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离岸和回流对我国港口发展的影响

2021-01-04邵丽花李宁海宋丽英王新昌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20年6期
关键词:吞吐量离岸劳动力

邵丽花,李宁海,唐 清,宋丽英*,王新昌

(1.北京交通大学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2.华盛顿州立大学卡森商学院金融与管理科学系,华盛顿州普尔曼99163,美国)

0 引 言

制造业是指劳力、机器、工具、化学以及生物进行加工或者规划设计而产生可以进行使用或销售的商业产品的行业[1].过去百年来,全球制造业发生了巨大变革,技术中心和制造中心多次分合与转移.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80年代,技术中心逐渐由英国向美国、德国、日本、亚洲四小龙转移.20世纪末,随着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成本的差异化,制造中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运输和通信成本显著下降使制造业生产日益分散,意味着产品不再在一个地方生产,而是由许多不同地点以零散的方式生产出部件后组装成成品,这促进了制造业分散化与经济全球化.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逐渐掌握了高端产品制造技术,部分国家已具备技术研发实力,并开始建立技术中心,这引起了发达国家的警惕.

近年来,受全球制造业变革的影响,我国制造业开始出现新的转移趋势,主要包括发达国家回流和我国向发展中国家离岸.制造业回流是指发达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原因,将其制造业企业从国外转移到其国内.首先,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成为回流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在海外生产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中国的人均劳动力成本在2010—2017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2.1%[2],这一增长速度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部分制造业商品回归发达国家生产具有更高的效益.中国因此成为当前最主要的制造业转出国,来源于中国大陆的回流分别占美国和英国回流总量的59%和45.7%[3].其次,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制造业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制造业,尤其是离岸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会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在过去几十年间,发达国家本土的制造业岗位受离岸影响,流失严重.以美国为例,2000—2007年,美国制造业流失了350 万个工作岗位.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流失了230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4].一系列推进“制造业回流”战略由美国政府提出,引导和鼓励海外的部分制造业企业回流本土经营.

制造业离岸指随着我国低成本优势消失,部分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越南、印尼、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转移.2010年,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92 万亿美元[5],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此后,我国制造业开始出现新的转移趋势,即向发展中国家离岸.受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优势下降及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的多重影响,我国东南沿海部分企业出现了离岸趋势,劳动及资源密集型的传统价值链环节转移至相对落后的地区,利用其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制造业离岸规模较小,主要以中低端企业为主[6].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及“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制造业离岸的规模将逐渐扩大.

港口是承担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交通枢纽,据2019年《中国口岸年鉴》进出口商品分额运输方式统计表,商品水路运输方式进出口额约占进出口总额的60%.制造业的离岸和回流趋势将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港口吞吐量.

关于制造业回流对我国制造业产生的影响,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研究.张大龙[7]指出制造业回流将在短期内降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规模.高远胜等[8]表示在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短期将处于传统产业增长放缓,高端产业增长疲软的“结构性陷阱”阶段.刘振中[9]以广州省为例,指出在欧美回流政策影响下,我国企业向东南亚等地区离岸存在上升趋势.宋长利[10]研究认为“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将使我国货物进出口总体维持稳定,但未来可能受到国际贸易形式的影响.

我国制造业的转变会直接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格局,进而影响港口吞吐量变化.中国港口协会曾指出,我国港口煤炭码头、油品码头、矿石码头总体产能过剩[11].部分研究在分析进出口外贸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港口发展建议.总体上,关于未来制造业变化对我国港口发展趋势影响的系统研究不多.

综上所述,港口作为制造业产品的对外贸易口岸,受到制造业离岸和回流的影响,港口发展已进入转型期.本文着眼于制造业离岸和回流的形势,探讨制造业产能和港口吞吐量的关系,进而预测我国港口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港口发展战略的制订提供指导.

1 全球制造业供需市场演变过程

工业革命的出现使全球诞生了第一个制造业中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劳动力水平的差异化,技术中心和制造中心逐渐发生转移和分离.全球制造业供需市场经历了6个阶段的转移.

(1)第1 阶段以英国为制造业中心(19世纪中叶前).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英国制造业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成为当时世界制造业中心.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购买原材料,凭借其技术优势大量加工生产制成品,出口至世界各地.1760—1820年,英国制造业产值增长了23倍,进出口总额增长了7倍,进口贸易额中原材料占比由45%增加至68%,出口贸易额中棉织品占比由6%上升至45%[12].

(2)第2 阶段以美国为制造业中心(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的制造业技术水平超越了英国、德国等国,制造业中心由英国转移至美国.1900年,美国制造业产值为13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制造业的产值达到30%,较1859年增长了7倍[13].这一时期,美国主要出口钢铁制品,包括机车、机床、缝纫机等.

