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特色治疗研究进展
2021-01-03陈会君刘桉君张羽嘉燕春裕赵御凯
陈会君,刘桉君,张羽嘉,燕春裕,赵御凯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肝肾阴阳失调,风火痰瘀内扰。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进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已经成为一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多以服用降压药物为主,但是患者长期服用西药,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和不良反应,导致血压的控制情况不佳。人们对身体和心理、精神健康的追求日渐增长,构建大健康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势在必行,中医药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医特色疗法作为中医药独特的诊疗技术之一,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将逐渐成为防治轻、中度高血压病的最具潜力的治疗方法之一。现将有关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应用概述如下。
1 针灸疗法
1.1 针刺疗法
《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认为经络以通为要,针刺疗法能够通过疏通经络、平肝潜阳、化痰定眩等功效来控制血压。
1.1.1 单用针刺
临床上主要选取体穴进行针刺治疗高血压病,所选穴位多为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最常使用的穴位是太冲、风池、曲池、足三里[2]。针刺疗法降压效果良好,尤以即刻降压疗效显著,还能有效控制血压清晨高峰,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对收缩压的降低疗效明显优于舒张压,降压平稳,不良反应少。谢美芳等[3]针刺双侧风池、人迎、曲池、合谷、足三里、太冲穴治疗65例高血压危象患者,结果治疗后30 min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血压大幅度降低或低血压,提示针刺疗法具有良好的即刻降压效应,且降压作用平稳。康明明等[4]针刺双侧人迎、太冲、曲池、合谷、足三里治疗40例高血压病患者,并对患者针刺20 min后的即刻血压、8:00、16:00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的血压晨峰现象,降低即刻血压值及昼夜血压均值,减轻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有效改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且与舒张压相比,针刺疗法对收缩压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谢波等[5]选取四关穴(双侧合谷、太冲)及曲池、行间交替针刺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并与卡托普利组对比,结果表明针刺治疗降压疗效确切,且较药物组能明显改善患者头晕、心悸等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值,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针刺疗法可通过改善心脏功能、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恢复、保护肾脏功能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机制减轻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害,疗效确切[6]。
1.1.2 针药联合
针药联合较单用西药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降压疗效更好,提高血压达标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尤阳等[7]采用针刺风池穴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单独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6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针药组的疗效有效率91.04%显著高于西药组82.31%,针药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降低优于西药组(均P<0.01)。付艳红[8]采用穴位针刺联合口服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阴阳两虚型患者针刺肾俞、肝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肝火亢盛型患者针刺风池、太冲、足三里,结果治疗后针药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仅口服厄贝沙坦片的对照组(P<0.05)。
1.1.3 特殊针刺疗法
研究表明,耳针、眼针、平衡针等特殊针法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也有较好疗效。耳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表明[9],耳针治疗的主穴依次为神门、内分泌、心、降压沟、肝、肾,辨证配穴,耳针单独降收缩压的效应优于药物,耳针配合药物则可明显提高降压的总有效率, 增强降低收缩压的效应。程岩岩等[10]采用眼针针刺治疗93例难治性高血压病患者, 主穴选取脾区、胃区, 辅穴为肝区、肾区,结果治疗后患者24 h血压监测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及其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尚德师等[11]采用平衡针刺“降压穴”(位于双侧内踝高点下4 cm左右, 足内踝与足底垂直线中点)联合辨证穴位揿针治疗高血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平衡针刺“降压穴”对患者血压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其对舒张压的降低效果优于左旋氨氯地平片。
1.2 灸法
灸法通过艾灸体表的经络腧穴,激发经络系统的感应和传导以温通经络,调气和血,协调阴阳,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1.2.1 艾灸联合药物
Meta分析表明[12],艾灸能够辅助西药发挥降压作用,并可改善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但无法替代西药治疗。因此,临床上多将艾灸作为辅助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手段。王巍[13]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艾灸涌泉穴治疗52例高血压患者,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水平及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且与西药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郑丽维等[14]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艾灸丰隆、足三里治疗痰湿壅盛型1级高血压病,干预后患者的收缩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及中医证候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提示艾灸疗法能够降低收缩压,调节血脂情况,改善中医证候。
1.2.2 因时选穴艾灸
正常人的血压呈现出双峰一谷的波动规律, 峰值分别出现在卯辰时 (8:00—10:00)和申酉时(16:00—18:00),在这两个时段温灸腧穴则可显著提高降压疗效。唐三辉等[1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在卯时(5:00—7:00)及酉时(17:00—19:00) 温灸太溪、涌泉、三阴交治疗50例高血压患者,结果治疗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席沙[16]选择酉时艾灸涌泉穴治疗1级高血压患者,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酉时对涌泉穴进行艾灸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有效降低患者血压,较非酉时艾灸涌泉穴优势显著。
