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杨柳青木版年画中 “昭君” 题材作品
2021-01-04孔令茜宋婉玥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300387
孔令茜 宋婉玥(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387)
杨柳青木版年画通过独特的 “半印半画” 制作方法(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将雕版刻画与传统绘画结合起来,形成了细腻逼真、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在全国木版年画作品中独树一帆,成为了我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在木版插图画的基础上,另辟蹊径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古代文学题材一直是年画画师们重要的选择,成就颇高。而王昭君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一直广泛流传于民间传说、文人作品以及各种艺术形式中。所以,自然也就成为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重要题材之一。
一、杨柳青木版年画中 “昭君” 题材作品的收集与分析
如图1,是清道光年间天津杨柳青出版的木版年画 “冷宫救昭君”,也是杨柳青木板年画中流传最广、最精美的一幅 “昭君” 题材的年画作品。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位于右侧端坐着的女子就是王昭君,她手抱琵琶、端庄大方,虽然身处冷宫却没有丝毫的狼狈,而她的琵琶声该是怎样的优雅动听,吸引了位于画面中央、身穿龙袍的汉元帝。年画作品在昭君的琵琶与汉元帝的耳朵间造了一座 “云桥”,其间一个仙女形象向汉元帝缓缓走来,可见昭君的琴音宛如天籁。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画面左下角的毛延寿仿佛也在偷听,但却含着担惊害怕的神情。画师借用了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故意将其塑造成了戏曲中丑角的形象,缩头耸肩,坐形如摆柳,与昭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幅作品画工细腻,无论是人物抑或山水都栩栩如生。更难得的是,画面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动态感,虚化的想象与实写的人物、风景浑然天成。并且将三个不同的地点、情景集中在一幅画面中,仍错落有致、十分清晰。这幅作品也极好地表现了杨柳青木版年画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保留了民间版画的一贯特色,也吸取了中国古典绘画传统的表现方法,并借助了传统戏剧中脸谱、服饰等方法加以表现。
这幅画作所描绘的一些故事情节(如:昭君被打入冷宫),显然有别于我们所耳熟能详的有关昭君的传说。而对于这幅画作所对应的古代文学作品,应该是元代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图1 所描绘的就是汉元帝夜游御花园,被昭君琵琶声吸引的片段。杂剧对传统的历史传说做了很大的修改,这也体现了 “昭君” 形象的多样性和可塑性。
图2,是昭君出塞图,同样是清朝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作品,作品不如图1 精美,但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却有许多相通之处。这幅作品中所呈现的戏曲元素更加明显。首先,毛延寿仍然是丑角的形象;其次,昭君头上有翎子(也叫雉尾),这是非常明确的戏曲元素。而整个构图中,昭君坐在马上,俯看毛延寿,甚至昭君旁边的侍女在画师的精心安排下也要高于毛延寿一个头左右,同样俯看着他。而反观毛延寿,虽然举着扇子,神情似乎还有些嚣张,但却身形佝偻,尽显猥琐之态。可见,画师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毛延寿与昭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赞美了昭君的高尚、正直,同时也对毛延寿的卑劣、无耻进行了抨击。
图 1 冷宫救昭君
图 2 昭君和番图
图 3 昭君出塞
图3 选自李志强、王树村主编的《中国杨柳青木版年画集》。图中的王昭君身披猩红双风斗篷,杏脸桃腮,朱唇皓齿,湘裙紧系,锦带徐飘,远出塞外,如仙女离开蓬岛。画面中昭君娴静美好,更像是仕女图中的女子。但背后的小仕女以手掩面,状似十分害怕不舍,使得整个画面又带上了永别故土、远走塞外的凄怆悲凉,十分符合传统历史上对于昭君形象的理解。
二、杨柳青木版年画对古代文学的传承及对古代人民的教化作用分析
通过上面三幅昭君题材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木版年画对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历史故事、戏曲戏剧、人物形象的传承作用。而从构图中频繁出现的 “昭君” 与 “毛延寿” 的鲜明对比中,也体现出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正直、善良、爱国、刚正不屈等美好精神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于卑劣、谄媚、叛国、无耻等低贱行为的批判,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精神风貌。同时,杨柳青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正如冯骥才先生在《东方大地上的人文奇花——中国木版年画新论》一文中所说 “一句话应先讲清楚,年画是中国普通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精神天地的可视的呈现。” 这些年画作品无疑表现出了:古代普通人民的淳朴、热情、昂扬的生命活力和对美好生活、美好精神品质的向往与追求。
同时,年画对于广大人民还有一重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那就是:教化。这也是古代文学题材的年画作品存在的一个重要作用。正如昭君的形象历来受到人们的倍加推崇,地位也高于同为四大美人中的 “貂蝉、杨玉环”,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更多的是得益于她的传奇经历以及所体现出的美好精神。所以,昭君的形象,才会经过上千年而不褪色,反而历久弥新,被历朝历代的文艺工作者们不断创新发展。这也正是古代人民得以维持社会内部秩序、和谐相处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