邻国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来昆明报考求学。据不完全统计,从第十一期至第十七期,朝鲜、越南来留学的青年就达200余名。从讲武堂奔赴疆场后,有一部分师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长为高级指挥将领;相当一部分人参加了十四年抗日战争,为国捐躯的数以千计。无数热血青年在云南讲武堂的“革命熔炉”中锻造之后,成为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闪耀的将星。

淬炼锻造的“模范学员”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军事学校之一,招收学生面向全国及南洋地区,成为众多有志青年向往的地方。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朱德、叶剑英就是这里培养的优秀毕业生。

朱德从小学习刻苦,对时局的变化十分清醒,尤其在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当教员的经历对他的触动很大,自此“开始了反对封建主义的真正斗争”。深受“富国强兵”思想的影响,1909年春,朱德由家乡徒步跋涉70余天,行程3000多里,辗转来到昆明,报考讲武堂。同年11月,朱德进入讲武堂,开始了他渴望已久的军事学堂生活,喜悦的心情不难想见。他后来谈道:“我的志愿老想做个军人,而这个讲武堂恐怕是当时中国最进步、最新式的了。他(它)收学生很严格,我竟被录取,非常高兴。”在紧张而兴奋的学习生活中,朱德特别专心。据他的同班同学杨如轩回忆:“朱总在讲武堂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刻苦好学,哪怕休息时间,他都用来看书或锻炼身体。”朱德学习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四个兵科的基本军事学科和应用军事学科知识,其中步兵科的学科和术科以及丙班的普通学科(地理、数学、历史等),成绩均优异,术科成绩尤为出众。朱德指挥队列时动作干净利索,喊口令声音洪亮,每当外国领事来讲武堂参观,总办李根源就指令朱德和朱培德出来指挥,同学们一时称他们为“模范二朱”。

在讲武堂这个革命据点里,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对朱德的影响很大。1910年,滇军军官缺乏,急待补充,朱德等一批优秀学生被挑选到特别班学习。1911年,朱德结识了自桂入滇的蔡锷。课余时间,求知若渴的朱德常到蔡锷的办公室向他请教,并借阅了孟德斯鸠的《法意》和介绍有关华盛顿、彼得大帝、日本明治维新的书籍,以及国内资产阶级共和派抨击保皇派、主张武力推翻清政府的秘密报刊,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这一年8月,朱德以优秀成绩从讲武堂特别班毕业。1912年2月,清朝宣统帝退位,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宣告结束。这期间,朱德希望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一个统一的国家,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一个民主的国家,人民不再受封建专制的摧残;一个进步的国家,有廉洁的政府;一个幸福的国家,逐渐走向富裕。

朱德十分关心辛亥革命后的国家形势。1912年秋,朱德任云南讲武学校学生队区队长兼军事教官,负责管理学生和教授射击教范、步兵操典以及野外演习等学科、术科。朱德后来说,这一年他把军事学等都重温了一遍,學术上大有进步。同时,他经常向一些来自外省的学员和流亡到云南的教官了解袁世凯逮捕和虐杀共和派人士的情况;向几位曾留法的同事询问法国大革命和法国议会制度的情况。朱德渴望弄清楚“法国大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而中国革命为什么搞成这样”这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他一时还找不到答案。他的思想生出忧虑和不安。在讲武堂这三年的学习和教学生活,朱德接受了系统而严格的近代军事教育,也成就了他日后的戎马生涯。

广东梅县青年叶剑英,在东山中学就读时,就立志报国救民,希望做一名讨袁大军中的马前卒。可是,毕业后,叶剑英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漂泊南洋,到海外谋生。正当他在马来亚求职受阻、苦闷彷徨的时候,传来了云南讲武学校在南洋招募华侨子弟的好消息,他果断报名考试,被正式录取。1917年夏天,叶剑英与一同考取的伙伴,冒着酷暑,激情满满,坐船回到香港,经越南海防、河内,取道滇越铁路前往云南。云南讲武学校完全按照日本士官学校的方式来办学,对学生进行“武士道”式的严格管教和训练。叶剑英以各科优良的成绩通过了入学考试,然后接受入伍训练半年。新生训练极其紧张严格,经常夜里搞紧急集合和野外训练。叶剑英不以为苦,反而更加勇猛精进,以坚忍的毅力经受着艰苦生活的磨炼。第一学期学习普通学科,第二学期叶剑英被分配到炮兵科。炮兵科除学习专门的技术科目外,还进修共同科目军事教程,主要包括战术、筑城、兵器、枪剑术、地形、交通、操典、野外勤务、射击教范、实弹射击、军制、卫生、马学、马术、战时国际法等。