(3)第3 阶段以日本为制造业中心(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二战后,美国发生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国内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其制造业水平保持全球领先,而钢铁、纺织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则向日本转移[14].日本以高效完备的工业体系承接来自美国的制造业离岸.此后,日本的产业结构逐渐升级,技术水平持续上升.50年代末,日本主要进口纤维原料,出口重工业产品;70年代,主要进口烃类燃料和金属矿砂等,出口机械和电子产品;1985年,日本出口交通设备和电气机械的比重超过50%.

(4)第4 阶段制造中心和技术中心分离,制造中心为亚洲四小龙,技术中心仍然在美国、德国、日本(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日本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科技水平迅速发展,人力成本显著上升.以日本为例,据香港环亚经济数据有限公司(CEIC)统计[15],1971—1980年,日本人力成本由250 美元上升至1 000 美元.德、日逐渐将附加值较低的低技术产品转向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亚洲四小龙地区(包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该阶段制造中心和技术中心出现了明显分离.“亚洲四小龙”承接这些制造业后形成以出口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加入了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行列.

(5)第5 阶段技术中心仍是美国、德国、日本,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亚洲四小龙制造业水平提升,并逐步发展高端制造业,导致人力成本上升,成为中高收入经济体.低端制造业逐渐向劳动力市场更加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水平低,劳动力成本低廉,消费需求上升,制造业有待发展,通过积极引入外资,使得中国在第四次全球制造业转移过程中成为新的制造业中心.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第29 位,提升至2013年的第1 位.在此过程中,我国产业结构逐渐升级.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80年代以初级工业制成品为主,90年代以机电产品为主.从高新技术产品看,1980—2018年其出口额占比由2%左右提高到28.8%[16].

(6)第6 阶段技术中心仍是美国、德国、日本,制造中心开始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等地(21世纪初至今).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及环保政策的实施,收益较低、污染较严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离岸动力加强[17].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由中国离岸至劳动力价格低廉的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我国目前正处于制造业离岸的初期阶段,据《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我国对外投资存量为1.98 万亿美元,与全球第一的美国(6.47 万亿美元)相差3.3 倍,制造业离岸具备较大的潜力.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制造业离岸趋势将更为显著.

2 我国港口发展与制造业的关联性分析

海上运输是国际货物运输主要方式,占国际贸易量90%.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海上运输中承担更重要的作用.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自2002年起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18].沿海港口是海运的主要节点,是服务国际贸易的枢纽.制造业产量的变化影响进出口贸易量,进而影响到港口生产能力.现以历史数据为基础,分析制造业产值、进出口贸易额与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简称为“港口吞吐量”)的关系.制造业产量与港口吞吐量之间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把握制造业离岸和回流趋势对我国港口发展的影响.

图1根据2000—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贸易数据整理了过去20年我国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从出口结构看,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从2000年开始迅速增长,2019年占总出口额的94.4%;从进口结构看,工业制成品进口额占总进口额比例从2000年的79%下降到2019年的65%.这表明我国制造业的相当部分属于加工业,出口贸易对我国港口发展影响更显著.

图1 我国进出口结构Fig.1 Structure of China's export and import

以2000—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GDP、第二产业增加值等数据为基础,利用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港口吞吐量与各经济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经检验,各相关性系数置信度均达到99.9%,说明港口吞吐量与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图2显示港口吞吐量与GDP相关性为0.987,第二产业产值与港口吞吐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为0.996,略高于与GDP 的相关性,说明GDP 构成中,第二产业与港口的相关性较大.由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工业类指标测算,制造业产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74%,因此推断港口吞吐量与制造业产值的相关性较为显著.此外,港口吞吐量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相关性大于与出口总额、进口总额的相关性,说明港口吞吐量更为显著地受到我国制造业自身供给的影响.

从进出口贸易看,港口吞吐量与出口总额的相关性(0.982)高于进口总额(0.968),而我国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占比高达94%.因此,出口贸易的变化对港口吞吐量将产生更显著的影响.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美中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额的14%,中美双边贸易额与我国港口吞吐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0.983).

图2 港口吞吐量与各指标相关性系数Fig.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port throughput and various indicators

综上所述,工业制成品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核心组成部分,占出口总额的90%~95%,占进口总额的65%~75%,表明制造业出口对我国港口发展更为重要.此外,港口吞吐量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相关性最显著,略强于出口、进口总额的相关性.这说明我国港口吞吐量受我国制造业自身供给的影响更显著.此外,港口吞吐量与出口总额、中美双边贸易额也具有显著相关性.

