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作用

2021-01-04刘婉云乐碧芳江桂素温曲英吴健灵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护士长科室住院

刘婉云 乐碧芳 江桂素 温曲英 吴健灵 彭 锋

跌倒指的是在医疗机构任一地方,住院患者突然跌倒在地上亦或倒在比他之前更低位置的地方,或伴随相应的外伤[1]。跌倒给住院患者带来精神及身体上的伤害,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同时影响护理人员的分工安排、降低床位的周转率等。2007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患者安全目标,将“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列为十大安全目标之一,预防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是评估医院护理及医疗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2]。本研究采取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8年1—12月本院住院患者总床日数为714 497例次,行常规防跌倒管理措施;2019年1—12月本院住院患者总床日数为900 259例次,对其行多学科团队合作防跌倒管理措施。纳入标准:意识清晰,年龄大于18岁。排除标椎:深度昏迷亦或生活全部无法自理的住院患者;卒中或癫痫引发的跌倒。

1.2 回顾性分析

从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获取相关的跌倒数据,符合入组条件的2018年上报跌倒52例次,其中男33例次,女19例次;年龄≥65岁36例次,<65岁16例次;跌倒的发生时间段主要依次为6:00—7:59,16:00—17:59,20:00—21:59。从发生科室分布来看,内科系统发生跌倒最多29例次,其次为外科系统10例次。主要发生在如厕、洗澡及上下床活动等过程中,见表1。

表1 2018年住院患者跌倒性别、年龄、发生时间段等分布情况(n=52)

1.3 方法

2018年患者采用常规防跌倒管理方法:患者入院后护士根据Morse跌倒评分表评分,≥45分为高风险,26~44分为中风险,≤25分为低风险。对于高风险患者给予健康宣教、嘱咐24 h留陪护、床头挂防跌倒告知牌。2019年以常规防跌倒管理为基础,对患者行多学科团队合作防跌倒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1.3.1 建立防跌倒管理小组 护理部指定一名科护士长为防跌倒管理项目负责人,临床高发跌倒科室的主任、护士长,质量控制部不良事件专员,后勤保障部、医学工程部、药学部、社会工作部等组成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由科护士长任组长,各科室设防跌倒管理联络员,形成“以护士为主体,多部门相互协作的工作模式”。明确小组成员职责,建立制度、流程,建立质控标椎和防范措施,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讨论全院跌倒案例,由跌倒案例科室护士长汇报案例经过与改进措施,小组成员补充改进措施,进行专项持续质量改进。

1.3.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由预防跌倒管理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培训,后勤保障部、医学工程部、质量控制部、药学部等共同参与,召开专题学习培训会,培训全院护士长和科室防跌倒管理联络员,内容包括“Morse跌倒评分表”各项内容、跌倒应急预案、易致跌倒药物药理知识和用药注意事项、《预防病患跌倒护士指南》,结合案例,设定场景,进行现场案例重演模拟,采取多形式的培训学习方法。通过考核反馈效果,考核合格后再对各自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级培训,重点是年轻护士的培训[3]。

1.3.3 加强宣传教育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采用图文并茂的宣传小册,不定时的口头提醒,举例跌倒真实案例及跌倒导致的后果,组织观看防跌倒视频等,提高患者、照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及配合的依从性。临床实践证明[4],向患者详细介绍引发跌倒的危险因素,提升其对风险的认知,可杜绝大部分跌倒事件,同时可以成功减轻其潜在危险性。说明健康教育是降低跌倒发生的有效措施[5]。

1.3.4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本组跌倒患者中,患者自身因素导致的占81%,内科系统占56%,由此可见提高住院患者防跌倒意识非常重要。患者入院后2 h内护士完成跌倒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防跌倒的知识教育,使其正确认识自身能力及跌倒后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警惕性。大部分住院患者内心拒绝他人的看护,想独立完成各种事情,普遍存在好胜心理,是导致跌倒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6]。鼓励患者及其家人参加跌倒风险测评,听取患者的看法,找出医护工作者尚未看到的潜在风险因素,最大程度实现患者对安全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共同参与安全管理,降低跌倒发生率。

