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的反思

2021-01-03孙一凡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概论院校素养

孙一凡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0 引言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中国文化拥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历史伟人带领中国一步步走向今天的繁荣景象,家家户户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的形成,是长期历史发展并保留中国文化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优秀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以中国传统节日、民族风俗、汉文化、古代文学等等优秀文化所构成的一门学科。1999年教育局把《中国文化概论》加入了高等院校教学课程体系,认识到文化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重要性,成为了高职学生的必修课。而高职教育中,关于相关课程教学实践优势存在的前提下,还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要不断的完善并创新教学。

1 《中国文化概论》简述

(1)教材与教学内容。《中国文化概述》这一门课程目前使用较多的教材一般大同小异,论述了中国文化的根基、发展历程、文化融合、与各种中国优秀文化介绍等等内容。教材便于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基本的了解,认识中国地理环境、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教材是老师与学生进行上课的基础工具,只有高质量的教材才可有高效的教学。教材需不断的有专家进行及时完善,增加其学术的价值。对高职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促进一个民族的进步,也可为未来文化的发展推陈出新。教学内容教师一般大同小异,根据教材,进行多媒体软件授课,对学生上课要求低,学生被动的进行接受,使得教学质量低。

(2)教学考察。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较为重视的是对职业技能的掌握,而《中国文化概论》这是一门基础必修课,对于学生提升的是内在修养,学生对其的态度依旧是漫不经心。教学课时结束,对学生进行考试,代表着一门课程的终止。考试内容一般会是最后一节课教师课上画的重点内容,不管一个学生在整个课程中是什么样的状态,只要最后一节课不缺席,一般就可得到这一门的学分。导致整个院校学生的学风一直保持着一种老师不会无故使一个学生挂科,期末都会通过的一种状态。使校园学风低迷,不知在学校是来做什么,未来要干什么等依旧困扰着每一个学生。一门课的结束,预示着学生将可能不在接触,慢慢的遗忘。所以院校应根据实际教学质量改善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3)教学师资。对一门课程,院校应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身负责的态度进行相关教学任务,术业有专攻。据了解,有一些院校对一门课程的老师代课只需在校任职,不管有无教学经验、对这一门课程了解程度较浅,就可进行代课进行教学。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老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学生听课的效率,使得学生对这一门课产生一种抵触心理,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产生负面影响。学生只能被动的进行教学,取得的效果怎么会好呢?高职院校不仅应重视学生接受能力,也应考虑教学师资力量,一部分人天生就为课堂的主人,而一部分特长是院校科研,管理等不适合教学。提高文化课程师资是院校的一个重点任务。

2 《中国文化概论》对高职学生积极影响

(1)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不再只是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局不再单一重视高职学生技能的掌握,文化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素质的提升被逐渐重视起来。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是一种内在修养,包括思想层面与道德层面。当下,人的内心修养依然处于较低层次。例如,在校园生活中学生对物质的追求,使一些学生走向了校园贷。也有舍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不融洽等等,造成诸多的校园事故。这些问题的存在侧面说明了学生内心素养的缺乏。拥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学生可通过问题本身看到本质,看到深处蕴意。不但单一追求较为肤浅的东西,可为国家,社会奉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可以使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高尚的理想追求,对社会丑恶的一面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不再局限于自己狭小的世界。对于高职学生,接触专业课程课时较多,而人文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安排是人文素养培养方式之一。中文传统文化中,那先为保卫国家、使人民幸福,英勇牺牲的爱国英雄,哪一个不值得后人铭记在心呢?课堂教学最大的成果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层面产生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在职场中提高自身竞争力具有一定的优势。

(2)弘扬与继承中国优秀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汇集了一代代的心血并不断进步,使中国文化成为影响世界的文明古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道路。文化的继承是国之根本,几千年智慧的积累,是代代人实践的总结。这些优秀文化的继承需要世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不然如何使一个人拥有国家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等等。在中国文化这一种氛围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在国家困难来临之际,勇于站出。例如,近年的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医护人员依然站在一线,与病毒作斗争,忽略自身生命安全,救治着一个个病人。国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美德。对于高职学生正处于社会与学校交界线,自身价值观念还未成熟,对待中国文化兴趣的缺乏。学校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学生对文化的重视程度需要老师一步步进行引导。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当前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1]。《中国文化概论》这一学课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继承与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文化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好的知识网络,凝聚中国文化力量,建设文化自信、文化强国道路。

(3)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中文文化的形成是历史长期发展,受环境、时代背景、思想意识等等影响而形成的文化,在伦理道德、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等方面有着深层的历史底蕴。到当今时代依然在某些方面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在道德方面约束着人们的行为等等,对人们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接触文化,不崇洋媚外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目标中。学习中国文化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把握自己追求方向,对外来文化学生可进行交流贯通,但不可忽视本国文化。只有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基本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有自己的认知,对传统中不合理制度的废除,才一步步拥有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幸福的道路。中国文化概论的课程包含内容丰富,知识结构复杂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有利于学生胸襟的开阔,容纳百川的气概。在学生课堂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对学生在“忠”“孝”“礼”“诚”等传统伦理道德方面传统美德进一步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在高职院校中没有学历优势之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道路的选择意义非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有利于成长。习近平曾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国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学生强国家强,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 基于高职《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的反思