3 制造业离岸和回流趋势与港口发展分析

自2009年美国发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以来,制造业回流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英国、日本等国也相继实施了促进制造业回流的相关政策.据CEIC 统计[15],2009—2019年美国失业率由10%降低至4%.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已出现离岸现象,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离岸至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东南亚地区.制造业回流和离岸的发生,会对制造业贸易额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港口吞吐量.

3.1 制造业离岸和回流趋势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租金价格,低成本要素优势逐步下降.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及“走出去”战略加速了我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离岸;同时,美国为解决国内就业问题也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制造业回流的政策.

(1)制造业离岸.

经济发展推动劳动力成本变化的同时,人口老龄化也加速了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据CEIC统计[15],2019年我国劳动力月工资高于泰国、越南、印尼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如图3所示,达到印尼的5 倍、越南的3 倍.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弱化推动了中低端制造业离岸到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国家.

此外,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中国优势企业到国外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支持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离岸外包.根据2008—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07—2018年,中国对东南亚部分国家的直接投资增加了4.8倍,如图4所示.我国2018年对外投资存量为1.98 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3.长期来看,制造业要素驱动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背景下,制造业离岸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图3 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劳动力成本对比Fig.3 Labor costs among China and some countries of Southeast Asian

(2)制造业回流.

2009年后,美国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制造业回流政策,旨在恢复国内经济及拉动就业.据Reshoring Initiative 统计[3],美国所有回流企业中,来源于中国大陆的占59%.

图4 中国对东南亚部分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Fig.4 Chi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some countries of Southeast Asian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19],如图5所示,2009年前,美国制造业离岸使制造业就业人数显著降低;2009年后,随着制造业逐渐回流,美国失业率下降,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缓慢上升.利用Pearson相关性系数分析,美国制造业就业人口与我国港口吞吐量相关性为-0.826,呈显著负相关.预计未来美国制造业回流趋势将持续,从而对我国港口产生下行压力.

图5 美国制造业就业人口和美国失业率变化Fig.5 Changes of U.S.manufacturing employment and U.S.unemployment rate

为缩小贸易逆差,美国调整对外贸易政策、鼓励制造业回流,对进出口贸易量产生了较大影响.据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统计[20],2000—2016年,美国港口吞吐量出现了显著变化.由于制造业回流,2009年后美国进港量下降了12.0%,出港量上升了33.4%,如图6所示.

图6 美国港口进港、出港量Fig.6 Inbound and outbound of U.S.ports

从未来发展形势看,东南亚部分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继续保持,我国对东南亚各国直接投资额可能还会增长.因此,我国制造业离岸的动力依然存在.同时,美国制造业回流趋势将持续,对我国港口吞吐量产生下行压力.

3.2 制造业离岸和回流对我国港口吞吐量影响分析

制造业离岸和回流会影响本土制造业产值,即第二产业增加值,进而影响对外贸易量、港口吞吐量.通过影响港口吞吐量的相关经济指标建立港口吞吐量趋势预测模型,指标包括与制造业供给相关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与制造业进出口贸易相关的对外贸易总额,受制造业回流影响显著的中美双边贸易额等多重因素.

根据对回归系数置信度的检验,3项指标置信度均达到95%,可以较好解释港口吞吐量的变化.以此3项指标为基础,建立港口吞吐量多元回归模型.利用2017—2019年港口吞吐量数据检验该模型,发现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差距在±5%以内,拟合结果良好.

式中:y为港口吞吐量(亿t);x1为第二产业增加值(万亿元);x2为中美双边贸易额(百亿元);x3为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万亿元).

为预测未来我国港口吞吐量,采用自增长方法预测2025年上述3 项指标.通过SPSS 软件,应用Arima、Brown、Holt 等模型进行拟合,发现第二产业增加值用Brown 模型,中美双边贸易额及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用Arima模型情况下拟合度较优.据表1预测结果可得,2020—202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将趋于平缓,中美双边贸易额及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未来保持缓慢增长.随着制造业离岸和回流规模扩大,第二产业增加值或将出现负增长,中美贸易额及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或将趋于平稳.

表1 3 项指标2020—2025年自增长分析预测结果Table 1 Self-growth analysis and forecast results of three indicators for 2020-2025

图7为上述模型预测的港口吞吐量.可以看出,2019年由于中美贸易战及美国制造业回流,我国港口吞吐量下降了0.4%.2019年后,我国未来港口吞吐量将趋于平稳,吞吐量将稳定在约100亿t,可能出现小幅波动.

图7 2025年我国港口吞吐量回归预测结果Fig.7 Regression forecast of Chinese port throughput until 2025

3.3 制造业离岸和回流对我国港口货运结构的影响

不同货物的运输方式亦不同,涉及集装箱运输、干散货运输及液体散货运输等,制造业离岸和回流对我国不同种类货物运输会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影响港口的货运结构.从离岸企业看,广东省离岸企业中62.9%为纺织、轻工业及部分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企业[9].从回流企业看,据Reshoring Initiative统计报告[3],回流到美国的企业中,中高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部分机电产品等)占33%,中低技术企业(钢铁制品、纺织品、部分机电产品等)占67%.

