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途径

2021-01-03杨振华

甘肃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途径意义

杨振华

【摘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将劳动教育列入教育目标。构建学校、社会与家庭“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为什么要开展劳动教育呢?文章就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主要途径进行阐述。

【关键词】劳动教育;意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7—0029—03

劳动是人类能够在世界上生存的必备素质,但伴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劳动在中小学生身上已经成为“奢侈品”,出于考试、升学、就业的压力,一些中小学生不会劳动、不肯劳动,甚至于根本没有时间去从事哪怕最简单的家务劳动。而他们一旦成年离开父母后,就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养成,更不要提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了。那么,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为什么要在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呢?

一、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当今社会教育功利化现象日益严重,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升学、就业形势,从小就创造一切条件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除了报一个又一个的兴趣班、辅导班,就连起床穿衣服、系鞋带、挤牙膏、吃饭等琐事都由父母代劳。试想一下,这些孩子在长大之后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呢?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懂得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为了让孩子与高速发展的社会顺利接轨,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让他们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小到收拾自己的书包、房间、择菜、洗菜、扫地、拖地、倒垃圾,大到做饭、洗衣服、通下水道、修小电器等,只有经过劳动的磨炼,他们才能意识到任何劳动成果的获得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都是来之不易的。只有开展劳动教育,他们的劳动意识才能增强,劳动能力、生活能力才能得到提高[1]。

2.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这场漫长的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在网络媒体上经常会看到一些由于居家隔离而发生的安全案例,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这场疫情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呢?就是让学生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因为体力劳动不但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反复思考的好习惯。

实践证明:参加适量的劳动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不僅促进了学生肌肉、骨骼和脑部的发育,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即使碰到疫情这一特殊时期,他们仍旧可以通过居家锻炼和居家劳动这些方式度过一段有意义的假期。如,在家里可以通过打扫卫生、整理房间使屋子更整洁,可以通过养花浇花使家里生机盎然,可以通过做饭等调节自己的心情。

如果缺乏基本的劳动能力,那么每天只能和电视、电脑、手机为伴,甚至连吃饭都提不起兴趣,更不要提运动和劳动了,时间一长,身体垮了,或许心理方面也会出现问题。

3.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如前一段时间,笔者在看书时看到了这样一幅漫画:一位父亲送自己的儿子到一所知名大学报到,由于行李较多,这位父亲左手拎着一个包,右手拎着一个包,背上背着一个包,胸前还挎着一个包。儿子在前面带路,一只手拿着手机看着导航,另一只手拿着一瓶饮料正往嘴里送去。漫画的题目是:父子情深。我相信这样的场景大家会感到非常的熟悉,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疼爱自己的孩子的,甚至有些家长把平时自己怎样疼爱孩子的都变成了茶余饭后炫耀的资本。

那么,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就是有些家长从小疼爱孩子,舍不得锻炼孩子,导致孩子长大之后缺乏社会责任感。如果全国的学生,每天回到家里都主动地做家务,有时间多做,没时间少做,我们社会的风气就会变得不一样。而一个人如果从小懂得心疼父母,承担家庭责任,那他长大了自然会承担社会责任。

二、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

1.充分发挥学校在“三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学校是实施教育活动的核心阵地,理应肩负起学习实践活动和劳动实践活动的职责。

首先,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学校可以借助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在学校四周、校园显眼位置、楼道内通过宣传栏、文化长廊、黑板报、校园广播等予以宣传,也可以在教室、餐厅、宿舍张贴有关劳动的校纪校规、标语、名人字画、名人名言等予以介绍。同时定期召开家长会,详细向家长介绍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寻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邀请有关专家和资深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情、校情的劳动实践活动指南或劳动教育方案。如,小学学段可以开展以教室内外卫生的维护、教室内花卉的养护、垃圾分类处理等为主的劳动教育内容;中学学段可以开展以学校环境区域内卫生的维护、学校公共区域内的美化、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或社团、以植树和学雷锋等为主题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等。同时,还应注意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如“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都可以在平时的班会、主题教育活动、思政课中渗透。

最后,要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纳入评价体系。由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特殊性质,其评价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一些评比、竞赛、主题教育活动或展示活动来完成。如,小学阶段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整理书包我最棒”“你的小手干净吗”“我是最美值日生”等评比活动予以评价;初中阶段可以通过“我身边的劳模”“劳动光荣”“我是最美农场主”“我的菜地最美”等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这样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从事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2]。

2.进一步发挥家庭在“三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在“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中应当发挥关键作用。现在的父母只重視孩子的学习成绩,轻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导致劳动教育在家庭中严重缺失。这些做法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现在,“巨婴”“啃老族”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就是证明。

为此,每一个父母都应警醒,要彻底抛弃原有的错误认识,迅速树立家庭劳动教育观念。孩子年龄较小时,可以让他们洗洗自己的小手绢或帮助父母到楼下倒垃圾等,以培养其劳动习惯。实际上,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只要家长敢于放手、善于引导,劳动美的种子就会在他们的身上生根发芽。等孩子大一点后,可以让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简单清洗自己的衣物等,也可以让他们在闲暇之余帮父母打扫卫生、尝试为家人做顿饭菜等,让他们知道从事家务劳动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

3.持续发挥社会在“三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中的延伸作用

真正的教育最终是要走出校园并走向社会的。实际上,每学期放寒假或暑假时,学校都要给学生发放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单,要求学生在假期中与所在社区接洽,完成假期社会实践的相应项目。但学校并没有与社区达成一定的目标要求,导致学生到社区参与锻炼的机会流于形式。

社会是一个舞台,只有让学生真正站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才会思考如何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我。假若学校、家庭、社区事先沟通,让学生在假期中到社区报到,社区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让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一些社区劳动,对学生的成长还是非常有利的[3]。如,把假期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根据具体任务分组,在社区工作人员或社区环卫工人的引领下参与社区卫生大扫除、社区显著位置或楼道内小广告的清除、给社区五保户打扫卫生等活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参与劳动,不但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还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同时,组织学生到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体会烹饪、编制、木工、美术工艺、陶艺等制作流程,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亲自参与制作,这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点印记,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丁冬梅.聚焦立德树人坚定理想信念——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班本化实践[J].新课程导学,2020(34):77-78.

[2]鞠巧新,石超.马克思劳动思想内涵新探——兼论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指导意义[J].劳动教育评论,2020(03):103-116.

[3]董姜颖.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生管理体系构建——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35): 189-190.

编辑:张昀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途径意义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