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在ICU清醒躁动患者中的应用

2021-01-04陈丽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保护性躁动人性化

陈丽娟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多处于病情危重多变、生活不能自理、语言行动障碍状态,躁动发生率远高于其他护理区域[1]。躁动易引发多类型不良护理事件,如非计划性拔管、坠床跌倒、关节皮肤损伤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2-3],保护性约束在躁动管理中价值独具,但不当约束则会适得其反而促成护理对象躁动程度的升级[4],故探讨ICU护理单元躁动患者的科学有效约束模式至关重要[5]。在保护性约束中灵活融入人性化护理,更为适应ICU躁动患者身心需求[6],而如何将保护约束与人性化护理自然无隙有效地融为一体使之切实见效,则需要做出积极的护理探索。本研究采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对ICU清醒躁动患者实施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实施前(2019年1—4月)和实施后(2019年5—8月)收住于本院ICU且接受保护性约束的清醒危重症患者各44例,将实施前后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中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53.19±9.77)岁;内科重症患者19例,外科重症患者20例,其他重症患者5例。试验组中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龄(53.48±9.60)岁;内科重症患者17例,外科重症患者21例,其他重症患者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会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接受常规模式保护性约束,即患者发生躁动时,以普通约束带对其脚踝部、手腕部等施加捆绑处置以发挥肢体约束效应。试验组接受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从人文护理角度出发进行保护性约束护理,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以躁动护理对象具体躁动特点(程度、时间、影响因素等)、肢体活动情况、护理配合状况等为据,结合病情现状与发展趋势,对保护性约束的告知、保护性约束的管理、保护性约束期的环境管理等做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设计拟定人性化约束方案。(2)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告知。向家属及护理对象做躁动管理失效不良后果的图片展示,解析保护性约束良好躁动管理效果的起效机制,对患方与保护性约束相关的个体化疑虑困惑做出及时应答与耐心解惑,就保护性约束在其躁动管理中的适用性与实用性进行分析说明,进行保护性约束装置与工具使用方式、安全有效注意事项的教育指导。(3)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管理。注意选择材质柔软、大小宽松度适合约束对象约束部位个性化要求的约束工具,如肢体约束带、约束手套等,确保约束部位通透性的良好度,松紧适宜度以能伸入一指为宜,注意维持约束肢体的功能位。约束完成后征询护理对象的个性化约束舒适度感受,依据其反馈意见对约束松紧度、材质、部位等行人性化调节,至少每2 h行约束松解1次,松解时间控制于15~20 min;形成护患家属保护性约束共管体系,教会患方观察约束部位情况(皮肤血运、颜色、完整性等)。约束手套使用时需重点关注约束手指末梢活动情况及血运状态,护患家属共同努力早期发现异常给予随时松解以降低约束不良事件可能性。(4)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环境构建。病室温度控制于24~25 ℃,湿度控制于60%,以多样化措施提高病室降噪效果,确保病室空气流通清新度,光线柔和适宜,按日夜节律构建光照小环境,使护理对象置身于安静、空气清新、光照自然且符合生理昼夜节律需求的病室环境中休养,以尽量降低躁动发生率,提高约束期休养身心舒适度。

1.3 评价方法

(1)自行设计ICU躁动患者保护性约束依从性评定量表,完全依从:理解约束意义、完全遵从约束要求为完全依从,赋值3分;部分依从:对约束意义有一定理解,多数情况下在医务工作者教育督导下可遵从约束要求,赋值2分;不依从:不理解约束意义,或虽理解但不遵从约束要求,赋值1分。分值愈高提示该ICU躁动患者保护性约束依从性愈高。(2)统计比较两组ICU患者干预后躁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非计划性拔管、关节损伤、坠床、跌倒、皮肤损伤等。(3)比较两组干预后的促护性约束相关纠纷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保护性约束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患者保护性约束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保护性约束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躁动相关不良事件与保护性约束相关纠纷事件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躁动相关不良事件与保护性约束相关纠纷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躁动相关不良事件与保护性约束相关纠纷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3.1 探索适用于ICU躁动患者的保护性约束护理模式意义重大

保护性约束指借助于约束工具保护特定护理对象的安全,属于临床特殊护理操作技术[6]。李立花等[7]研究提示,正确有效的保护性约束可预防躁动患者发生撞伤、跌倒等安全事件。ICU患者受长期救治、环境恐惧、预后未知等影响易处于躁动状态之中,抵触抗拒诊疗护措施的实施,存在诸多相关安全事件高风险,保护性约束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躁动伤害,但亦易引发护理对象抵触情绪的升级,严重限制保护性约束安全效应的发挥[8],故而探索适用于ICU躁动患者的保护性约束护理模式意义重大。

3.2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有助于提升ICU躁动患者保护性约束依从性,提高约束质量与效果

人文护理在提高护理对象诊疗护方案依从性方面显效[9]。人性化约束方案的拟定,充分考量了护理对象保护性约束相关的各类因素,确保约束部位、时长、时机等与患者安全防护需求的契合度。人性化告知举措,使患方在保护性约束对自身躁动危害性防控价值方面取得了高度认同。人性化管理策略的应用,尽最大可能照顾患者保护性约束时的舒适度感受,成功构建护患家属三位一体式保护性约束管理体系,增进约束安全度与有效性。人性化环境的创设,努力使患者置身于身心休养的适宜病室环境中,改善恶劣心境,降低躁动发生与升级可能性,提升保护性约束期身心舒适度。由此可见,躁动患者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从多个相关护理层面与维度深度种植渗透人文关爱理念,强调对患者身心舒适度的高度维护,在确保躁动管理效应的同时,充分尊重患者意愿,宣教约束意义,促使其对约束积极意义形成高度认同,护患双方有效协作,共同维护保护性约束积极效应的最大化发挥,将保护性约束负面效应控制于最小化[10-11],成功提升了ICU躁动患者接受保护性约束的意愿与配合度,避免躁动相关不良事件伤害,降低因保护性约束所引发的护患纠纷事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ICU躁动患者保护性约束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躁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保护性约束相关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在ICU清醒躁动患者中的实施,可提高患者的约束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及保护性约束相关纠纷事件发生。

猜你喜欢

保护性躁动人性化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养心暖阁春意煦 时花新句上墙来 养心殿内檐书画保护性修复
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道路躁动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