1.3.5 加强环境管理 表1显示,跌倒发生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卫生间和病房,跌倒时从事于沐浴、如厕、上下床活动过程中,占63.46%。美国住院患者跌倒状况的相关研究认为[7-8],住院患者38%~47%的跌倒行为发生在浴室或厕所,表明住院患者出现跌倒往往同患者活动与否以及活动时的场所是否安全存在关联;环境因素与能独立行动的患者60.3%的跌倒行为存在关联;41.67%的跌倒行为出现在患者室内活动时。由此可见环境管理因素对降低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组织多部门、多学科联合行动,后勤保障部、医学工程部安排专业工作人员每季度到病区进行质控标准检查,对病室内设备如床头灯、呼叫铃、病床脚刹、轮椅、平车等设备进行评估、保养、维修。厕所、浴室、走廊墙壁扶手是否牢固,厕所、浴室防滑垫,洗澡椅及坐便椅使用情况,高发时间段安排清洁人员打扫病房内地面,保持干燥,综合评估病区环境,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9-10]。相关研究指出,专业人员定期评估患者所处的环境,在发现风险因素后同时加以改善,能够成功降低跌倒的发生概率。

1.3.6 落实跌倒风险质量检查 防跌倒管理小组成员不定期到科室查看高风险跌倒患者护理措施是否实施动态、连续、全面的跌倒风险评估,跌倒评估率、评估正确率,对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是否具体、有针对性及个性化,不良事件上报是否及时。发生不良事件后管理小组负责召开讨论分析会,小组成员、病区护士长、主任以及当班责任护士必须参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发生的原因,发生伤害后的治疗护理措施,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方法,每月把案例汇总分析通报给全院各个临床科室,以引起高度重视和提高警惕性。

1.4 评价指标

对比2018年度和2019年度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住院患者跌倒伤害率=同期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伤害例次数/统计周期内有记录的患者跌倒例次数×100%。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同期住院患者中跌倒例次数/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总床日数×1000‰[11]。跌倒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参照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National Database of Nursing Quality Indicators,NDNQI)分级如下:无,不存在伤害;严重度1级(轻度),无需治疗亦或仅需稍加治疗和观察,如挫伤、擦伤,以及无需缝合的表皮小撕裂伤;严重度2级,需采取包扎、冰敷、缝合亦或夹板之类的医疗护理措施的伤害,比方深的撕裂伤或者大的撕裂伤亦或扭伤、小的挫伤或者皮肤撕破;严重度3级,伤害达到需采取医学会诊并进行专业处理的程度,如意识丧失、骨折、身体亦或精神状况变化等;死亡,患者由于跌倒造成持续性损伤并最后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018年住院患者的跌倒伤害率中无任何伤害23例次(44.24%),1级伤害14例次(26.92%),2级伤害9例次(17.30%),3级伤害6例次(11.54%)。2019年住院患者的跌倒伤害中无任何伤害20例次(50.00%),1级伤害16例次(40.00%),2级伤害9例(5.00%),3级伤害2例次(5.00%)。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从2018年的0.07‰降低至2019年的0.04‰,见表1。

表1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住院患者跌倒是由多种因素叠加积累而导致的,因此,只有医疗、护理、药学、设备维护、质控监督、后勤等各个部门、各个学科的能力协作,才能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目前许多医院对住院患者的跌倒预防工作主要由当班责任护士上报不良事件,病区护士长及护理部负责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一个多部门、跨学科的团队,能更成功地减少跌倒的发生[12-14]。从跌倒的高危因素着手,围绕多学科合作、综合预防,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降低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减轻跌倒伤害。

我院从改善医院环境,改进医疗设备,完善管理体系,组织多形式培训,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患重视度等方面来营造病区安全氛围,对高危人群、高发科室、高发时段、高发地点进行严格把控,落实质控检查,以保障患者安全。通过组成团队,不同部门人员参与,医院管理者、临床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及其家人等通力合作,减少跌倒的发生概率。未来的研究应基于国内外相关经验,根据本院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完善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管理措施,从而有效保障患者安全,降低跌倒发生率和减轻跌倒伤害率[15-16]。

猜你喜欢

护士长科室住院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妈妈住院了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等 你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一张字条:“我不抢救”
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评判性思维与领导力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爱紧张的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