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学习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2021-01-0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四史中国共产党

张 珊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7)

当前,我国政府以及党中央对历史教育产生高度关注,同时考虑到国内形势以及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中国共产党和我国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始终强化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为“四史”)的教育。学习“四史”不仅仅是高校思政教育提出的重要内在要求,同时也能够与党中央提出的“四史”学习这一重大政治任务相契合,从而培养出具有更高思想境界的大学生,因此,将“四史”的学习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之中,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四史”学习之间的关联

1.1 二者具备相同的本质属性

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四史”,都具备鲜明的政治性。在高校内部推动“四史”的学习,并非只是开展历史知识的教育,而是通过开展“四史”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使大学生能够获得更坚定的政治立场,牢牢把握我国政治的发展方向,强化自身的政治定力,从而坚守“四个自信”,对我国的国家政治产生高度认同感并进行拥护,进而在校园内努力学习,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由此可见,无论是“四史”还是思政教育,其政治层面的属性是完全相同的。

1.2 二者具备相同的教育目标

在高校内部开展思政教育,以及促进大学生学习“四史”,其根本教育目标就是立德树人。“四史”对于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而科学的评价,深入解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趋势,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从而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产生更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而思政教育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始终坚持的唯一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大学生开展思想、道德品质、法治、理想信念等层面的教育,真正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 高校思政教育与“四史”学习融合的意义

2.1 能够使大学生获得更坚定的理想信念

在“四史”之中包括中国在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理论源泉,既拥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又拥有极高的实践价值。现如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国际范围内的国家间交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但是在不断开展交流活动的同时,不同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产生激烈冲突,而且个别国家奉行霸权主义,蓄意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导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也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必须保证我国大学生拥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从而促进我国早日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大学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十分重要,它决定了人生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在大学阶段实施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学习“四史”,将“四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能够使大学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当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砥砺前行,使优秀的思想硕果继续传承下去。

2.2 能够使大学生坚定爱国与爱党情怀

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取得胜利,成立了新中国;面对“美苏冷战”的严峻局势,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在多个领域获得累累硕果;20世纪70年代末,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以及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改革开放,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发展,贡献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

高校思政课堂的内涵,能够在“四史”融入之后得以深化,其原因是“四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与改革历史的高度凝练,大学生们在深入学习“四史”之后,能够提升对于党和政府、国家的认同感,产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与使命。

3 新时代环境下融合“四史”学习与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3.1 整体性开展“四史”教育相关工作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四史”学习的理论基础,也是党和国家开展各项建设的理论指导,也是我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对于开展思想政治层面的教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四史”不仅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核心,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

其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就是学习“四史”的逻辑主线。新中国成立之后所取得的所有辉煌成就,都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息息相关,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在我国得以实现。

最后,“一切为了人民”就是学习“四史”的核心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解放,而是致力于全人类的发展与解放,无论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群众路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的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人民导向始终是贯通在“四史”中的重要价值追求。

3.2 重视史学相关课程之间的协同性

历史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联系,而且历史内部的不同部分也存在密切关联,因此高校在融合“四史”与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鼓励所有学科对自身所具备的历史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同时考虑到“四史”的特性,制定专门开展“四史”教育的方案,从而做到全学科参与;高校应当科学指导自身开展的“四史”教育,明确各类各门涉史教育类课程的责任,以及所承担的具体教育教学任务,从而明确地进行教育分工,避免出现教学内容重合的现象。除此之外,高校应当积极构建相关课程之间的协同教育机制,共享教学资源,合理衔接不同阶段的课程,从而真正使大学生学好“四史”。

3.3 在实践中做到“四史”与思政的结合

首先,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四史”教育,都必须正视历史,对于历史之中产生的错误,以及现实之中存在的问题,不可以刻意回避,而是应当开展正面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产生正确认知,如果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或者对于历史之中的错误产生疑问,必须予以正面回应。而对于现实之中尚未解决的社会问题,应当引导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使大学生在学习“四史”的同时增长智慧,进而树立远大目标,在未来步入社会之后,积极解决社会问题。

其次,应当通过思政教育以及“四史”教育,帮助大学生洞察历史虚无主义,从而使大学生真正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准确批判。在开展“四史”与思政教育融合工作的时候,历史虚无主义会成为较大的障碍,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向大学生传递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及其实质,从而使大学生提高防范能力。

最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四史”教育以及思政教育,解决大学生在思想领域的困惑。大学生的三观尚未完全行程,而“四史”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高校应当积极开展“四史”教育,对于大学生当前关注的一系列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答疑解惑,从而使大学生树立为了共产主义实现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在步入社会之后报效社会,拥护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并且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奋斗终生。

4 结论

综上所述,将思政教育与学习“四史”相融合,能够使我国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培养出意志坚定、具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的新人才,为我国伟大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四史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虚无主义的症状、成因与马克思论虚无主义的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