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小麦生产现状与提高小麦生产能力的思考

2021-01-03卢春燕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产能力

卢春燕

摘 要 对于我国来说,小麦生产有着重要的地位,既是我国关键的商品粮,又是我国目前重要的战略性粮食储备品种。为此,针对我国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小麦生产能力展开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究,希望能推进我国小麦的发展,提升小麦的生产能力。

关键词 小麦生产;现况分析;生产能力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0.085

从小麦的生产具体情况及总产量展开分析,并探究小麦近些年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整理思考我国小麦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思考小麦的生产能力,推动我国农业能够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

1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小麦生产的具体情况

在我国的作物种植结构中,粮食占比稳定维持在60%以上。2015年我国的小麦产量就已经超过了1.3亿吨。2016年我国用以播种小麦的土地面积达到2 466.6万公顷,但在2017年播种面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2020年我国用来进行播种小麦的土地达到2 271.1万公顷,和2018年相比,下降了4%。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2019年我国小麦产量就已超13 168万吨,且在全球小麦总产中,我国小麦常年产量占比维持在17%左右。所以小麦生产不仅对我国国内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国际上的粮价有着一定的影响。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其发展状况会给我国粮食的安全及社会的稳定带来直接性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相关人员不断推广新品种,并且科学改进和创新栽培技术,有效改善相关的水利设施,做好一系列的能够促进小麦生产的措施等,让我国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在近些年来实现跨越式上升。自2010年的4 749.7 kg/hm2,到2019年成功上升到5 798.0 kg/hm2[1]。

1.2 小麦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小麦生产不仅与小麦产区的农民增收及农业增效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我国粮食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我国的小麦种植历史中,1997年曾达到极高的水平,不过却也出现低水平小麦被积压,优质小麦却供不应求的现象,从中能够看出小麦结构性过剩的问题。随着我国对小麦生产重视程度的提高,很好地改善了我国对优质小麦供不应求的问题,切实满足面粉企业的生产发展要求。此外,我国对农业结构不断进行更新,适时调整,大力推进小麦生产发展。但是我国小麦生产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1.2.1 产量上升但品质降低

根据我国近些年来统计和公布的一系列数据,能够看出我国小麦的生产总产量逐渐上升,但是在小麦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我国小麦生产的品质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分析探究小麦品质较低的原因多是产业管理依然沿用传统的老旧模式,此外还有小麦种植经营小且散,小麦品种多难选等因素的影响。

1.2.2 产量需求呈整体增长趋势发展

近10多年来,我国小麦的消费量增加明显,根据我国粮食统计局发布小麦生产总量统计结果,在2016—2021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在不断升高,小麦产量需求不容乐观,还存在有一定缺口。

1.2.3 供需关系偏向“紧张平衡”

目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的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此外,随着人口刚性需求的增速加快,也相应促使我国小麦年销量的不断提升。小麦的供需状态也逐渐转变成“紧张平衡”。虽然在近些年,我国粮食储备情况较为良好,对于意外状况的发生能够很好应对,但我国对粮食的生产也不能忽视,需要继续提高重视程度,关心农业发展[2]。

2 提高生产小麦能力的有关思考

2.1 重视产量的同时也要重视品质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小麦播种面积从刚开始的不断扩大到现在的趋于稳定,这得益于我国对农业发展做出的一番努力,不断出台推动农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促使我国小麦产量大幅提升,但在增产的同时也要注重小麦品质的重要性。目前,粮价上涨较难,用以耕种的土地的面积在不断缩减,同时粮食的种植效益也在持续性的降低,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此外水资源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等,在这种背景下,不能再依赖于通过扩大面积来推进小麦的生产,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持续发展的空间,小麦的品质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应基于当前小麦稳定发展的产量,大力发展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同時平衡区域之间的生产差异,重视小麦的品质。

2.2 挖掘生产潜力的同时也要研发新品种

人们对于小麦的需求量日益增长,除了重视小麦的品质,还需重视其未来发展潜力,尽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对小麦的需求。重视小麦的区域潜力、品种潜力,通过潜力的挖掘,大力推进小麦的发展。区域方面的潜力主要在于区域间的农田产量差距较大,因此实现其均衡增长有着很大的潜力。在我国各个省区内,单产发展较为不平衡,更是存在高产省份和低产省份之间明显差距的问题,因此缩减同类型的区域单产,实现区域之间农田产量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黄淮海区的南部及长江中下游的小麦种植区,小麦种植面积较广,同时也是发展生产小麦的潜力发展区域。这2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合小麦的生产,且降水量较多,水资源丰富,不过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解决[3]。例如存在麦田不平整、沟渠的设施条件较差、管理种植不严谨等问题,此外还易出现旱灾、涝灾等。这时可适当的添加沟畦渠系,做好土壤的相关整治,采用优良抗逆品种并运用合理的栽培技术,尤其是关注稻茬麦的综合管理,全方位提高科学生产能力及灾害防控水平,促进小麦高产高质量发展。部分小麦种植区域,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但降水量偏少,可在该处适时加强和完善农田的基本设施,修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选择优质品种,增强种植栽培技术,有效推进均衡增产工作的实施。对于缺水地区,可以通过有效培肥土壤,合理轮作,推广应用耐旱品种并做好秸秆地膜的有效覆盖,做好少耕栽培技术,最大程度保证小麦的稳定生产,争取实现小麦的增产。

小麦的品种潜力还需继续挖掘,但也要不断研发高效高产的新品种。推广高质量的优秀小麦品种能够有效实现其大面积的产量潜力。研究和发展高产高效的新品种,推进优秀新品种的更新,实现其产量的大幅上升,增强其种植的有效率[4]。

2.3 借用技术力量提高产量并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切实满足市场需求,还需借用技术力量缓解供需关系。现有的主导技术在小麦的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增产作用,同时随着对其不断的研究与发展,需要相关栽培人员结合理论和实际,推进生产问题的合理解决,转化理论生产成果,将小麦实用种植技术应用到农业中,造福农民,争取为农业的发展和生产做出卓越的贡献。同时还需规范种植技术,合理应用科学技术,推进高技术含量的栽培技术能在小麦生产中创造巨大的效益作用[5]。

3 结语

小麦种植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为推动小麦种植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国家、社会和农民多方努力,提高对其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挖掘小麦的生产潜力,争取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实现农民的增产和效益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 江激宇,方莹,张可,等.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与路径选择[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15(5):1-5.

[2] 韩国琼,邹泽国.罗山县弱筋小麦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南农业,2020(13)62.

[3] 倪洁.徽县冬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7):69-71.

[4] 王志敏,张英华,薛盈文.关于我国小麦生产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小麦学组.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作物学会,2012:12.

[5] 杨小梅.张家川县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种业,2016(5):30-31.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生产能力
探讨树形结构对果树生产能力的影响
保健品代工企业基于成本控制的生产能力决策研究
浅议科技创新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对策
服装企业生产流程分析及优化
关于煤矿主井提升系统升级改造的研究与应用
海水工厂化养殖生产能力评估方法
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将增500亿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