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雅主任医师运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外寒内饮型肺系疾病经验*

2021-01-04贾高峰

中医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痰饮小青龙汤散寒

贾高峰,李 芳,田 丽

(1.河南张仲景国医馆,河南 郑州 450000; 2.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高雅主任医师是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河南康复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河南省首批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6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小儿发热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急慢性咳嗽、鼻窦炎、鼾症、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厌食、遗尿、风湿痹证、注意缺陷多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等,对小儿亚健康状态、疲劳综合征有较多研究和调治经验,尤其对小青龙汤用于肺系疾病的治疗有独到见解。

小青龙汤是《伤寒论》治疗外寒内饮的经典方,第40条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第41条曰:“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是指伤寒表证未除,未化热,且心下位置有水饮、湿浊之邪,出现干呕、发热、咳嗽,或口渴,或下利,或饮食不下,或津液输布失常、小便不利、少腹胀满,或喘息等诸多症状,皆以小青龙汤主之。笔者跟师3年,收获颇多,尤其临证时灵活运用小青龙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每获效验。

1 慢性咳嗽

患者,女,36岁,2020年4月8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2年余,加重3周。症见:咳嗽频繁,干咳不止,每日15∶00~21∶00咽痒、咽干严重,每遇凉气、油烟或说话多会咳嗽不止,汗不多,大便黏、每日1~2次,口不渴,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浮紧。西医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诊断:咳嗽,证属外寒内饮型。治宜解表散寒,温化寒饮。给予小青龙汤加减,处方:麻黄6 g,桂枝10 g,干姜8 g,细辛2 g,五味子6 g,白芍10 g,姜半夏12 g,蜜紫菀30 g,蜜款冬花10 g,炒枳壳10 g,当归10 g,炙甘草9 g。5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饭后30 min温服。2020年4月15日二诊:咳嗽愈,大便黏好转、每日1次,小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滑无力。给予去桂枝加茯苓、白术调理,服法同上。痊愈告终。

按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哮喘的潜在形式,多以清晨、夜间、运动后咳嗽为主,遇风寒尤甚。高主任认为,该病属于寒邪闭于表,不得发散,人体正气抗邪外出而不得汗,正邪交争,故出现咽痒、咳嗽、咽干的临床表现。感寒加重,故遇凉咳嗽;正气不足以抗邪出表,故咳嗽;寒饮内停,故不欲饮,舌质淡红、边有齿痕;下午阳气减弱,阴气渐升,寒邪与阴气相感而寒力增大,故下午咳嗽加重。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助邪外出;干姜、细辛散寒化饮;姜半夏与干姜、细辛合用,一方面增加了燥湿化痰、温中蠲饮之力,另一方面具有和胃降逆止呕之功效,兼顾肺胃之气上逆;当归、白芍养血益阴;五味子养阴敛肺,与麻黄、桂枝、细辛合用避免伤津耗液,又可制约麻桂耗散太过;蜜紫菀、蜜款冬花化痰止咳之力效佳;炒枳壳理气;炙甘草缓和药性,又兼止咳。高主任认为,外感病当从外解,感冒初期若治疗得当,常可一汗而愈。临床治疗外感病若过用寒凉药物,虽症状好转,但外邪未除,变成伏邪,可伺机而发。很多反复发作性的疾病机制均相同,如荨麻疹、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咳嗽。

2 外感咳嗽

患者,女,1岁10个月,2020年11月8日初诊。主诉:咳嗽2 d。症见:咳嗽,夜间咳嗽尤甚,咳嗽时喉中有痰鸣音,恶寒发热,头痛,头重,鼻塞流涕,大便稀溏、每日1~2次,夜眠不安,食欲可,小便可,舌淡红,苔白,脉浮稍紧。听诊:双肺未闻及异常。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咳嗽,属外寒内饮证。给予小青龙汤加减,处方:麻黄3 g,桂枝5 g,干姜2 g,细辛2 g,姜半夏5 g,炙甘草6 g,白芍6 g,五味子g,黄芩5 g,茯苓10 g,川贝母3 g,连翘10 g,淡豆豉10 g。3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后温服。2020年11月11日电话回访,患儿服药1 d后症状减轻,2 d后咳嗽基本痊愈。

