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如何生电
2021-01-03暴雷
暴雷
一、探究目标
让学生知晓磁场变化能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电流,知道这种现象的名称,并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学生通过对“磁生电”的研究,体验科学探索中科学思想的重要作用,体会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以及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的应用。
二、探究重点和难点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与应用,感应电流的成因由表象结论到本质结论的内化。
三、探究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重点采用问题链的形式启发学生,通过质疑、合作、交流突破疑难点。
四、探究工具与技术
特斯拉线圈、日光灯、发光二极管、法拉第线圈、条形磁铁、电流表、电池组、小磁针及手机。运用手机App“phyphox(物理工坊)”分析感应电流磁场。
五、探究步骤
(一)通过演示实验形成基本的“电磁感应”概念模型并提出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导入课程,帮助学生观察并感知实验现象。转动电风扇叶片发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基本的电磁感应模型,对下一步进行合理的假设起到引导作用,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情景形成理想模型的抽象思维。
1.播放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故事中的节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背后的艰辛历程。
2.学生开展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提出“问题链”,选择合适的方案
①根据以往的知识和刚刚建立的模型,对如何能产生感应电流、需用什么器材开展探究。
a.学生活动: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经讨论形成假设,并对可行方案进行展示。
b.教师活动:将不同的实验分配给不同的学生小组,让其分别进行设计和实验。
②如何验证产生了感应电流?
a.学生活动: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磁通量的变化,并通过感应电流的磁場突破难点。运用手机App“phyphox(物理工坊)”探测感应磁场,将定性分析转为定量分析。
b.教师活动:回归最初科学家们发现磁生电现象的方法——产生感应磁场,同时为楞次定律中的难点——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这一“媒介”进行铺垫。若实验现象不明显,可组织学生思考其原因,并探究实验的改进方案。
(2)自主设计方案,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并设计表格
①辨别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设计合适的实验表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组实验,填写表格。选取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实验,在多媒体上投影播放,让全班同学观看。
②引导学生根据探究现象总结出“表象”性结论——“变化的电流、运动的磁铁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③学生得出结论——“变化的电流、运动的磁铁可以产生感应电流。”教师质疑:“变化的电流和运动的磁场本质上是磁场强弱的变化,是否可以理解为磁场强弱的变化在闭合回路中就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学生思考。
(二)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学生1:手摇电风扇叶片,导体框在磁场中转动,导体框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
学生2:导体框在磁场中转动,框内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流。
学生活动:观看三峡大坝发电站发电原理的视频,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启发学生再次思考,找出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并解释原理。
六、探究创新点
(一)演示特斯拉线圈点亮日光灯、手摇电风扇叶片点亮灯泡等实验,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利用phyphox软件将定性分析实验改为定量分析实验,帮助学生对感应电流的认知由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
(三)问题链的设置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让学生能跟随教师的思考方向进行分析,设置的开放性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七、反思与提升
该活动方案能让学生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此外,还可以在分组实验中加入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实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