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登政府《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解读
——基于话语分析的视角

2021-01-03刘博怡

情报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语料库隐喻指南

刘博怡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南京 210039)

0 引 言

美国总统上任满1年左右一般会循例发布国家安全战略,但拜登总统上任仅一个多月即在3月3日发布关于国家安全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指南》(后文简称《临时指南》),足见其急于对美国国家安全形势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评估,并提出新执政团队的判断和政策,以便为各部门和机构制定正式的国家安全战略提供指导。自《临时指南》发布后,国内媒体纷纷发表社论解读,如中美聚焦网称其为“简化版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轮廓初现”[1];澎湃新闻推出系列稿件,对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的走向和影响进行初步研判[2]。学界大多采用内容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等方法,结合拜登及美国外交与国家安全团队发言,以及近几届美国政府国家安全战略,勾勒出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方针与发展方向[3],或对比美国前两届政府,预判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走向及对我影响[4]。

战略指南从属于战略文件语类,主要作为政府评估现有政策和制定新方针的指引。决策者在战略文件中阐述当前的国家安全环境,评估国家面临的机遇与风险,预测事态的未来发展趋势。情报的主要职能是优化决策[5],因此对战略指南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了解和预判对象国战略意图,为本国战略决策提供辅助。通常在研究战略文件时,分析人员主要从内容层面对战略文件进行解读,而战略文件属于政治话语类型,其中包含了宣传类话语的普遍特征,政治话语所具有的说服性特点要求其在话语中“注入”证据、权威性和真实性,这个过程被称为“合法化”[6],因此需要高效、细致地使用语言,从而使其话语合法化,并说服读者接受特定的战略观点。鉴于其语言使用特点,决策层所发布的战略指南可以成为话语分析的对象。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解读《临时指南》和其他参考语料文本,从话语使用中发现新特点和新规律,对现有拜登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研究进行补充。

1 话语分析是情报分析的重要工具

情报分析就像其他领域的工作一样依赖于话语,并由话语塑造[7]。近年来对情报分析及话语研究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呈上升趋势,成果散见于语言研究和情报研究刊物。以下对有代表性的情报话语研究进行概述,侧重对研究采用的不同话语分析方法及实现的分析效果和结论进行综述和评价。

Buluc[7]对情报产品制作中可能出现的失误进行分类,分为情报分析人员认知局限相关的失误和话语本身相关失误。作者论证了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有助于减轻上述情报失误对情报分析过程的影响,并基于批评话语分析对情报分析人员提出应对情报失误的机制和方法。该研究着重于情报失误的规避,主要从理论层面讨论批评话语分析与情报分析融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缺乏从实证层面出发的案例论证。Zhang等[8]以美国情报机构发布的7份关于中美关系的报告为例,通过认知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其中出现的语言策略和认知偏差,以及报告如何建构“现实”以影响决策者。作者将批评隐喻理论(Critical Metaphor Theory)、概念融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和话语空间理论(Discourse Space Theory)结合建立分析框架,尝试从语篇的不同方面对报告语篇进行全面分析。该研究聚焦认知语言学的方法,侧重于对该特定话语分析理论适用性的论证。张辉等[9]运用认知语法相关理论,分析情报话语中情报分析者/写作者的偏好和倾向性,以及他们对所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判断。作者的研究表明认知语言学可以成为情报分析方法中有效的分析工具。刘文宇等[10]和宋改荣等[11]运用话语空间理论和趋近化理论(Proximization Theory),分析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所建构的话语空间,及其对中国的消极定位,以使其国家安全战略合法化。韩娜等[12]、王守都[13]对目标情报话语自建小型语料库,通过语料库辅助话语研究(Corpus-assisted Discourse Studies, CADS)的方法,使用语料库工具进行词频统计(word-frequency counts),以找出情报话语中的主题词、高频词、话语韵等。研究者利用大数据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归纳目标情报话语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对特定事件的总体趋势和大致走向进行判断。

以上综述表明,话语分析可以在三个方面成为情报分析的重要工具:一是质化或量化地解读情报话语本身;二是揭示情报话语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机制;三是预估判断情报话语所述事件。然而现有研究或是注重语言学话语分析方法的适用性论证,实例分析部分未能紧贴决策需求,缺乏情报支援决策的意识[14];或是致力于对特定情报和局势的预测和研判,使用的话语分析方法较为有限。本文尝试融合话语分析在情报分析中发挥的以上三方面作用,通过话语分析的多样化视角解读关键战略话语。

