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历史学专业研究与实践
2021-01-03李海宁
摘 要:新文科承载着新时代要求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文科思维,着力推进学科间交叉融合、学科内继承创新、技术间协同共享,促进多学科融汇发展。本文以明蓝玉案为例,通过数据库构建等方式来对蓝玉案进行在研究,证明新文科道路在历史学领域完全行得通。
关键词:蓝玉案; 新文科; 数字人文; 研究报告
一、引言
2020年11月,由教育部牵头全国有关高校在山东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新文科建设宣言》指出,在新时代文科建设“既要固本正源,又要精于求变,要立足两个大局,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主动适应并借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文科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新文科承载着新时代要求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文科思维,着力推进学科间交叉融合、学科内继承创新、技术间协同共享,促进多学科融汇发展,推动传统单一文科向复合型新文科升级转型。
目前历史学与其交叉学科主要有历史地理学、文献考古学、社会历史学等,这些学科大部分为“文科+文科”的组合模式。而近十年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展迅猛,这为历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历史学研究领域也逐渐使用新技术来推动研究,形成了“文科(历史学)+理科(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的新组合模式。
二、研究路径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蓝玉为明初将领,颇有勇略,屡立战功,封为凉国公。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以“谋逆”罪被杀。《逆臣录》中辑录有蓝玉党人的近千份的供状,每份供状前对招供人的姓名、年龄、籍贯、官职以及与凉国公的关系都进行了介绍。本研究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逆臣录》五卷本为主要文本分析对象,数据主要来源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点校本《逆臣录》。
2.研究工具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利用GEPHI可视化软件、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开放平台等研究工具,按照“文本整理—文本整合—文本数据化—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处理”的流程,最终得出相关结论。本项目数据处理过程如图一所示:(1)数据采集阶段:主要是对《逆臣录》纸质文本进行简体化整理,将其处理成为可供编辑的电子化文本。(2)数据分析阶段:在完成数据采集之后,将数据分别由人工及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3)结论整理阶段:结合《逆臣录》整理过程中绘制的可视化图谱及人工分析阶段的价值判断,完成蓝玉案的研究。
3. 研究对象数据库构建
逆臣录,分五卷,卷首冠以朱元璋御制逆臣录序。原书系明钞本,除最后一页半有所缺损,基本保存完整。《逆臣录》的文本转化量在2万6千字左右,转化率为87.53%,文本量也支持此次数据库搭建。笔者选用MICROSOFT EXCEL、CHGIS(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GEPHI(复杂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及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开放平台来共同构建本数据库。《逆臣录》数据库分为两个子数据集,其中MICROSOFT EXCEL与CHGIS主要负责文字数据集构建,文字数据集主要用于分析《逆臣录》中涉案人员的社会关系,处理整理后的《逆臣录》共有955个可用人物数据,分属京内京外67个卫所。而CHGIS与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开放平台所构成的空间数据集主要负责分析在时间连续性下明疆域下各个卫所之间空间联系的互动情况。而在同一时空背景之下,《逆臣录》数据库的两个子数据集可以构建出“人物-地理坐标”、“人物-时间坐标”、“人物-人物”等多组映射,通过对映射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反映出时间与空间的联系。
4.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本研究以明蓝玉案为切入点,通过运用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方法进行个案分析,证明蓝玉确实存在谋反现象。探讨新文科路径在历史学教学与研究领域的实践,以期为今后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的教学提供相关借鉴与参考。
三、 研究启示
本研究在新文科方法论指导下+文”、“文+理”的研究方法在历史学研究领域完全可行。数字人文、新文科建设能有效推动历史学发展。这为今后学校教学提供了指导:
1.高等院校应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当前新文科建设正在积极进行,高等教育院校应主动对接社会发展需求与科学研究发展需要,全面落实“学生中心,需求导向,学科交叉,文理融合”新文科先进理念。
2.学科建设应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标《方案》进一步細化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为重点,组织开展文文结合、文理结合跨专业选修课程与学科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空间,培育学生跨专业思维方式与实践能力。
3.深化创新教育,建立协同育人新机制。加强校地、校研、校校合作,建设校外创新基地,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积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学科前沿、学科交叉等选修课。
注释:
1《逆臣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点校本,点校说明.
2《新文科建设宣言》正式发布,中国教育网.
参考文献:
[1]《明实录》,台北:“中研院史语所”,1962年校印本.
[2]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作者简介:
李海宁(2001—),男,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明史。
注:西北民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1107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