叶剑英全身心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中,刻苦钻研基础理论知识,努力学习和掌握军事技术。学校的教官当中,就有两个人对叶剑英的为人和才华十分赏识。一个是炮兵科科长王柏龄。叶剑英刚入校,只知道苦学苦练,尊师重道,王柏龄很器重这个学生。另一个是骑兵科科长林振雄。叶剑英精通马学、马术,尤其练得一手从其父武秀才叶鑽祥那里学到的极好的劈刀术,虽然不在骑兵科,但对林振雄十分尊敬,对他教的劈刀术学得很用功,常常利用课余时间请他个别教练,使自己的劈刀术很快名列前茅。当时学校有一个日本教官,劈刀术十分高超,一连打败了几个教官。叶剑英暗下决心要战胜他。于是一连几个月,叶剑英与一名叫金至顺的同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操场上练习对刺。功夫不负苦心人,叶剑英的劈刀术水平提高很快,并最终打败了这位日本教官,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为冲破学校的陈规羁绊,呼吸新鲜自由的空气,叶剑英和南洋回来的同学组织了一个“剑余诗社”,砥砺学业,切磋诗文。叶剑英常以“剑影”为笔名发表诗作,据载收录的近体诗就有15首。他们还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自行组织各种文体活动,陶冶性情,锻炼体魄;或者相聚到“两广会馆”,高谈阔论,议论时政,畅谈理想。至1919年12月底,历两年半时间,叶剑英以优秀成绩从讲武学校毕业。经过奋发努力,叶剑英掌握了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军事技术,为日后军事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革命生涯的“重要一站”

旧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内忧外患,人民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朱德、叶剑英和无数仁人志士一样,苦苦思索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在顺庆府中学堂学习期间,张澜和一批留日教师对清政府大肆抨击,对朱德影响很大,使他立下远大志向。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任教期间,朱德在与封建势力作斗争中,看到社会的腐败和黑暗,意识到教书并不是一条救国出路,毅然辞去教师职务。那时候,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特别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刺激下,许多爱国青年认为要使中国强盛起来,必须从军事入手。为什么要到云南去?朱德后来回答道:当时列强正加紧掠夺中国边疆,局势最危险的是东三省和云南,“问题就是非得救国不可”。云南是一个很重要的国防战略要地,与四川接壤,四川人一向较多,于是朱德便与同学敬镕一起来到云南。“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舊国风。”为什么要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朱德说:“那时我还是一个农民,为了受不住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压迫,就和一些有知识的、前进的人参加了新军学校,进了云南讲武堂,我们曾利用了这个新军学校的力量,参加了推翻封建社会的斗争。”到达昆明后,朱德几经周折。1909年夏,他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考试合格,但因以四川原籍报名,是外省人,又没有当地老住户或大户的介绍,未被录取。因身上的钱已用完,朱德只得入川军步兵标(相当于团)当兵。这年11月,因在步兵标成绩优异,他被推荐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报考时他改名朱德,改籍贯为云南省蒙自县,终被录取。入讲武堂的这年冬,朱德就秘密加入同盟会,经常参加时政讨论。他还和同学唐淮源、杨如轩、杨池生等七八个人组织了一个“五华社”,主张奋发互励、富国强兵,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心一意地投入了讲武堂的工作和生活,从来没有这样拼命干过。我知道我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

