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的教与学
2021-01-03王雅儒
王雅儒
摘 要:大学英语是高校基础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程,经过多年的不断变革及校方和师生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显著成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世界融合性的不断提高,就业招聘单位对英语能力门槛要求的提升,大学学生对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人数不断攀升。但是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下,大学生英语水平似乎达到“瓶颈”,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汉译英作出修改的政策,也证实了改革势在必行。大学时期不比高中阶段,在高中时期,考生应对高考的紧迫感和压力,上了大学之后,较比之前的紧张压力瞬间下降,有调研报告显示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到了大学之后英语水平并无提升,甚至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英语能力相较于中学时期不升反降。处理好大学英语中的“教”与“学”,是大学英语能否继续更上一层口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须遵循普遍性和差异性。
《指南》已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等级,分别为的基础、提高、发展,大学新生入学考试时即进行基础分级测验,分三级开展大学英语教学课程。分别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测评依据、分级标准、课堂管理,并配套合理的教学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可分级教学,考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及心理压力,在基础及提高部分占有比例应稍大,尤其提高部分的占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通过“拔高”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和心理自豪感,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积极反馈。
二、大学英语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
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趋于国际化、融合化,国际性、区域性的经济、科技、文化激烈碰撞,交流日益频繁,信息时代的大迈进使得各国文化得以相互了解与发扬。国际件的往来与日俱增。最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对外交流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也在日益加深,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对当代大学生求学以及不如社会的交际能力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渴望,也成为各大公司争相抢占的重点。大学英语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打破传统理论上的教学目的,真正解决能够受益终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水平的提高。三、丰富课后教学活动
三、
有些高校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课后教学活动,卓效显著,及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又起到了课后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课后的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增加其语言实践的机会,采取个人学习、小组学习的形式,设定特定的场景或是情景,设立人设目标等,开展个性化的教与学。课后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很有必要,并且要将课后教学活动规范化,形成计划,例如每月进行活动计划内容制定及发布,提前预热,多选取现代大学生关注的题材,切合实际,丰富内容,关注时事,每项活动都有其明确的目标、内容、点评方式、激励形式等。
四、训练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大学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能力。调查中发现板书以上的学生不能再课后完成课堂作业或者说不愿意在课后完成课堂作业。这很明显的说明,很多大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缺乏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甚至不愿意留出一些时间给英语课后作业,缺乏主动性及自控能力。建议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增加时间管理及学习方式的培训,养成学生反思性学习的习惯,形成师生共同执行周计划、月计划的教学模式,开展周总结及月总结的学习模式,充分消化及回顾本期课程。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中学英语的“刷题战术”或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它更多地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观性的、能动性的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看英语电影,寻找语感,喜欢歌唱的学生多听英语歌,或许会激发不一样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些用英语才能最大表达出的语气或者表达方式,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选取几句适合自己,锻炼说的能力。
五、结成一带一“英语伙伴”
课堂中处于发展等级的学生可以与基础等级的学生结成“英语伙伴”,以同寝室或同班级为最佳对象目标,通过日常的帮带及自身影响,提高基础等级学生英语水平。以同学为基本属性的帮带目标,基于同龄人的日常生活及表达形式,更能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以同学为基础的特性,不但给发展等级学生带来荣誉感,更能以自身为例,介绍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其他学生更容易接受。有助于给双方更好的学习机会及自我英语水平提升。既给基础等级学生带来亲近感,也带来更便捷的学习机会。一个老师面对的是一个课堂的学生,当课后学生有想请教的问题,师资力量的限制决定无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及时的回复,这可能会打消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常常是一个瞬间急需得到解答,可能只需老师的一句话,能得到拨开云雾见明月的效果,这种时刻就体现了“英语伙伴”的重要性,可以适当解决日常中的英语请教问题。
六、明确侧重点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始终注重听、说的综合能力培养及提高。提高听说的速度及准确度,多范围了解异国文化,对于听得能力不止停留在表面现象,可以通过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能够解读语句的实际含义甚至包含的隐晦。增加课内及课外听、说量,类似于“磨耳朵”的方式,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例如每天早间听5分钟英语新闻,或者翻译一段感情的英语阅读书籍,每天一段即可,都是不错的方式。做到听说全面协调发展,同步提高。提高词汇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既能掌握和使用所学的词汇,特别是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和使用,正确理解内容和主题思想。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著.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2] 李迎迎.跨文化交际的语言文化观念理论研究視角Ⅱ]天津外国 语学院学报,2010(1):88—92.
[3]范勇.美国主流媒体表达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显异策略—基于对 2009 年《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实证研究[J].上海翻译, 2011(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