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和推广的对策及建议

2021-01-03刘晓超董延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企事业证书职业院校

刘晓超 董延军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教育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我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职业教育人口数量及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体系,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职业教育做出了较大贡献。国务院于2019年2月份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提出将实施的1+X证书制度为全体职教人提出了新课题、新使命。

1 推行“1+X”证书制度的重大意义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事业单位需求的人才除了要有学历证书外,还需要有1个或者若干个X个职业技能证书,学历与职业能力并重,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推行“1+X”证书制度有重大的意义。

1.1 深化职教改革,完善职教制度体系

我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就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X证书制度将能够积极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新的专业设置、重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事业单位对接设置新课程标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重构教学内容等深化了职教改革,完善了职教制度体系。

1.2 重构职业教育标准,贴近社会需求

1+X证书制度的实施,加速将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融合,依托企事业单位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按照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使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事业单位真实需求更加贴近。

1.3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共育人

参考“双元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商、共研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产教融合机制,校企双元共育人。

1.4 创新培养评价模式,提高育人质量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1+X证书制度,就是将职业技能技术培训融入到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加速人才培养的实践性,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其次,在人才培养及评价方面,实施1+X证书制度,将企事业一线标准融合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人才评价环节更充分地体现出职业岗位能力导向的考查要求,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职业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1.5 对接行业标准,促进人才质量提高

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是推进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有效行动,可以有效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其重大意义体现在各个层面,在人才培养方面对接行业职业标准,促进人才培养职业化、技能化,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 “1+X”证书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正因为1+X证书制度是一种新型的职业教育制度,所以在开始推广阶段难免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现有问题如下。

2.1 1+X证书制度处于起步未完善阶段

1+X证书是一种新型的证书,各方面有待探索发展,社会评价组织参与机制不明确,院校参与机制不明确、证书考核机制不明确、证书收费不明确、企业参与机制不明确等等问题,“1+X”证书制度仍需要结合国内当前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开展大量的探索研究和试点。

2.2 1+X证书的参与方利益博弈不平衡

“1+X”证书制度与各参与方如各级政府、评价机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以学习者为纽带构成了复杂的利益关系,各级政府虽然重视人才的培养。但培训评价机构、企业行业组织最直接最现实的目的是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目前看,参与方利益博弈不平衡。

2.3 地区教育资源及教育发展不均衡

教育资源是保障各地区、各类型职业教育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能够较大方面影响各个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实力和水平,经济发达省份投入教育资源较多,但中西部经济不发达省份教育资源投入相对不足,相对应的会造成1+X证书制度在全国范围的推广速度不均衡。

2.4 对政策理解不够,培训效果欠佳

“1+X”证书制度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一些职业院校、企事业培训评价组织尚未及时认识到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些培训评价组织对行业领域最新技术、最新规则尚未掌握,培训评价不规范,培训内容陈旧,观念尚未理顺,导致培训标准不统一、效果欠佳,同时“1+X”证书培训的方方面面合力不够。

2.5 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相对滞后

高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谁掌握高新技术比较早,谁在高新产业方面布局超前,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否则就容易受到压制。从这个意义上,1+X证书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必须紧贴企业最新技术、最新工艺、满足企业、社会对培训人才的要求。

2.6 “1+X”证书双师型师资匮乏不足

从1+X证书开始推广以来,部分培训评价组织对于学校的师资培训不过关,或者部分职业院校还相当缺乏双师型教师。因此,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师资的短缺成为推广1+X证书制度的瓶颈。

3 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和推广的对策及建议

1+X证书制度融入了劳动精神教育、劳模精神教育、工匠精神教育,对于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学生终身学习体系有重要意义,我们从政府、学校、企业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3.1 政府方面:建立沟通机制,完善认定体系

(1)建设沟通合作平台。首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建立企业和学校双方的互选平台,互选平台上及时发布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人数、培养目标、实训基地等信息,企业及时发布有关实习岗位、所需专业人员等,这样校企合作中的两个主体的信息可以互相沟通。其次定期开展校企合作交流会。对于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在线下及时沟通,针对校企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共同探讨,将“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

(2)完善“1+X”证书制度体系。教育部门主导重新建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积极吸引优秀企事业单位参与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鼓励学生通过“1+X制度”及一体化人才贯通培养通道,提高学历,提高技能,构建完善的“1+X”证书制度体系。

3.2 学校方面:优化师资队伍,完善课程体系

3.2.1 加强高水平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技能型师资队伍关系着1+X证书学员的培训质量,职业院校教师要在培训评价组织的帮助下,及时参加培训,省培、国培及企业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达到评价组织的要求。

3.2.2 对课程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置

针对1+X证书进行课程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科学设置,X中的培训课程完全可以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边,从而达到书证融通。在制定所需课程及人才培养方案时候,完全可以请企业、评价组织参与进来,培养方案紧贴企业实际,做到培训合格的人员到企业能做到无缝衔接,可以满足岗位需求。

3.2.3 完善考核制度

在1+X证书考核过程中,职业院校全程的培训按照企业及评价组织要求进行,考核过程中企业和评价组织全程监督,达到考核和监督两层皮,落实考核要求,提高证书的含金量。

3.3 企事业单位方面应积极深入参与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都是重要的一环,为了更顺利的开展1+X证书人才培养,企事业单位应从以下方面改进。

3.3.1 增强参与校企合作的意识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员工)忠诚度较高,稳定率较高,这减少了离职员工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企事业单位还可以从税收方面得到政府的补贴,可谓一举多得,而且从长远考虑,企事业单位参与校企合作可以节约人才培养成本、增加经济社会价值。

3.3.2 发挥校企合作主体地位

企事业单位发挥主体地位作用,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或者其他资源,可以提高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满足企业需求。

3.4 职业院校“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方案

职业院校如何顺利落实开展有关工作,是“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提出优化建议如下。

3.4.1 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候,要对院校所在省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进行调研,结合行业发展进行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项目任务为导向,课程融合为目标,理论与实践共同提高为理念,在人才培养上按照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核心能力进行,把1+X证书培训内容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3.4.2 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设置以教学内容+实践能力+职业等级证书融合,职业院校应从行业企业处了解企业工作岗位所需核心能力,制定专业核心课程,积极开展职业等级证书培训与考试,同时可以书证融通,“以证代考”方式,进行考核,或者也可以用职业技能大赛所取得的获奖证书代替考试。

3.4.3 政、企、校三方协作

职业院校承担着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人才培养模式都是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善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共同协作1+X证书制度的推行实施。

由此,我们认为1+X证书制度是一项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全新的制度设计,1+X证书是一种新型证书,不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翻版;1+X证书制度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企事业证书职业院校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责任要素及功能分析
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研究
收录证书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发力提高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做优做强工会企事业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