2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经络与中药有效成分的双向协同调节作用,激发经气,使药效通过经络直达脏腑,调整脏腑功能,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眩晕、头痛等高血压病症状, 且能维持一定的远期疗效。
2.1 穴位选择
高血压贴敷选穴以涌泉、神阙、曲池、太冲、内关、肾俞、三阴交等穴为主,其中最常用的是双侧的涌泉穴及神阙穴[17]。涌泉是足少阴肾经之井穴,药敷涌泉能滋肾平肝,引风阳、气血下行,故能降压。神阙为任脉腧穴, 能联络五脏六腑, 沟通内外,药物敷脐可行气活血、调和阴阳, 是防治高血压的常用穴位。
2.2 药物选择
遵照中药四气五味、功效归经的属性,根据高血压的不同辨证分型,因型选方用药。阴虚阳亢型患者用药选菊花、钩藤、石决明等[18],取其平肝潜阳,熄风定眩之功;痰湿壅盛型患者用药选半夏、白术、白芥子等[19],取其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肝火亢盛型患者用药选决明子、夏枯草、菊花等[20],取其清肝降火之功。特别指出,吴茱萸其性热,味辛、苦,能引药入肝经,《本草纲目》记载:“其性虽热, 而能引热下行”,有辛开苦降、降阳升阴之功,是防治高血压最常用的中药。
3 耳穴压豆疗法
《灵枢》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卫生宝鉴》指出:“五脏六腑, 十二经脉有络于耳”,中医学认为耳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人体各脏腑组织在耳廓都有相对应的反应点,耳穴压豆疗法正是通过丸状物贴压局部的病变反应点, 使之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反应, 从而调整阴阳,防治疾病。
临床上将降压沟、神门、心、肝、肾、降压点、内分泌、皮质下等耳穴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穴位[21],耳穴疗法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安神定志,抗焦虑,减轻高血压伴发的焦虑、失眠症状。傅智丽[22]采用西药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并发焦虑患者,耳穴贴压肝穴、神门、三焦、心穴、肾穴,结果治疗后中医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精神性焦虑评分、躯体性焦虑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均P<0.05)。杜晓军等[23]采用耳穴压豆法治疗150例高血压伴失眠症患者,选择心、肝、肾、脾、胃点作为主穴,选择耳神门、皮质下、内分泌、交感点以及耳背后失眠穴作为配穴,结果表明耳穴压豆治疗可以改善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中医辨证为心脾两虚型及心虚胆怯型的患者疗效更佳。
4 药枕疗法
药枕疗法通过气味芳香走窜的中药经呼吸道吸收、皮肤渗透及持续作用于经络和穴位三个途径发挥激发经气, 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平衡阴阳,防治疾病[24]。
中药药枕不仅能够降压,尤其在改善高血压眩晕、头痛等症状方面较西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冯伟等[25]采用西药联合中药药枕治疗高血压性眩晕患者,药枕方由补骨脂、桃仁、红花、草决明、莱菔子、柏子仁、冰片、乳香组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眩晕的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中药药枕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疗效确切。吴瑞华等[26]采用常规西药联合清肝明目降压药枕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药枕方由菊花、夏枯草、木香、蔓荆子、蚕砂、川芎、红花、决明子、薄荷组成,该方以平肝祛风、活血化瘀之功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眩晕、头痛等中医症状。
5 其他疗法
5.1 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是用刮痧板反复刮擦体表肌肤至其表面出现瘀点、瘀斑,有透痧驱邪、调畅气血的作用,可改善治疗部位的微循环,扩张外周血管,使血管阻力下降,从而降低血压。张小芳等[27]辨证刮痧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要刮拭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循行部位,肝经选行间、太冲重点刮拭,肾经选太溪、涌泉、大钟、然谷、复溜重点刮拭,施行补肾经、泻肝经刮痧法,结果刮痧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下降(P<0.05),治疗组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5.2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通过推、拿、提、揉等手法刺激人体经络、穴位,具有促进周围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缓解小血管痉挛的作用,从而降低并维持血压水平。安明华等[28]使用推拿联合常规降压治疗轻度高血压患者,推拿组按摩头部,另加按揉百会、四神聪、曲池等穴位;推背,至背部发红;捏脊,刺激胆经,按揉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推足底,按揉涌泉、太溪、太冲;并让患者自行按揉指甲根部及边缘,结果表明推拿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以平稳降压,改善血管弹性。
5.3 足浴疗法
足浴可通过药物的透皮吸收改善动脉管壁的弹性,缓解小动脉痉挛,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而降低血压,西药联合足浴辅助降压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具有减少血压波动,平稳降压的优势。江其影等[29]对4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在西药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邓铁涛浴足方(牛膝、钩藤、川芎、夏枯草、吴茱萸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和血压疗效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在降低24 h及夜间血压变异性(BPV)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邓铁涛浴足方联合西药可实现有效、平稳的降压, 降低血压波动性。
6 小结
近年来高血压病治疗以药物控制为主,但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高血压病的中医特色治疗具有独特优势:针刺疗法能有效控制血压的晨峰现象,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即时降压及降低收缩压的疗效显著,且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艾灸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卯时及酉时艾灸疗效最佳;穴位贴敷具有穴位和药效双重治疗作用,且便于辨证用药;耳穴压豆疗法能有效改善高血压伴焦虑、失眠的症状;药枕疗法对高血压性眩晕疗效确切。西药联合中医特色治疗则能提高西药降压疗效,明显改善高血压的临床症状,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查阅近年文献发现,关于特色疗法的研究还存在着缺少单独应用特色疗法的治疗研究、对各种疗法之间疗效比较的研究较少等不足,期待日后有临床研究能够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