1911年8月,朱德从特别班提前毕业,被分配到蔡锷部下,负责士兵运动。10月30日晚,他参加云南起义,利用同乡关系做工作使总督衙门卫队营很快缴械。11月15日,云南军政府派出两个梯团(相当于旅)援助四川起义军,朱德在第二梯团先后任排长、连长。在行军途中,他严令部队执行蔡锷颁发的五条训令:守纪律、爱百姓、戒贪幸、勤操演、敦友爱。一路军纪严明。返滇途中,朱德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买了一匹马,但他把马让给生病的士兵骑,自己一直走路。1913年夏,朱德奉调云南陆军第一师营长,不久率部到滇南蒙自、开远一带打击法帝国主义支持的武装土匪,屡建战功,先后升任副团长、团长,收获了在深山密林地区游击战术的宝贵经验。这两年实际作战的磨砺,大大锻炼了他的军事指挥和实际作战能力,为他以后成为护国名将和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打下坚实基础。

“四野萧萧风雨急,中原黯黯鬼神愁。”目睹了军阀混战使国家陷入悲惨境地,朱德认识到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解决中华民族的出路问题。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心中再次燃起希望的曙光,坚定了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1922年,朱德来到上海会见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因朱德是旧军队的军官,陈独秀没有答应他。朱德由于已经认清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自己唯一的出路,于是远渡重洋去研究共产主义和寻找救国道路。同年10月下旬,朱德到柏林拜访周恩来,恳切地陈述自己的身世和寻找中国共产党的救国经历,坚决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同意了他的申请,并和张申府一起做他的入党介绍人。朱德终于圆了他的共产党员梦,从此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共产主义崇高事业。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在全国各地相继发动武装起义。在三堡学堂求学的叶剑英,趁机阅读了不少革命书籍,立志要做一名有抱负的青年。在东山中学毕业那一年的秋天,叶剑英与同窗好友议论时事,痛批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丧权辱国的行径。他登高远眺,吟诗言志:“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1916年冬,叶剑英在南洋谋生时,遇到云南讲武学校到南洋招收华侨子弟就学,心里激起了希望的浪花,进一步坚定理想追求。叶剑英十分兴奋地来到讲武学校后,在给弟弟道英的信中满怀信心地写道:当今天下混乱,乃英雄吐气之时。有胆识、有军事技能者为前驱,有文才、有谋略者为后盾。他决心学得文才武略,将来在疆场上一吐英雄豪气,因而把名字由“宜伟”改为“剑英”(号沧白),取“剑胆英武”之意。当年同学集会时,叶剑英曾作一首七律《夜宴》,吟诵出他坚持毕业后返粤追随孙中山、做一位革命军人的志愿。

夜宴

月满危楼花满园,

花前月下宴王孙。

频移杯影浑忘醉,

几次琼香对笑论。

兴爽春衣沾露湿,

情高秋思落诗魂。

更怜良夜嫌更促,

把剑长歌气压轩。

主办云南讲武学校的唐继尧与孙中山貌合神离,经常宣扬王阳明的学术,禁止学生“干预外事”、谈论政治。一次,唐继尧又在云南讲武学校大谈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只字不提孙中山。叶剑英早已不满,当即发问:“请问督军,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与孙中山先生的‘知难行易’是否一致,有何异同之点?”唐继尧显得十分尴尬,隨便敷衍几句便匆匆离去。随后,五四运动的爆发深深地触动了叶剑英的爱国救民思想。军校毕业后,叶剑英拒绝桂系军阀刘志陆的挽留,投身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叶剑英参与创办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他率部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和北伐,成为国民革命军名将。

在长期的斗争实践和思考中,他深刻认识到“共产党朝气蓬勃,必然要胜利”,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24年,叶剑英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因他在国民党军队当团长没有被批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革命危急关头,叶剑英毅然“通电反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5月,在南昌驻军部分反蒋军官的集会上,叶剑英激动地说:反蒋不图什么,只图个革命,我们就是要讨伐反对革命的人。朱德和叶剑英在集会上初次相遇,二人志同道合,开始了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友情。

历经岁月沧桑和革命洗礼,云南讲武堂旧址屹然耸立在翠湖西畔,它记录了近代百年历史风云。朱德、叶剑英等众多革命将帅,青年时期在这里孜孜求学,确立远大理想抱负,他们的早期革命从这里出发,逐步确立起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奋斗一生的崇高目标。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猜你喜欢

讲武堂叶剑英朱德
冯庸毕业学校考证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叶剑英的港澳情
叶剑英(上)
清末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创办时间与创办者诸家观点辩证
“讲武堂”里抓李弥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