按 肺脾气虚是该患儿的体质禀赋,因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则易感受风寒之外邪,出现外感风寒表实证。脾气虚则运化功能减弱,则易生痰湿,痰湿随气逆于上,咳嗽时喉中痰鸣;脾气虚,运化机能减退,痰湿内生,则大便稀溏。故该患儿会出现上述诸症,且证型相合,切中小青龙汤之病机。方中麻黄、桂枝解表散寒邪;芍药酸收,益阴养血,可制约麻黄、桂枝发越太过;干姜归肺脾经,温肺化饮;细辛既助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又同干姜温肺化饮;考虑患儿平素脾肺阳气不足,经常咳喘而又有寒饮,故用五味子,一方面体现了遏制麻黄、桂枝解表太过,另一方面因咳喘耗散太多肺气,用五味子收敛肺气,固护津液;姜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助干姜、细辛温化水饮力增,又可针对肺胃气逆于上;因“脾胃为后天之本,生痰之源”[1],用茯苓甘淡渗利祛湿健脾,以杜绝生痰之源;连翘清热解毒;黄芩苦寒清肺热;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以防他变,“先安未受邪之地”[2];川贝母性寒,微甘苦,入肺经,既能清热化痰,又能润肺止咳,以缓燥性,为止咳之佳品;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表邪除,痰饮消,诸症痊愈。

3 鼻 鼽

患者,男,3岁7个月,2020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鼻塞1 d。症见:鼻塞声重,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黏膜苍白,伴有恶寒怕冷、发热咳嗽,咳吐清稀痰液,小便清澈透明,大便稍溏泻,睡眠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检查双肺无明显异常。西医诊断:急性鼻炎。中医诊断:伤风鼻塞,证属外寒内饮型。治宜外散风寒,宣通鼻窍,内化痰饮。给予小青龙汤加减,处方:麻黄3 g,干姜3 g,细辛3 g,半夏8 g,桂枝6 g,白芍6 g,五味子5 g,辛夷10 g,苍耳子6 g,甘草片6 g。3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每次服用30 mL。次日家长主动反馈患儿基本痊愈,为巩固疗效,上方再服1剂,分2 d服完。

按 鼻塞、鼻涕、鼻痒、喷嚏为鼻炎常见四大症状。急性鼻炎多为肺脾气虚,气化失常,水湿失运,卫外不固,外邪风寒袭表,侵袭鼻窍。鼻窍又称“清窍”,头面为诸阳之会,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清阳之气从鼻窍出入,故称清窍。肺主鼻,鼻为肺之窍,又为肺之官,司呼吸,主发音,肺气贯通整个肺系,上达鼻窍,肺气充沛则肺系功能正常,肺鼻互相协调,完成其生理功能;肺主宣发肃降,肺气清利则嗅觉灵敏,所以肺气通调则鼻功能健旺,正如《灵枢·脉度》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3]外邪侵袭,肺气失常,不能宣发肃降而上逆,则鼻窍壅塞,通气不畅而为病,《灵枢·本神》曰:“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4]故出现上述诸症。该患儿鼻塞声重,流清涕,鼻黏膜苍白,契合外寒内饮之小青龙汤的病机。治疗原则为解表散寒,宣通鼻窍,兼化里饮。方中辛夷、苍耳子主入肺经,宣通鼻窍,使闭者开,壅者通,痒者止[5];麻黄、桂枝解表散寒邪;芍药酸收,益阴养血,可以制约麻黄、桂枝发越太过;干姜归肺脾经,温肺化饮;细辛助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又同干姜温肺化饮;五味子既能收敛肺气,又遏制麻黄、桂枝解表太过;甘草片缓和药性,调和诸药。全方切中病机,故获效良。

