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2021-01-03陈秀秀陈姮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双创

陈秀秀 陈姮漩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0 引言

贫困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具有数量多、影响因素多、就业困难的特点。因此,建设贫困大学生“双创”支撑体系不仅是“大众创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有针对性扶贫的重要措施之一。

精准扶贫是一项重要战略政策,应全面实施和发展。通过教育加强扶贫是有针对性扶贫的重要支持。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问题,地方高校必须充分落实扶贫和教育思想,建立完善的扶贫机制。根据大众创业和创新教育目标的具体工作机制和战略方法,为贫困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掌握双创技能,实现自主就业和高素质的职业发展。

1 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1 国家层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前中国社会的“最大公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理想。贫困大学生来自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他们的父母依靠农业和工作来支持他们的学习,他们承担着改变家庭命运的使命。贫困学生能否顺利找到工作,减轻家庭压力,各方面共享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实现共同繁荣,与贫困家庭扶贫和国家长期和平稳定有关。

“中国梦”是我国提出的宏伟蓝图,是基于长期以来提出的造福人民的愿望。如果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平衡发展,这也是定向扶贫战略的主要目标。地方高校作为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责任。加强贫困学生群体双创教育,提高学生整体就业水平。大学生作为国家和家庭的希望,实现了良好的就业,不仅可以改善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而且可以在创新项目的支持下促进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经济实力,尽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愿景。

1.2 经济层面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区域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必然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地方高校必须围绕“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两个基本点展开。依托当地特色的经济发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空间,积极鼓励贫困学生到地方和基层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高校应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注重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精准扶贫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地方经济的平衡发展,提高国家整体发展实力。经济建设不能与人才的储备和支持分开,由于市场结构的改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更加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为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加强大规模创业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重点培养贫困大学生群体创业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通过大学生引进创新项目,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1.3 学生层面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之一,是创新创业必备的重要素质。一是开展创新创业人员创业就业培训,同时培养诚信素养。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撰写诚信征文故事、编写诚信宣言、签订诚信承诺书等方式开展诚信教育,提高贫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诚实守信的品格。在理论培训上,双创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实施。通过邀请创新创业导师,让贫困学生熟悉当前就业形势和人才需求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知识和职业规划、发展和提升;通过让贫困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加强贫困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邀请成功企业家到学校讲学,分享创业经验,增强贫困学生的自信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

2 贫困大学生“双创”教育现状

2.1 贫困大学生群体局限

经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必备的重要素质测评结果分析来看。贫困大学生创业者的特质大多数都是稳定型,很耐心且温和,不易与别人发生冲突,但缺点在于他们缺乏了自信以及勇于冒险的精神。而在能力的方面,他们缺少的是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的领导能力,并且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有许多的问题。贫困大学生的创业初期他们不仅仅需要资金的支持,更多的还需要市场以及多种的商业模式的学习。但是由于他们自身欠缺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限制了他们获得学习的机会。

2.2 “双创”教育缺乏针对性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的高校也开始创建了双创教育体系。因为授课老师是经过短期的教育培训后才从事双创的教学,所以他们的课堂缺乏了一定的教育经验,只仅仅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教学,所以,高校贫困生双创教育的开展尚未深入。与此同时许多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孵化机构,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专门为贫困大学生扶持帮助的措施。

3 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3.1 意识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贫困的含义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强调必须避免只从经济层面克服贫困观念,也就是说要摆脱意识和思想上的“贫困”。只有“摆脱”心中的“贫困”,才能在本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摆脱贫困”,走上富强之路。

总的来说,意识形态在人类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应在提高贫困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同时并在政策、制度、项目立项方面向贫困大学生倾斜。加强利用区域创新资源为贫困学生创建创新型企业的支持,以精准扶贫为重点的创新项目,为校园创新创业文化营造良好氛围,为贫困大学生树立典型案例。让贫困学生认识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激发自身内在动力,积极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激发他们的潜能,实现他们人生价值。[2]

3.2 能力层面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解决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走出“技能贫困”,就是提高他们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教育学生优化观念,调整心态,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发展技能、锻炼身体。二是教育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品格。三是探索提高贫困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针对性的贫困生技能活动。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课程的范围内,为贫困生从学期开始向贫困生提供职业规划、辅导和定向课程,提高对创新创业的认识,造福贫困生,

3.3 物质层面

近些年来,政府和高校已经逐步建立了完善的贫困生救助制度,确保贫困生能够上学。然而,贫困生问题的解决主要集中在对贫困生的资助上,而忽视了贫困生技能的培养,导致贫困生的资助与教育功能脱节。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目标相一致,旨在实现弱势学生的人生价值。因此,地方高校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经费,加强对贫困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鼓励贫困生组建创新创业研究团队。[3]作为资金的一部分,设立了一个特别基金,以项目的形式支持对贫困学生的成长,资助工作是创新创业的补充,一起共同促进贫困生能力的提高。

3.4 制度层面

建立贫困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为贫困学生提供独特、优质的创新创业服务。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定期指导贫困学生提高技能和专业水平。二是搭建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建立贫困生创新创业数据库,动态跟踪贫困生个人情况,促进社会资源与贫困生的有效对接,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三是继续完善支持贫困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扩大受益学生的数量以及覆盖面。第四,贫困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有待提高,他们大多具有较强的自尊和承受困难的心理能力,要注重引导贫困生创新创业时的心理素质。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