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2021-01-04郭聪颖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高职

郭聪颖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近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高职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为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高职英语课堂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高水平、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现状

1.1 课堂教学偏重知识传授

高职英语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的能力。主要作用是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语言的技能。因此,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大多偏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另外,高职生学习英语也有极强的功利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求职需要。这些都易导致高职英语教学出现与思政教育脱节的现象[2]。

1.2 教材内容弱化中国文化

大多数英语教材在体系安排上虽然考虑到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知识的传授,但大多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涉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少之又少,这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高职英语也要担负起“课程思政”体系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培养文化自信”的责任担当[3]。

1.3 课堂教学忽视以学生为主体

英语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基础本来就差,这样会越来越失去兴趣。教学内容没有合理的教学方法的支撑,无法实现育人效应。所以迫切需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实现高职英语课的育人功能。

2 高职英语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2.1 对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

高职学生的在校学习阶段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4]。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目标和重点内容,是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覆盖面广,融入课程思政,指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责无旁贷。

2.2 激励高职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

学习内动力影响学习行为,决定学习效果。高职学生大多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状况不理想,一些学生学习不刻苦、目标不明确,甚至于厌倦学习、逃避学习,甚至对考试成绩持无所谓的态度。课程思政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改善学习状况,激发学习内动力。

2.3 培养高职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自信

高职英语在中西文化教学方面存在严重失衡问题,教学中涉及的文化大多源于英语国家,比如holidays,大多讲的是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教师应当适当地补充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名篇名著(四大名著,鲁迅、冰心的作品等),故事典故(老马识途、负荆请罪等)等。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又可以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另外还可以用英语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增强中国传统文化自信。

3 高职英语融入课程思政的路径

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课程思政融入到每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在讲授高职英语时,应积极进行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只要能够传递正能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培养,就属于“课程思政”的内容。其实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偶尔也有课程思政的渗透,但没有形成系统,现在做的是将无意识转化为有设计,将片段化转化为系统化。在落实课程思政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和提炼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等显性和隐性思政育人内容,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3.1 课程思政的显性融入

3.1.1 发掘课本中的思政元素

高职英语教师在制定每讲课的教学目标时,不仅制定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还需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制定出素质目标,而素质目标的确定正是思政元素的体现。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有机、有序地将课程思政渗透到教学设计和实践[3]中。

例如,高职英语教材《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1册包括8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打招呼、感谢和歉意、问路和指路、时间观念、天气、运动、健康、节日。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要立足教材,紧扣单元教学主题,根据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包括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

表1 第1册8个主题课程思政的融入点

3.1.2 拓展课本外思政元素

除了课本对话和课文内容体现思政之外,教师还要补充教学内容,以更多地融入思政元素,这些补充的内容可以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比如学习“Road Signs and Commuting”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补充指南针的知识,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学习“Our Weather and Climate”这一单元的课文“We Can Make a difference”时,教师在导入环节播放有关环保主题教育的短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引入环保主题。讲解词汇时,教师补充垃圾分类,干垃圾、湿垃圾等热点问题的相关英文表达,增强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并给学生提供“The Day After Tomorrow”的影视资源,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观看, 并组织课堂讨论,使进一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里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思政引领要自然、合情合理,做到润物无声,绝不能生硬地盲目植入与教学毫不相关的内容。

3.2 课程思政的隐性融入

3.2.1 教学方法与手段思政

合理的教学内容要有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支撑,才能实现全程育人效应[6]。教学内容为显性思政,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隐形思政,两者要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讲授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presentation的任务。学生课下自行结组,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调研,做成演示文稿,再进行课堂presentation展示,或者录成微视频,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体验是课程思政的重点环节,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

3.2.2 课堂教学管理思政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管理好课堂秩序。部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仅会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课堂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外向型的,包括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以及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性行为;一种是内向型的,包括课上心不在焉,低头玩手机,抄袭他人或网上作业,迟到、早退等行为。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要善于观察、认真监控,严格要求,督促管理,及时恰当地解决问题,把学生的心都收拢到课堂上来。

3.2.3 教师个人行为思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可能模仿。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时候,教师就成了学生看得见的最具体的活教材。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不允许学生做的,教师也决不能做。例如,教师每堂课至少提前10分钟进教室,调试好投影设备,做好教学准备,迎候学生的到来。上课铃响,教师向学生问好。手机一定要静音,绝不能出现看手机、接打电话等现象。要谨记“课比天大”,一切以学生的事情为大,这正是师德的体现。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自信,有激情,面带笑容,使学生乐于学习。

3.2.4 第二课堂活动思政

第二课堂活动包括讲座、社团活动、比赛等课外活动。1)英语教师定期举办讲座,讲座是不可忽视的人才培养手段。讲座能给大学生以切实的人生指导,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加强英语思政社团活动的开展,如英语协会要定期举办英语角活动等。在社团活动中融入国家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谐校园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等内容[6]。3)组织多样化的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包括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大赛、英语阅读比赛、英语写作大赛、中西方文化知识比赛、英文PPT展示大赛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4 结语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覆盖面广,为课程思政提供了载体。英语教师应重视思政教育,不断摸索实践,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将立德树人贯彻到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为培养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高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