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

2021-01-0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课本解决问题

廖 娟

(孝感教育考试院 湖北·孝感 432100)

0 引言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思维培养,促使学生更主动参与基础知识学习中。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部分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对于教师的教学过分依赖。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比较喜欢通过教师的讲解获取知识,缺乏自主探究学习意识,从而影响问题意识的培养[1]。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意识,可以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与方法,并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由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出现。此外,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虽然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但是缺乏提出问题与发展问题的能力,无法针对教师讲解知识点,提出自己的想法,学习过于被动,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1.2 忽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空间,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学习[2]。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教师忽略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在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促使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过分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对策

2.1 立足生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数学知识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实际问题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升自身数学学习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课本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很难与生活知识联系在一起,产生提出的意识。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内容联系在一起,将此作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媒介,鼓励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实现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目的。

例如,进行《一次函数》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案例进行课本知识教学,将生活中存在的一次函数现象体现在导入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运用以往的生活经验探究课本知识,鼓励学生就此提出问题,为接下来新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远足活动中,初二班级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由甲地匀速步行到乙地后,原路返回。第二组由甲地匀速步行经乙地继续前行到丙地后原路返回,两组同时出发,设步行的时间为t(h),两组离乙地的距离分别为S1(km)和S2(km),求S2与t间的函数关系,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提出问题后,则引导学生就以往学习内容,思考这一问题。当学生讨论结束后,对学生问道:同学们,经过你们的讨论后,你们在这一问题中发现了什么?学生1:这个问题无法用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方式解决,问题中出现太多的变量。教师:是的,那你们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呢?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学生讨论比较热烈的时候,可以引出教材内容,将一元一次函数内容呈现在课堂上,利用此解开学生的疑惑,并引导学生运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形成主动探究学习意识。

2.2 利用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以往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解决问题意识,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例如,进行《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作为新知识的导入内容,根据此设计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探究课本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知识之间的异同,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布置以下任务:第一,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确定学习任务后,则为学生预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探究课本知识,解决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解决一元一次方程时,是否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方式与思路?解决二元一次方程问题时,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思路?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为学生设计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检验,探究两者解题方法是否可以混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从中积累学习经验,意识到提问学习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3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提问意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意识,应转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在学习中积累经验,形成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往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比较依赖教师,很少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学习基础,根据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使学生课堂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积极主动学习习惯。

以《平行四边形》为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前期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知识,说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并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教师: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平面图形了,对平行四边形并不陌生,你们能说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吗?学生1: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分别平行、长度相等。教师:没错,那这一图形有哪些性质呢?学生2:两边分别平行。教师:其他同学呢?学生3: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都是由四条边组成的平面图形,为什么不能将平行四边形称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呢?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对此进行讨论,并对比三个平面图形的异同,鼓励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与长方形三者的不同,思考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深入学习平行四边形知识做好铺垫。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意识,使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4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提问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此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良好学习氛围下形成主动探究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与行为习惯。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将枯燥的课本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更好的参与课本学习活动中。

例如,进行《轴对称》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发现不同物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轴对称知识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视频播放后,对学生问道:通过视频的观看,你们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1:视频中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学生2:这些图形都有一个中心轴。教师:说的没错,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当教师说完后,其中一个学生说道: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有什么不同吗?难道不都是物体的两边对称吗?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同学,说出自己对轴对称与对称图形的理解,使学生在多元交流中对此产生初步的认识。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理念与学生自身的问题,造成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情况出现。实际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生活素材与实践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提问意识,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解决问题能力与问题意识得到培养,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课本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