4 肺炎喘嗽

患者,女,7岁,2019年7月1日诊。主诉:咳嗽3 d,伴发烧1 d。现病史:患者3 d前因感受风寒出现咳嗽,咳吐大量痰涎,头痛,恶寒无汗,周身酸痛,体温39.6 ℃,胸满不得卧,躺卧则咳嗽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检查两肺可闻及细湿啰音。西医诊断:支气管肺炎。中医诊断:肺炎喘嗽,证属外寒里饮型。治宜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给予小青龙汤加减,处方:麻黄9 g,桂枝9 g,干姜9 g,细辛2 g,五味子6 g,白芍9 g,姜半夏12 g,生石膏30 g,葶苈子15 g,桑白皮30 g,芥子10 g,莱菔子10 g,苏子10 g,黄芩10 g。3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饭后30 min温服。2019年7月4日二诊:热退,咳减痰少。表证已除,内饮尚存,给予小青龙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调服,处方:麻黄3 g,桂枝9 g,干姜9 g,细辛2 g,五味子6 g,白芍9 g,姜半夏12 g,茯苓12 g,白术12 g,生姜5 g,甘草片9 g。5剂,痊愈。

按 肺炎喘嗽病发之因为外感风寒,导致肺气壅闭,宣发肃降失常,以咳嗽、头痛、发热、大量痰涎、肺部湿性啰音为主要表现,此乃外寒内饮之小青龙汤主证,故初期用小青龙汤加减。方中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干姜、细辛与半夏合用,温里化饮;白芍和五味子相伍,养阴敛肺,以防麻黄、桂枝、细辛发越太过;重用石膏加黄芩与麻黄相伍,增加清透之性;桑白皮、葶苈子泻肺平喘,与干姜细辛合用,增强化饮之功效;芥子、莱菔子、苏子合用,具有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之功效。诸药合用,解表之力稍逊,化饮清肺力强,切合本案初期病机。恢复期外邪已去,但痰饮仍盛,即以小青龙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温肺化饮,降气祛痰。然本案寒热并存,时值夏令湿浊于脾胃,损伤脾胃阳气,加生姜以桂枝-生姜温通中阳,兼发散寒湿以白术-茯苓健脾通阳利湿,可“鼓运转旋脾胃”[6],使阳气输转,寒湿饮邪消散。

5 小 结

小青龙汤是治疗外寒内饮型肺系疾病的常用方,张仲景常用来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和“咳逆倚息不得卧”等支饮为患,症见咳喘(痰多而清稀)干呕、口渴或不渴,或有下利、噎、小便不利、少腹满、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病因病机多为风寒外束、内有寒饮,以里证为主。治宜辛温解表、温化水饮,正合《金匮要略》[7]中“病痰饮者,当以温有和之”。方中麻黄发汗,平喘,利水;桂枝发汗解表;干姜、细辛、半夏温化寒饮,降逆平喘;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益阴和营;甘草片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辛温解表、温化水饮之效。

