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以绩效为导向的国有企业文化

2021-01-03文|林

企业文化 2021年36期
关键词:导向考核建设

文|林 峥

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是企业可持续创新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分析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显露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而从绩效目标导向的角度,试图调动员工积极性,完成企业文化的影响渗透,使得员工认识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形成追求卓越的工作思维与价值观念。

一、创建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的研究背景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和主旋律,人是企业活动的中心。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是企业可持续创新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因此,在国有企业积极落实劳动、人事、分配等“三项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绩效激励的“指挥棒”作用,并在公司内部打造良好的绩效文化,激发全员工作热情,使得各岗位员工均能够将公司发展与个人需求结合,促进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相对稳定的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本质上是企业职工集体认同且能够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态度。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文化自身的分析、提炼、整合、调整和重塑,打造的重点应关注企业管理氛围推进,深刻分析不同发展阶段下,企业文化是否能够与企业发展需求及社会发展趋势相契合,同时,推进将人才开发管理融入绩效文化建设,将绩效与员工的工作、生活需求联系起来,使得员工能够将不断提高工作绩效作为核心目标,实现用文化推动工作效率。

从绩效目标导向的角度来看,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需要通过运用激励、公平、人本管理、管理者自身表率行为等多种方式,研究达成任务目标的全方位因素,分析企业环境、团队和任务对员工的多样性影响作用,从而完成企业文化的影响渗透,使员工认识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形成追求卓越的工作思维与价值观念。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显露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导向不够实

1.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缺失。传统文化讲究“和为贵”,这种不得罪人的文化沉淀反映到工作中,就是充当老好人,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由于人员流动少,在绩效考核时,往往管理者对被考核者难以进行批评性评价。国有企业“重资历、轻能力”的思维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从而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工作认知。因此,企业要使绩效管理体系得到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必须建立一种绩效导向的文化氛围,必须把涉及“人”的各项决定,诸如岗位安排、工资报酬、晋升降级等,看成是一个组织的真正“控制手段”,将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向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表明,管理层真正需要的、重视的、奖励的是什么,必须通过绩效文化改变员工认知,从而引导其工作行为。

2.员工价值观的引导不足。公司在深入员工内心引导员工价值观调整方面,一定程度上缺乏刚性手段。员工的个人目标与公司的整体目标存在一定差距,这种思想上的差异性不可避免。譬如,公司积极组织参与街头执勤站岗等社会公益活动,是公司彰显社会责任的表现,但与员工个人没有任何利益关联。因此,在要求员工为企业积极作出贡献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员工的付出与应得的回报。只有让员工认同公司的社会价值,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才能促使员工不断调整自己原有的价值观以与企业精神相契合。

3.绩效管理的标准难以量化。在推进执行能力建设方面,干部员工行为规范落实情况缺乏量化标准。在制度标准建设中,缺少操作性强、具有约束性的量化的考核标准,参加活动以及日常表现记录不全,工作任务量化不够清晰,实行目标考核,对员工完成的工作量多少并不能如实反映,如员工管辖的客户数量、管理内容、工作难易程度、时长等因素在考核上没有差异。因而不能准确衡量员工履行义务和作用发挥情况,对员工的评价更多的是感性。还需要进一步体现“按劳分配”的分配理念,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唯才是用、人尽其用,才能切实加强执行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激励不够活

1.分配机制多元化应用存在局限。在分配机制多元化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存在平均主义倾向,容易引发不同部门间工作量有差异但拿平均,同一部门内能力强的员工多干但拿平均,事务性工作员工和创新性工作员工拿平均,新员工和老员工薪酬差距小等问题。事实上,平均主义倾向看起来“人人有份”,实际上正向的激励作用十分有限,相反还可能会因不公正产生“奖懒罚勤”的负效应。公平作为员工的一种心理感受是薪酬满意度的根本,将员工实际付出和工作成效紧密挂钩,重视员工个体差异,合理地拉开差距才是真正的公平。

2.激励体系的综合化程度不足。总体看,国有企业仍较为依赖岗位目标对员工进行管理,十分重视对员工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忽视了对员工岗位工作以外积极行为的认可。比如,为赶工期推迟下班、节假日主动加班、维护公共卫生、节约用电、解决本职工作外的工作难题、排除安全隐患等,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从激励有效性角度,还需进一步深化完善激励的内涵和手段。处理好日常激励和专项表彰奖励之间的关系,将荣誉表彰与干部政绩考核、干部提拔任用挂钩,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式的日常激励方式运用。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协调不够准

1.活动和任务推进的系统性有待提高。客观上,在组织社会类、公司类活动和任务时,与中心工作或员工本职工作结合度低,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单一、创新不够的问题,不能顾及员工手头工作情况,导致多项活动“撞车”,同时各部门、各单位不同程度存在任务集中在少数人身上的现象,加重了这类员工认为公司活动可有可无,手头工作忙不完,公司活动是负担的思想;主观上,个别干部员工缺乏大局观、集体观,存在自转现象,参加公司活动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个别党员没有发挥党员先进作用。

2.内部互动与交流有待加强。公司上下级之间还未创造出无缝沟通的文化氛围。中层领导作为绩效经理人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大部分人关注的重点还是停留在考核阶段,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对员工的沟通辅导及反馈改进、成长及培养等方面的关注度不高。而不论是制定绩效计划、对绩效计划的实施纠偏、绩效评估、反馈面谈等每一环节都离不开中层领导和员工双方的互动沟通。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沟通给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强化文化认同。

三、创建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的目标

以绩效为导向,着力提升国有企业文化的“三个目标”:一是着力提高企业文化渗透度,提高活动出勤率、有效性、创新贡献度,增强企业活力;二是着力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提升队伍的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着力推动员工日常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提升干部员工执行力。

(二)创建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的对策研究

1.以创建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为目标,打造“一把手”工程,加速企业提质增效,促进企业文化实起来。西尔斯公司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如果员工对顾客的态度能够改善5%,那么顾客满意度会提升1.3%,企业绩效则会提高0.5%。这充分说明,员工在向客户传递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树立并提倡激励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文化落地,将统一的企业文化认知认同和落实情况作为人才招聘、日常薪酬绩效考核、干部选拔和评选先进典型的标准之一,并纳入“四好”领导班子建设。

2.以强化绩效过程管控为重点,突出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设置,细化完善正面行为和负面行为梳理清单,促进企业文化准起来。一方面通过设置“基准分+突出贡献加分”的考评方式,解决部门考核指标差异较大、业绩横向不可比的问题,使不同属性的部门均有获得正向激励的途径;另一方面,强化负面量化考核,制订细致的减项扣分标准,动态调整负面清单内容,推动被考核人员严守安全红线,减少日常工作差错,引导并固化员工行为。

3.以运用技术工具为手段,优化多元化的场景应用,丰富激励机制新内涵,促进企业文化活起来。以员工行为对企业做出的贡献为核心指引,从企业文化、创新研究、社会责任、部门协作、素质提升等场景维度出发,创新激励内涵,构建员工贡献度积分管理新模式。通过操作性强、具有约束性的量化考核标准,对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行为贡献进行量化积分管理,构筑员工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升机制。同时,实施分层分类分岗位激励机制,在采取多元化激励方式上加大力度。

猜你喜欢

导向考核建设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内部考核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