图8和图9以2000—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货物进出口数量、金额等为依据,分析受制造业离岸和回流影响较大的原材料类(出口:生铁、钢材、铝材等;进口:铁矿砂、铜矿砂、氧化铝等)、机电产品类及高新技术产品类.从图8和图9可以看出,原材料产品进口量2018年后趋于平缓,其出口量2016年后下降;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从2019年出现下降.未来受制造业离岸和回流影响,上述3 类产品的进、出口可能将承受较大下行压力.

图8 我国原材料类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变化趋势Fig.8 Trends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volume of raw materials in China

图9 我国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变化趋势Fig.9 Trends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volum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and high-tech products in China

原材料类货物属于干散货.利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可发现,我国原材料进口、出口量与沿海港口干散货吞吐量相关性分别为0.972、0.632.考虑到原材料出口量较小,且与干散货吞吐量相关性较低,仅分析原材料进口对干散货吞吐量的影响.

2013年后沿海港口干散货吞吐量增速降至10%以下,2018年后维系在6.4%,如图10所示.未来制造业离岸和回流趋势扩大,我国对原材料的进口需求或将趋于稳定甚至减少.预计未来干散货的吞吐量将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图10 我国沿海港口干散货吞吐量及增速Fig.10 Chinese dry bulk products throughput and growth rate of costal ports

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主要通过集装箱运输.利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可得,机电类进口、出口额与集装箱吞吐量相关性显著,相关性系数分别是0.944、0.966;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出口额与集装箱吞吐量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71、0.958.

我国集装箱吞吐量自2006年以来保持平稳增长,增速自2010年以来呈下降趋势,2019年增速降低至5%以下,如图11所示.根据上文分析,随着制造业离岸和回流规模的不断扩大,预计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有所下降.基于国内需求保持稳定的假设,未来这些产品的进口额将保持稳定.由此,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或将呈现小幅下降趋势,集装箱运输亦将承受下行压力.考虑到国家“散改集”利好政策的影响,我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可望保持稳定.

图11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及增速Fig.11 Chinese ports container throughput and growth rate

综上所述,未来干散货运输将会呈现小幅下降趋势,集装箱运输将保持平稳.综合两者的变化趋势,我国港口吞吐量或将保持平稳,与前文港口吞吐量2022年实现平稳的预测结果相吻合.

由于制造业离岸和回流影响,我国港口吞吐量难以再现快速、持续增长趋势,需重新考虑港口扩建的必要性,港口发展应转为以提质增效为主.具体来说,未来干散货吞吐量由增转降,集装箱吞吐量大致稳定,建议调整港口资源和运力配置,由干散货向集装箱运输倾斜.港口集装箱化策略,既符合国际港口运输发展的新趋势,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21],也有利于新形势下应对制造业离岸和回流的挑战.

4 结 论

本文从制造业变化趋势与港口吞吐量之间的关联性角度分析了全球制造业离岸和回流趋势对我国港口发展的影响,具体结论如下:

(1)我国经济增长后劳动力成本低的要素优势不再,东南亚地区劳动力成本优势强于我国;不过我国对外(东南亚地区)直接投资额仍存在上升空间,可抵消部分未来制造业离岸影响.美国就业人口并未恢复2008年前的水平,制造业回流仍将持续.过去几年,制造业回流已使美国港口进港量出现显著下降,这对我国港口吞吐量带来下行压力.

(2)影响我国港口吞吐量的首要因素是第二产业增加值(相关性系数为0.996),2019年制造业产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74%;次要因素是中美双边贸易额,相关性系数达0.983.这两者可能影响未来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从而影响沿海港口吞吐量.2022年后,预计我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约维持在100亿t.从港口货运结构上看,干散货吞吐量将由增转降,集装箱吞吐量借助多重因素可望保持稳定.

(3)由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国际贸易形势变化,港口对外贸易功能或受冲击.提升沿海港口对“内循环”的服务,适应未来国家经济发展需求是新的任务.建议调整未来港口资源和运力配置,运力重点由干散货运输向集装箱运输转移,这一策略既符合国际港口业发展趋势,也可提升港口专业化水平与竞争力,利用国家“散改集”政策,更好应对未来挑战.

致谢:感谢王庆云、石定寰、张国伍三位教授在本文研究与写作过程中提供的指导.

猜你喜欢

吞吐量离岸劳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前行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2017年3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0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2016年1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离岸社团”治理:综合施策 依法打击
2014年1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