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1-01-03王宪龄
王 虹 王宪龄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河南郑州 450064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1],线上远程教学成了必然的选择。突发的疫情使线上教学突然由“配餐”变成“主食”,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
2020年4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坚持应急处置与常态化防控相结合,分区分级恢复生产秩序,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2]。因此,在学生返校复学中需要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并且能够随时调整线上线下课程设计、考核、教学组织等环节的设置,以应对紧急处置与常态下防控相结合的需求。
在网络化教学的背景下,伴随着“互联网+”的时代潮流,线上教学和学习应运而生并且逐步发展起来,但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仍以课堂面授为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校教育也出现了线上线下(O2O)混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包含线上和线下两个环节[3]。线上教学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线上教学资源,供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4]。而线下的课堂面授,则更多的侧重于解答学生线上学习的疑惑,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剖析,以及使用启发互动的方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观点,启发思维,如此,可帮助实现课堂的“翻转”,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课程前后,对知识掌握急剧增加,态度积极[5]。可见,线上线下有效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课堂的“翻转”,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本研究以《中医药学概论》中医基础理论部分为例,将教学内容设计模块化,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一种线上线下混合、模块化的、可相互转换,有效衔接的线上线下教学方式。
1 课程设计
1.1 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就必须“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6],不断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思政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到专业理论课程与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同行,符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中心环节的要求[7]。
在中医基础理论部分,关于专业与思政相结合,加入了相关的思政元素,现举例如下。
绪论部分:在绪论这一章节,加入了导学部分。结合目前抗疫的特殊环境,强调远程教学的必然性。本课程使用“雨课堂”作为主要线上教学平台,完成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教学设计。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介绍线上学习的心理准备和学习方法;根据本专业对口就业的岗位胜任能力要求,结合相关岗位从业人员常见的问题,从岗位需求角度介绍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在绪论中构建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掌握核心要点。在导学部分,以高丽国献《灵枢经》的历史故事[8],引出医学对于国家兴盛和国民健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目前抗疫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使命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中医治法特点,展示中医学的仁心仁术和“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的基本思想;以《大医精诚》结束导学内容,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绪论正文部分分节录制线上课程,在课程内容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并且均以《大医精诚》为结尾,在开课之初使学生诵读经典,反复进行医德医风教育。
阴阳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部分:用学说起源来介绍中医学说理论及其发展,将古典哲学与中医学结合,充分体现中医学的唯物主义辩证观,突出中医学的思维特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将中医药自信教育融入教学过程是适应新时代高等中医药院校思政工作新形势、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新突破、选择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视角、形成思政课程改革新思路的需要[9]。在养生与防治部分,以《内经》选文导读开篇,引导学生接触中医学经典著作,领略祖国医学的成就和博大精深,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汉语言之美,通过对传统文化、哲学和中医学理论的学习,提升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环节设置
教学设计内容包含语音微课/直播、多媒体课件、教材资料、补充阅读资料、习题、阶段性测试等,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的反馈,进行线上或线下答疑等。
①导学:为线上模块,录制教学短视频,课前组织学生观看。从岗位胜任力需求的角度介绍课程目标定位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课程特点和学习目标;同时,介绍线上学习的特点,帮助学生适应线上学习。
②理论部分:分为两个模块。模块1为线上线下结合模块,制作教学视频、微课或多媒体课件等资料,发送至线上平台,进行核心知识点解析。以导图、图示、图片等方式展示核心知识点,同时根据本模块任务,设置2~3个讨论题,用于线下授课时的讨论;线上模块2为理论详解,以录播或直播的形式呈现,用于纯线上教学,与线上实践活动模块配合使用。
③自学部分:为线上线下共有模块,以课外阅读和作业的方式进行,主要涉及了解性内容、课外补充内容、补充案例、推荐阅读书籍等。
④习题与答疑:为线上线下共有模块。电子版习题发送在网络平台,根据习题反应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以讲解、小组讨论、抢答、辩论等形式进行授课。
⑤测试试卷:为线上线下共有模块。所学知识不及时复习便会遗忘,本环节主要通过试题的方式及时回顾和复习所学内容,用阶段性测试的方式对所学内容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测试内容根据课程进度循环滚动。
⑥实践活动:根据各章节内容,分别设计线上和线下两个模块。如体质章节可设置实践活动“体质调查方案设计与体质调理”,线上教学活动项目为“家庭成员体质测评与调理方案”,线下教学活动项目为“社区居民体质测测评与调理方案”,分别匹配线上和线下模块。
