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2021-01-03陈娜娜

甘肃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新课改小学数学

陈娜娜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创新教育教学工作,助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文章先简要分析了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内容,然后从寓教于乐为前提的激趣导入、因材施教为目的互动教学、趣味探究为模式的课堂训练等三方面探讨了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7—0099—0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指导作用日益突显,其创新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方向,涵盖学生思维启蒙、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基础知识教育等多个方面[1]。然而,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单纯依靠自己的思维很难达到目标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透彻分析教学内容、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做好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保证学生在有效学会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实现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一、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内容

1.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的创新是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创新的基本内容。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和分数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围绕应试教育开展,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出现了“分数最大”的错误思想。数学知识的学习并非靠死记硬背就能掌握,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通过探究、思考和分析等过程,弄透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所以,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思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启迪学生思维,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获得数学思维的有效构建,形成良好的教学素养[2]。

2.授课方式。传统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传递知识。虽然,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却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没有吃透数学知识的本质,欠缺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其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在实现知识教育目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3]。

二、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1.兴趣导入,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以兴趣为基础的课前导入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师做好教学内容、学生兴趣的有效衔接,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激发学习热情,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以“克和千克”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按照课前分组和准备,笔者让学生用天平、电子秤分别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学习用品,观察天平托盘中砝码的变化、电子秤上的示数随物体重量的变化,在学习读法的基础上感受物体的重量,认识“克”“千克”。在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导入模式中,学生对测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到本课教学的关键点“克”“千克”上,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课堂教学进入到一个高效的状态之中。

2.互动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就要保证自己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当教师应用课前导入模式完成兴趣激发之后,课堂教学阶段就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在进行教学互动、语言交流时,以启发学生思维为前提,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与实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图形的运动(二)”教学时,学生已经对该知识点有了认识准备,教师就让他们自己探索、实践,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内化为己有,提升数学体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华容道游戏”,游戏中大格子积木的“兔子”被中格子积木的“大灰狼”和小格子积木的“狐狸”堵在了“窝”里,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地移动积木帮助“兔子”逃过“大灰狼”“狐狸”的围追堵截。在该游戏中,因为融入“兔子与大灰狼、狐狸”的情境,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当他们不断地移动积木进行游戏时,直观感受到图形“平移”的运动方式,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4]。

3.趣味训练,实施探究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训练是教师考察学生学习质量、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数学课堂训练中,教师为了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采取题海战术,虽然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但违背了学生的心智发育规律,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为此,笔者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游戏和探究活动融入到课堂训练中,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活动,强化知识记忆,实现小学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如,在完成“可能性”的教学之后,在训练环节为学生设计“摸球游戏”,经过实践参与,教师与学生针对游戏结果进行讨论,让学生清楚“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增强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要求教师做好对知识内容、教学环境、教育模式、学生能力等多方面的分析,并做好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究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多为学生提供以生活为基础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经验认识、了解数学知识,尝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学习到应用的顺利过渡,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福军,张维忠.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材中的呈现研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4(02):234-240.

[2]王巧芳.淺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6):41-42.

[3]慈新莲.基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21(29):51-52.

[4]刘文学.探究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1(27):49-50.

编辑:徐春霞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新课改小学数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