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实用型人才培养初探
2021-01-03王毅
王毅
【摘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老师心目中的“奥林匹克”,每年举办一次,到2020年已经13届了。学校师生积极参加此项赛事,坚持以大赛促进教师教学,以大赛促进学生学习,以大赛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以大赛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水平,以培养工匠精神和信息技术实用型人才为目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文章以“企业网搭建与应用”竞赛项目为例,对培养信息技术实用型人才进行探究。
【关键词】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企业网搭建与应用”;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7—0039—03
由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分配给各省市自治区的参赛名额有限,所以各省市自治区又组织了各自的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选拔赛。学校师生积极参加此项赛事,坚持以大赛促进教师教学,以大赛促进学生学习,以大赛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以大赛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水平,以培养工匠精神和信息技术实用型人才为目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的层层选拔。
为了参加此项赛事,以中职计算机大类中“企业网搭建与应用”竞赛项目为依托,选拔合格的参赛选手,培养信息技术实用型人才就必须从学生入校开始抓起,需要从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心理健康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思想品德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树立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班集体的思想,关心国家大事,在外遵纪守法,在校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其次要让学生真正懂得中国文化中的“百善孝为先”,要让学生学会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多和父母交流,多帮家里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责任和义务。最后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即要让学生树立一个远大、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的目标和理想,并为之实现而努力奋斗,然后提出比较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用这些小目标不断地督促自己,给自己平时的学习提供更大的动力。在竞赛的准备过程中,学生的大目标就是拿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大奖,为了这个大目标,学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学习,而每次模拟测试的成绩都是一个小目标,每次省、市竞赛就是一个中期目标,这些小目标、中期目标怎么完成,就是学生不断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
同时,“企业网搭建与应用”赛项是一个集体项目,因此学生要有团队意识、团队精神,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二、专业技能的培养
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实用型人才的基础,但是这远远不够,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一般经历四个过程。
1.前期观察
学生是在初中毕业以后进入到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学习的,在进校以前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专业课,因此教师要先观察,在讲授专业基础的过程中,观察哪些学生喜欢信息技术专业、哪些学生以前就有基础、哪些学生动手能力强、哪些学生善于思考、哪些学生理解能力强、哪些学生善于钻研专业等,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初步筛选,确定一个范围较大的名单。
2.初次选拔
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以后,就要进行第一次的选拔,也是对初步筛选名单学生的选拔,选出比参赛选手多50%的学生进行培养。这次选拔主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如果参赛名额是两个队四位同学,那么这次就选拔六位同学。
“企业网搭建与应用”赛项主要由“网络搭建及安全部署”“服务器配置与应用”两部分组成,每人负责一部分,两人在三小时之内协作完成。例如,“某公司原在北京建立了总部,后在深圳建立了分部。总部设有研发、行政、营销、财务、信息技术五个部门,统一进行IP及业务资源的规划和分配,网络采用OSPF、RIP多种路由协议。”这一部分主要是“网络搭建及安全部署”。“某公司规模快速发展,业务数据量和公司访问量增长巨大,为了更好管理数据,提供服务,决定建立自己的小型数据中心及业务服务平台,以达到快速、可靠交换数据,以及增强业务部署弹性的目的。”而这一部分主要是“服务器配置与应用”。这就要求两名学生对自己的那一部分掌握得非常好,并且对队友的那一部分也要有所熟悉,再加上竞赛题量大要求高、两个人的配合默契程度等问题,所以竞赛的难度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选出专业技能基础扎实的学生,组织了两次选拔,第一次:“网络搭建及安全部署”占90%,“服务器配置与应用”占10%;第二次反之:“网络搭建及安全部署”占10%,“服务器配置与应用”占90%[1]。然后确定这两次选拔的前三名共六位学生作为培养的对象,但是有时选拔不尽如人意,两次选拔的前三名有重复的学生,虽然这个学生非常全面,两部分的专业技能都很强,可是“企业网搭建与应用”赛项是个合作性很强的团体项目,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取舍。
3.艰苦学习
对选拔的六位学生先不进行分组,统一进行第一阶段的培训。首先是基础知识的讲解,剖析赛项的知识点,一个个地解决直至掌握;其次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查阅资料、互相讨论、自己解决;最后找一些历年的或其他省市的竞赛题进行分析、讲解,通过这样的紧张学习,完成整个赛项知识点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熟悉、互相了解、互相考察,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确定两两组队。
组队成功就开始第二阶段的训练,进入模拟竞赛阶段。首先设置模拟的竞赛環境,设备、环境等和全国竞赛一模一样,然后开始模拟竞赛,时间三个小时。第一天早上模拟竞赛,下午就是对这套模拟题进行研究,第二天早上再模拟一次,同样的题,同样的环境,直到这套题完全掌握,而且完成时间若能达到两小时左右,才能进入下一套模拟题,竞赛模拟题也由简单逐渐达到历年竞赛题目的难度[2]。通过这样的强化模拟竞赛,不仅可以提高信息技术专业技能水平的熟练程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一套题在规定时间内的完成度可能只有20%左右,到第五套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度就能达到80%左右,模拟练习的时间越长,学生就会慢慢熟悉竞赛流程,就会慢慢熟悉身边的队友,就会慢慢弥补自己以前的不足,学生的答题速度会越来越快,正确率也越来越高,他们的默契程度也越来越好。
4.最终竞争
最后就是最残酷的竞争了,做三套没有练习过的模拟题,利用三天时间,模拟同样的竞赛环境,每次三个小时,三个小组同时进行比赛,三天后总分前两名的就是参赛队,最后一名就是后备队,这样做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竞争的激烈和残酷。
三、心理健康的培养
1.制订合理的目标
剖析历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情况,突出学生在竞赛项目中的优势,正确定位自己的能力,制订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比如“这次比赛主要是锻炼自己,为下一次冲击一等奖作准备”等等,这样就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影响水平的发挥。
2.发挥自己的优势
让学生好好回顾一下自己的竞赛准备历程,这么多的时间,这么大的强度,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付出,不管结果如何,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无怨无悔,起码自己经历过了,重新树立学生的信心。
3.战胜焦虑
竞赛前出现焦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学生要学会正视这种焦虑,把它想象成为一种动力,因为有了动力,自己才会不断地进行更有效的学习;虽然有些紧张,但正是因为有这份紧张才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当你坦然地面对紧张时,你会发现紧张已经对你形成不了威胁,你也就战胜了它。
4.减轻竞赛前压力
竞赛前的放松有助于减轻疲劳,让大脑休息,有助于恢复状态,长期在疲劳状态下进行奋战,有时效果反而不好,脑子不清楚,思路混乱,反而容易急躁。
信息技术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这三方面的培养是缺一不可的。每一个站在领奖台的学生背后都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学习和无数辛勤的汗水,每一份荣誉都来之不易。“大国工匠”是学生和教师不懈的追求,培养高素质的信息技术实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和教师永远的目标[3]。
参考文献
[1]吴玉东.基于数学学科竞赛的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24):262.
[2]许小娟,晏仕英,张安东,等.依托“互联网+”竞赛项目促进學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技能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103-105.
[3]赵洁婷.新工科背景下以学科竞赛为平台的学生能力及工匠精神培养[J].内燃机与配件,2020(16):247-248.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