2 教学组织
采用大班、小班相结合、班级与小组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班级的培养方向,组织不同的活动和实训课程。班级再分小组。班级由辅导老师负责,各小组由组长负责。
3 衔接
任昌荣[10]对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以应用型本科层次教学为依托,以具体的课程为例,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探讨,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杨永洁等[11]采用线上问卷的方法,调查分析了青岛大学医学部354名教师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状况。结果显示62.43%的教师表示在此次疫情之前未开展过线上教学,且34.75%从未参加过线上教学培训;25.99%的教师表示线上教学不能调动其教学积极性;55.37%的教师表示线上教学不能与面对面授课一样与学生互动;31.92%的教师表示线上教学不能达到其预期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更加认可课堂面授的教学方式。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模式比较显示:以显性知识传授为主、隐性知识传授为辅的识记类课程,可以采用以线上教学为主、线下教学为辅的模式;对于实践为主的课程和需要更多的协作、团队学习、手把手辅导的课程,还应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模式,线上教学模式无法完全替代线下教学模式[12]。因此,线上线下课程的衔接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3.1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根据授课进度和反馈,中医基础理论部分线上线下衔接,主要为知识板块和实训板块的设计与衔接。
对于以记忆和理解为主的核心知识点,以语音课件、微课、在线直播,或互动区讨论等方式进行,实训部分,以课堂活动的方式进行,课堂活动分为线下活动板块和线上活动板块两个部分。
3.2 线上线下内容转换
要做到线上线下任意转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将教学内容模块化,设置线上、线下两种版本,可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随时转换。教学环节设置中,线上部分在线上完成,线上线下共有部分分别设置线上版和线下版,分别匹配线上和线下实践活动和实训课程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启动不同的模块组合。
以体质学说为例,线上课堂活动为“家庭成员线上体质测评及体质调理方案”,线下课堂活动内容为“社区或某专业大学生体质测评及体质调理方案”。如此,便可做到线上线下的衔接与转换。
4 考核方式与教学评价
4.1 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基础。因此,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现在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对此进行分析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13]。
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下,考核方式和教学评价必然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考核方式需要根据线上教学所设置的内容和环节来设计。评价教学指标主要从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能力测评三个方面进行。
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测评主要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三个部分,这三个方面均包含线上、线下两个部分。其中,作业包含习题、阶段性测试、自学材料阅读等。
②学习结果:学习结果测评主要包括笔试、口试和操作三个部分。其中,笔试主要考察理论知识;口试主要考察语言表达、思维和应变能力等;操作主要考察操作是否标准、规范。
③能力测评:能力测评主要通过实训项目来完成。实训主要包括校外实训和校内实训两种形式。校外实训按照所在实习单位要求开展,独立完成项目考评由自评和带教老师评分组成;合作完成项目由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带教老师评分组成。
在大规模线上教学的情境下,从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以及能力测评三个维度设定评价指标,优化和完善线上线下衔接的教学评估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2 期末考核方式
①平时成绩:包括自主学习内容、课堂发言、讨论、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测试结果等,占比30%;
②理论考试成绩1:可考3次,以最高分为本环节最终成绩,占比40%;
③理论考试成绩2:为能力要求考核,借用公文筐测试的形式设计本模块,将需要考察的内容加入具体情境,按模块设定考试题目,以理论辨析、案例分析、答辩等方式进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考试模块,占比20%;
④实训操作部分(项目化):提前2~3 周公示个人项目和小组项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选择小组项目者按要求自由结合成小组。个人和小组项目均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分为该模块成绩。个人完成项目以个人所得分数为本模块最终成绩;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用小组平均分作为个人基础分,根据贡献程度的不同确定权重,基础分和加权分之和为个人最终成绩。占比10%。
5 存在的问题与探讨
以计算机和教学软件为载体承接线上部分的内容,要求教师具备网络授课的能力。线上线下相互转换模式的建立和实施,要求任课老师精熟课程内容,并且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设置不同功能的模块。
姚金雨[14]的研究显示,注重高职院校整体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必须着力于教学团队建设,以及系统层面教学团队建设的改革与创新。线上线下活动的开展,需要为班级和小组匹配相应的辅导老师;无论是教学还是实践活动都需要教师团队的密切配合,因此,教学团队的组织与建设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教师团队联合开展教学活动,对于教学组织和管理以及绩效考核方案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我国“双一流”建设的评价标准不是“绩效”的价值取向而是“效能”的价值取向,“效能”的价值取向重视大学教师内在的积极性、大学特性及其积极作用的发挥[15]。因此,在新的环境背景下,对于教师绩效考核,也应逐步向“效能”价值取向过度,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和积极作用。
绩效评估体系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问题,将绩效评估的相关理论与过程导向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结合,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评估的一个新视域[16]。在绩效和薪酬设计上,可考虑采用团队绩效和团队薪酬模式替代目前的个人绩效和薪酬模式,这方面的内容会另外专门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