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策略分析

2021-01-04徐生平胡留洋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承载力

徐生平,胡留洋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 合肥 230000)

在地质灾害面前,我们人类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它能带来生命、财产以及健康的威胁,在各类地质灾害面前,我们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我们提到这个话题时,就必须正视我们在过去犯下的错误。我们必须提高对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正确认识,才能发挥它的真正作用,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风险性。我们只有运用正确的评价方式,结合当今地质环境的特点,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划清地质灾害调查的区域界线,以更加严谨、科学的方式进行环境承载力评价,才能为接下来的地质环境勘察工作提供便利。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通过专业的监测设备对规定区域内的地质环境作出分析,利用有效信息和因素,做出综合性评价。针对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对有概率发生的地质灾害做出合理的预估和监测,通过专业技术施行干预政策,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性。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方案在发生地质灾害时立即启动应急方案,能够有条不紊的展开救援工作,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建立事态监测小组,专业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对地质灾害问题进行及时跟踪,能够有效降低在这过程中造成的生命、财产、健康危害,保障大家的利益与安全。提高防治地质灾害的科学技术,完善地质环境的评价体系,加强对质地环境的安全评价。这样才能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高我们抵御风险的能力[1]。

1 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重要意义

所谓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指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一系列生态活动所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评价从生命风险、财产风险、健康风险三个角度进行,评估结果分为可接受、可容忍以及不可接受。

近些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像是地震、坍塌事故、火灾、水灾等等。这些灾害的发生并不是没有前提征兆的。由于我们对自然的破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已经非常脆弱。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地质环境是会发生变化的,我们要想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除了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之外,有效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同样能够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近年来国家地质调查局将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引入到风险评估中,可见其重要意义。所以通过专业设备和监测技术,研究地质环境中的各项因素,对承载力做出合理评价,能有有效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如今在一路带一路政策下,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下,对质地环境承载力做出合理评价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在资源环境、人口数量众多问题压力下,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作用不容忽视。

它能够有效规划“三条红线”,也能够对我国国土实现空间优化,有效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我们在生活中的风险。

2 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

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从生命风险、财产风险、健康风险三个角度进行,评估结果分为可接受、可容忍以及不可接受。整体评价分为四步。首先第一步要确定地质环境的研究范围,对其作出合理的规划,使得研究范围明确,便于结果的真实性。第二步要分析该范围内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比如泥石流、坍塌、山顶滑坡、土壤污染破坏、地面塌陷等问题。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评价方式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第三步为单体因素的评价分析,主要从生命风险、财产风险、健康风险这三个角度出发,当评定结果为可接受时,则表明该范围的地质环境处于安全承载的状态。当评定结果为可容忍时,说明该范围的地质环境处于可接受的安全承载状态,此时一定要对其做好安全监测,保障它的发展状态相对稳定,避免转化为不可接受状态。当评估结果为不可接受状态时,就说明此时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已经处于危险的状态,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干预,以免发生地质灾害,降低风险性。最后一步是要对地质环境承载力做出综合评价,将三类单体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它们当前现状承载力评价,同时还要对规划承载力做出评价。力图将眼前因素与未来发展结合起来,更加全面性、科学性的做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2]。

3 基于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策略

3.1 划清地质灾害调查的区域界线

基于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策略,首先要划清地质灾害调查的区域界线,受区域的影响,主要地质问题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对区域做出合理划分,才能以更加严谨、科学的方式进行环境承载力评价,才能为接下来的地质环境勘察工作提供便利。通过专业技术施行干预政策,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性。当调查范围明确后,评价结果也会更加真实严谨。我们需要对该区域的地质主要问题做出分析,确定该范围内的地质灾害类型。比如说泥石流、崩塌、山顶滑坡、土壤污染破坏、地面塌陷等问题。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评价方式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3.2 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

在地质灾害防灾降灾过程中,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能够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要想建立检测体系,相关部门就需要加大资金和精力投入,做好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储备工作。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监测队伍。通过专业的监测设备对规定区域内的地质环境作出分析,利用有效信息和因素,做出综合性评价。针对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对有概率发生的地质灾害做出合理的预估和监测,通过专业技术施行干预政策,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性。秉持及时、有效的原则对各类地质灾害做出监测。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完善监测制度,使监测人员能够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合理监测,约束监测行为,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监测工作。通过预警机制,能够及时的监测到地质环境发生的变化,有利于地质灾害的预防,降低风险性。

3.3 做好地质灾害发生的应急方案

利用专业设备对地质环境承载力做出评价后,为做到防灾减灾,必须要对有概率发生的地质灾害做好应急方案准备。只有一切准备充分,才能降低灾害的风险程度。应急方案的准备首先要确定应急救援小组,具体组织架构分为:应急总指挥、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安全质量负责、工程负责、物资设备负责、财务问题负责以及综合管理负责。为保障应援工作的展开,需要细化应急方案,预设现场应急救援会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好警戒区域、交通管制、人员安全的预设方案。在发生地质灾害时立即启动应急方案,能够有条不紊的展开救援工作,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建立事态监测小组,专业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对地质灾害问题进行及时跟踪,能够有效降低在这过程中造成的生命、财产、健康危害,保障大家的利益与安全。

图1 地质灾害发生的应急处理流程

3.4 提高防治地质灾害的科学技术

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策略中提高防治地质灾害的科学技术是最有效的降低风险方式。当防治技术得到提升,对于地质灾害的监控力度就会增加。相关部门需要学习国内外相关先进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对地质灾害进行勘测。同时还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科技,构建网络平台。以大数据技术对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分析整理。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一举措还能加大防治地质灾害的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风险规避意识。当我们遇到地质灾害问题时,能够做好心理预设,更加快速的解决问题。同时信息化数据分析还能使得该区域内的地质环境信息更加科学化、精准化。此外相关部门还需建立专业技术部门,加大科研力度,以此来提高防治地质灾害的科学技术。

3.5 完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

我们在前文中分析了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性,通过专业设备和监测技术,研究地质环境中的各项因素,对承载力做出合理评价,能有有效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如今在资源环境、人口数量众多问题压力下,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作用不容忽视。它能够有效规划“三条红线”,也能够对我国国土实现空间优化,有效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我们在生活中的风险。因此完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能够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地质灾害做出合理预测。地质环境承载力的评价主要从生命风险、财产风险和健康风险三个角度来评定。对于体系的完善可以加大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比如自然气候、人类活动、资源损害、环境污染等等,通过这些综合考量,能够提高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全面性,从而使结果更加准确。

3.6 加强对质地环境的安全评价

对地质环境的安全评价能为地质灾害做出预示,能够提高人们的警惕性,从而降低灾难发生的风险。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地质环境的安全评价,合理规划区域范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于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的宣传,提高大众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将地质环境安全评价落实下去,结合具体评价方式,对当前常见的地质灾害做出相应的防灾减灾策略,才能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3-6]。

4 结语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们在防灾减灾的过程中,发现了地质环境问题已是当今社会的重点问题。我们只有运用正确的评价方式,结合当今地质环境的特点,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策略。划清地质灾害调查的区域界线,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做好地质灾害发生的应急方案,提高防治地质灾害的科学技术。完善地质环境的评价体系,加强对质地环境的安全评价。这样才能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能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高我们抵御风险的能力。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承载力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高邮市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内置加劲环T型管节点抗冲击承载力计算
水生态承载力评估 引领流域结构减排
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山西省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