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三阶段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1-01-03姚霞

甘肃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预习积累初中语文

姚霞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避免烦琐的分析、讲读,要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和突出“预习初读、注释细读、积累回味”,从而构成阅读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就“三阶段”的阅读教学模式做出探讨,以期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预习;注释;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7—0121—03

预习是阅读的前奏,也是细读注释和回味积累的基础,只有做好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发现思维盲区,从而借助注解得以攻破,细细品味语言,使语言得以内化。阅读教学若能达到这一境界,学生定能受益匪浅,获得灵动的发展。

一、预习初读

预习是一种前瞻性的学习活动,是学习新课的基础[1]。语文教学内容多,字词句段篇都要面面俱到,这么多的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难一一完成,因而预习就显得至关重要。在阅读预习中,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掌握文本大意,有助于把握阅读目标。统编教材的阅读体系中设置了助学系统,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这一功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形成一定的阅读印象,从而形成以旧的知识阅读新课文的方法,提高预习效率。

如,在学习统编版八年级课文《背影》时,在预习初读阶段,教师根据助学系统给出阅读提示:1.结合已学的朱自清散文,在课堂上分享交流,用自己学过的或掌握的关于父母之爱的散文与这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2.从整体概括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体裁,即是一篇散文又是一篇叙事文章,引导学生朗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脑海里勾勒出父亲的形象,感受父爱的伟大。

又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在预习中教师同样可以给出如下阅读提示:1.在头脑中想象其他树的心态,与白杨树进行对比,梳理它们有哪些不同。这就是基于原有的认知来学习新知识。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刻画的白杨树的形象,感受作者情感的细腻和丰富,从而引导学生读好文章。

除此之外,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发现文章的重难点,这样就能在新课阅读中做到带着疑惑读,增强阅读的针对性,这比盲目地泛泛而读效果要好得多。很多学生在阅读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北冥有鱼》一课时,都反映这篇课文很难,文字很深。这篇课文节选自《庄子》,大多是当时的文言语,很多字词与现在的用法有着天壤之别,特别是课文中有许多一词多义的字,如名、息、而、则等,学生受惯性认知的影响,很容易理解错误。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尽量课前多积累,看看谁一字多义写得多、写得好,再利用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推选出代表来当小老师,与全班学生互动。学生带学生,效果可想而知。学生课前对文章中叙述的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闻所未闻,根据预习要求,通过查资料有了初步认知,到真正学习时就更有兴趣听老师讲。这一类篇幅很短、难度系数很大的文章,学生只要认真预习阅读,很容易梳理出文章的难点,这样在新课学习时才知道与同学讨论什么,才能更好地扫除阅读障碍,提高阅读实效。

二、注释细读

读不是粗枝大叶地泛泛而读,也不是囫囵吞枣的浅尝辄止,而是要细细品味,品味语言、品味感情、品味内涵,从而与文本、作者展开深层次对话。根据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教育即生活的理论[2],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根据注解自主阅读、自主品味,培养学生应用注释进行自主阅读的能力。统编版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侧重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注释部分和思考探究部分就是很好的证明。统编教材上的注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课文人物及其成就、贡献的简单介绍,一种是对生字词、注音等的解释。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一编排特点,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语、句子、段落展开品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言文,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如,在读“屋舍俨然”这一句时,学生对“俨然”一词的理解局限于现代词语中的“庄严”,因而不能很好地理解这句话。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解“整齐的样子”顺利理解文本“房屋整整齐齐”,从而扫除阅读障碍,提高阅读效果,品味作者“虚实相衬,亦真亦幻”的语言特点。借助注解阅读,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笔下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强化对浪漫虚幻写作手法的体验。而在细读第一自然段桃花源的外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后,结合注释学生做出如下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有了正确的理解,学生能从溪岸、地面、树、草、花等不同的时空、角度和视觉,感受文本语言的朴素隽秀,从而突破时空壁垒,深入到文言文的意境中,享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最后一次演讲》是一篇演讲稿,演讲要有特定的场合、对象及意义,这些内容并没有直接穿插在课文里,也需要借助注解弄明白。課文第一个注解就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演讲的背景,通过阅读这一注解可以进一步理解,闻一多先生为什么会如此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地在李先生的追悼会上进行演讲,这为理解课文运用反复、修辞的手法,使感情色彩表达得更加强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文注解对学生阅读来说犹如拐杖,能够帮扶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世界,更好地理解课文,使学生的阅读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使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注解、利用注解、依托注解,使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遨游。

三、积累回味

统编教材在设计中以积累拓展和读写补白对课文进行巩固,使语言得以内化。如,八年级语文上册《藤叶先生》一文的积累拓展部分为“在清国留学生”速成班前加了成群结队这个词语,其意义大不一样;在描述跳舞导致“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从而精确地表达了文中的意思。在积累方面,弃医从文是鲁迅先生的一大转折,关于这一点在鲁迅的其他文章中也有说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故乡》《祝福》等文章,进一步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做法,从中得到启示。

再如,教学《壶口瀑布》一课时,课后的积累拓展需要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找出其中描写河水所使用的动词,品位其妙处,并尝试写一段赏析文字。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做出了许多个性化的理解。如,有的学生从“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中找出“涌”“挤”“撞”“碎”等动词,认为这些动词显示了黄河惊人的力量,叠词“排排”形象地描写了黄河口瀑布汹涌的特点,语言富有节奏,生动活泼,并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的排山倒海的气势,让人回味无穷。在与语言文字的充分接触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仿写出许多动词连用的句子。如,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大雨从宽阔的天空上倾泻而下,其势如千万只利剑射下来,互相压着、推着,齐头并进,撞向大地,层层雨点霎时汇聚成一条河流。”这样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依托语言文字唤起一个个活生生的下雨情境,他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这样的教学不仅将思考和感悟结合在一起,还将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读促写,以读带写,使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获得语言素养的有效提升。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学生的积累阅读中为学生提供了有效帮助,积累拓展不同于以往的字词句练习模式,而是涉及了字词句赏析、朗读能力、写作能力、课外拓展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践行语文核心素养的落脚点,要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

总之,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语文能力[4]。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对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实施“预习初读、注解细读、积累回味”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将阅读、感悟、积累、写作等相关的语文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化、模块化的阅读体系,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常勋章.学如泛舟赢在阅读——刍议如何提高初中学生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21(47):21-22.

[2]劉世锋.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J].学苑教育,2021(15):55-56.

[3]何开达.初中语文“以读促写”的教学实践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41):27-28.

[4]王伟.细节之处彰显情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40):55-56.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预习积累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