高主任认为,小青龙汤重在涤痰,凡证属于寒邪闭表为重或兼有内蓄之痰饮者,均可使用小青龙汤,无须纠结于风寒郁闭于表证的寒饮里证。此外,心包炎、心包积液、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中医归属悬饮、支饮等病证者也可选用。通过跟师学习,笔者对小青龙汤方证运用有了更深的感悟。①小青龙汤运用范围广。根据《伤寒杂病论》条文及相关文献总结主要用于伤寒表实兼水饮咳喘证、咳逆倚息不得卧的支饮、表里皆寒的溢饮、上焦寒饮所致的妇人吐涎沫、小青龙汤加石膏治肺胀、《医宗金鉴》中用于杂病之腹胀、水肿等症。②通过学习经典理论,充分理解小青龙汤的治疗原则,即“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痰饮者,盖有胃气虚、饮水留滞中焦不消之缘故,故宜以温药和其胃。此痰饮指的是水饮病四饮中的痰饮证,实为广义之痰饮。痰饮皆因胃虚,胃虚则饮停,消化力弱,这也就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道理。水性寒,胃再虚,所以治痰饮之法当以温药和之,不健胃则饮不去,或去而复聚[8],此即为小青龙汤方中干姜与半夏对药应用之体现。③深刻了解小青龙汤组方结构。既然病机是外寒里饮,那么治法则是表里同治。治表则是解表,散寒。方中麻黄、桂枝、芍药是麻黄汤的基本结构,麻黄、桂枝相须,主要体现外感风寒表实证之病机,又似桂枝汤的结构。高主任指出,芍药味酸能收益阴养血,桂枝、芍药同用时芍药主要制约麻黄和桂枝发汗太过。治里主要是温肺化饮,方中干姜归脾肺经,以温中为主,还能温肺;干姜又和本方甘草片相结合,即为《伤寒论》的甘草干姜汤,这就是温肺化饮的具体体现。细辛既助麻桂散寒,又温散水饮。五味子味酸能收敛肺气,一方面防止麻黄和桂枝发越之太过,另一方面多因咳喘避免肺气耗散太过用五味子敛肺。干姜味辛,这种一温一散一敛的结构是治疗寒饮的基本组合。半夏既能燥湿化痰,与干姜组合增强温化寒饮的力量,又能和胃降逆止呕,正对肺胃之气上逆证。甘草片与治疗寒饮的药配伍,又体现温补结合的基本结构,益气养胃,调和诸药,调和表里两组药性[9]。④配伍特点严谨。配伍主要体现表里同治、外散风寒、内化寒饮的结构。从麻黄、桂枝、芍药与干姜的基本结构来看,表里相对,散中有收,开中有合。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既有外感风寒表实之邪,又有正气不足,所以发散中要有酸敛之药,避免散之太过。在治疗里饮方面一温一散,温化寒饮要开,但又恐肺气耗散太过 ,所以开中有合,使用五味子不管是在表的散,还是在里的化,都应考虑到使驱邪不伤正,全面兼顾,把握病机[10]。高主任强调,在辨证把握病机时,既要洞察表证与里饮之轻重,权衡选方用药变化之加减,又要斟酌用药剂量之变化,用方灵活,使用经方而又不拘泥于经方。⑤进一步了解小青龙汤之“或然症”之因。或然症多由水气变动不居而致。水气多指寒饮,寒饮犯肺,肺失宣降则出现咳、喘;水气上逆则致胃气上逆而出现干呕,是小青龙汤里饮之主症。如水走肠间则利,壅肺胃通路、使气道不利则噎。肺气失宣,三焦水道不利,则小便不利而少腹满。寒饮内停,一般表现为口渴,表明停饮较重;气不化津,津不上承,亦可见口渴,此类口渴多喜热饮,而饮水不多。若大量饮水,水入不化,常可加重停饮,不仅干呕,还可呕吐清水、痰涎。此证可见口渴,也可见口不渴。口渴常反映停饮较重,“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其口渴并非停饮所致。服小青龙汤后,寒饮得化,一时津液不布,出现短暂的口干口渴现象,这种口渴,只需“少少与饮之”,待津液敷布,其病自愈[10]。⑥通过对小青龙汤的全面学习,深刻认识到小青龙汤虽为治寒饮咳喘的有效方剂,但发散力大,过用能上耗肺气,下损肾精,虚人误服可出现手足厥冷,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喉,其面翕热如醉状等副作用。因此,本方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一旦病情缓解应立即停止用药,以合紧随病机,随证治之[11]。

猜你喜欢

痰饮小青龙汤散寒
再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应用效果观察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脾胃病从痰饮论治探源及经验
艾草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浅析“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与肾性水肿相关性探讨
胃泰灵
我用小青龙汤的故事
痰饮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