(1)课程教学现状。对当下高职院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体系安排综合分析,发现这一门课程内容多,而教学课时少,一般32学时左右,这对于庞杂丰富、包罗万象的课程内容来说是远远不够,将会使教学质量大大降低[2]。其次,院校对这一门课程重视程度较低,导致课程安排不够合理,相比较于国家在改革开放时期,比较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重视生产力,在逐渐发展过程中,重视到中国文化是中国魂,是中国之根基。中国文化被重视起来,体现在教育局对院校课程安排对中国文化课程的融入,院校不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掌握,功利性表面上有所降低,在发展中逐渐改善课程中出现的不足,不断取得进步。

(2)目前教学存在优势。教育历史悠久,有较多教学经验值得教师学习。对于这一门课程,加入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大约20年之久,院校不断的完善健全课程体系。教材经过专业人士的编排,制定学生教学内容丰富,目标清晰,目前仍不断在教材上进行更新且与时俱进。教学中,师生关系融洽,采用民主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态度亲和,不断注重自身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始终秉承着为人师表的教师素养,对学生知无不言,对教学态度积极负责,全身心投入教学事业。依据教育改革方案不断完善教学中不足。在拥有综合素养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安排与学生对中国文化学习态度等因素将会对这一门课程教学最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使提升学生自身人文素养,院校与教师仍需不断进行努力奋斗。

(3)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是为了社会培育未来接班人,对工作无私奉献。而一名教师无论多么敬业,对课程教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一种无能为力之感。当下课程教学存在着较多现实问题,高职学生本身可能因对课堂的不喜爱,从而选择进入高职学习一门技术,由于从小对课堂的态度,导致学生在上《中国文化概论》这门课程,多数是作为学生的一种应付态度,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睡觉、玩手机等。考核方式依旧是考前画重点,结课后闭卷考试,这是较多课程的考核方式,这样一种考核方式大大增加了学生功利性,只为了去应付考试而听一听,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当下学生因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学生可快速、方便了解外来文化,对国外情人节、圣诞节等出现的不理性消费,对本国文化却了解较少。对于教学成果不理想也有部分原因是课程安排的不合理,教师授课方式的单一,仍然是一种传统灌输模式、课堂氛围缺乏活力,缺乏师生互动等因素。

4 高职《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善措施

(1)注重课堂氛围,注重教学创新。在学校,学生多数时间在课堂,一个好的课堂氛围积极带动学生积极性,像“孟母三迁”故事寓意,母亲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停地搬家,孩子一直处于模仿学习他人的一种状态。学生在好的学习环境,可对自身有一种约束感,带动自身的学习。怎样营造好的课堂氛围呢?这就需要老师与学生一起有一些围绕文化特点的情景互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产生一种免疫性,缺乏听课的兴趣,老师可使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动,放手将讲台交给学生进行对部分文化的由来、发展、意义等给大家一起分享,老师把握课堂的大致方向。对不同古今中外文化和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内容进行多向比较,分析比较出相同和不同之 处,并架构起新的知识,将新旧知识相互融通[3]。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抓住学生对文化的兴趣。

(2)有效改变课程考核方式。传统课程考核方式,是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的及格与否预示着学生课程的合格与否。成绩的合格,与学生对所修的课程学习效率成正比吗?对于《中国文化概论》这一门课程,简单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了解文化内涵,培育文化素养,对文化各个方面有初步的了解,继承与发扬中国文化等等。传统考核方式对其他课程可能效果较好,对这一门课则会使中国文化变成一种教科书,不利于文化的了解,对代中国文化,学生应该是一种积极热情的态度去学习本国文化,而不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去学习。考核方式可变为开方式的一种方式,可使学生自己创作一份作品,同学投票打分制的考核方式等。教师可依据对学生有利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新考核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成果。

(3)引进多媒体等授课方式,结合网络世界。当下处于互联网时代,在这样一个人人离不开手机,时刻有网可上的世界,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则会更加便利,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去探讨文化世界的奥秘,对教师在课堂讲解事半功倍。课堂老师不在单一的输出式教学,利用多媒体的功能播放一些关于课堂内容视频、图片等资料,可使学生较为直观、便于更好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安排观看科教频道《百家讲坛》名家讲授来更深刻领悟大家思想之美[4]。教学质量将会大大提升,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积极促进作用。

5 结论

经过对高职院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重要性,对课程教学与学生吸收情况做出的反思,及其今后课程发展提出的一些建议展开了本文的论述。发现高校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缺乏新意,学生对待中国文化缺乏了解兴趣,追捧外来文化忽视本国文化,师生课堂氛围低迷等等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下,建议高职院校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调整对课程教学方式,多进行创新,高质量的师资力量,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去学习,慢慢进行渗透本民族优秀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个人素质水平。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预示着国家居民素质水平的改善取得进一步的胜利,未来是高素质教育的天下,一个有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而且储备文化素养理论知识,在未来社会上更具有竞争力。高职院校不仅为国家培养技术人才,也培养思想品质、个人综合素养优秀的人才,成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概论院校素养
青铜器辨伪概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