2 对《临时指南》的话语分析方法

话语分析不是单一的某一种研究方法,话语研究者可以利用大量正式的、描述性的、民族志的、实验性的方法或者是其他方法[15],不同分析方法的侧重点和适用领域相区别,例如批评话语分析致力于揭示文本隐藏的权力和意识形态因素;社会语义框架针对社会实践的参与者、行为等要素,研究他们在具体语境中如何被呈现;语料库方法可以对大量文本进行统计量化分析。因此,针对不同的话语研究对象和主题,可以综合采用不同的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使之效用最大化,为不同层面、各个角度的情报分析目的服务。

本研究以美国拜登政府《临时指南》战略文件为主要语料,同时参考拜登在总统竞选时及胜选后的公开讲话作为网络开源语料库(Factba.se),及其内阁成员(拜登在2020年11月24日宣布内阁关键人选时表示,“本届政府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关键职位的提名”“该团队将确保我们国家和人民安全”。本文选择与美国国际安全联系更紧密的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国家情报总监海因斯(Avril Haines)、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三人的公开讲话,共计39 810词)的公开讲话等其他文本自建小型语料库。研究综合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上述文本进行质化的细读和量化统计分析。通过语料编码和话语识解,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此外还特别针对中国相关话题进行了分析。具体研究思路围绕话语分析的三种方法展开:

一是批评隐喻分析(CMA)。隐喻是一种典型的修辞手法,因其强大的说服力[16]而常用于政治演讲等修辞性和议论性的语篇中。CMA是隐喻分析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揭示语言使用者隐藏或无意识的意图,适用于对目标文本的整体性和概略性分析。Charteris-Black[17]提出了与具体语境相关的隐喻话语模型,其中针对政治话语提供了若干隐喻类别。结合隐喻识别过程[18]可以发现《临时指南》涉及旅程、建筑、舞台、冲突四大隐喻,由此得出拜登政府对国家安全环境和安全前景的总体把握。建筑隐喻与旅程隐喻在概念上是相关的,因为它们都是朝着预定目标分阶段进行的活动。在建筑隐喻中,政治家的行动被概念化为建筑工人的建造活动;而旅程隐喻中,政治家行动的目的被概念化为旅行者的目的地。二者的预定目标,即建筑落成和旅程终点一般都有正面的社会价值。Hunston等[19]指出,正面的事物有助于实现目标。因为目标具有社会价值,建筑和旅程隐喻往往是对本体的积极评价。舞台隐喻在战略文件中,往往将国际社会看作是各个国家扮演不同角色的舞台,可以对目标国家进行正面或负面描述,以此突出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身份和地位。由于政治与战争冲突具有相似的行动结构,政治讲演者常常使用军事类隐喻[20],政治文本使用冲突隐喻的目的在于强调斗争和对抗。

二是社会行为者网络(Social Actor Network)。所有话语都将社会实践重新置于语境中,即话语是对社会实践的语境重构[21]。社会行为者是社会实践的参与者,在社会实践中扮演特定角色并发挥特定作用。社会行为者语境重构的选择由特定动机驱动,反映隐藏在社会实践本身和相关语境重构实践中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影响。van Leeuwen[22]从社会语义的角度探究社会行为者以何种方式再现,并建立了以社会学为基础的分类方式。中国(China)作为社会行为者,被置于《临时指南》的具体语境中进行再现和重构。经统计,《临时指南》中涉及中国的小句共21处(其中China共15处,Chinese共3处,Beijing共3处)。逐一对涉华小句进行分析,找出《临时指南》所使用的社会行为者再现策略,其中,角色分配策略考察社会行为者作为主动的施事者一方,或是作为被动的受事者再现;联盟/分离策略考察某一社会行为者是否与其他社会行为者共同出现,从而形成联盟,或反之,将社会行为者与其他行为者分离;身份识别策略通过人际功能的评价意义对社会行为者进行评价。通过分析上述再现策略可以得出拜登政府的部分涉华战略意图。

三是语料库辅助话语研究(CADS)。CADS属于语料库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指的是研究语言作为交际语篇的形式和/或功能,在分析中使用了计算机化的语料库。CADS的目的是在所研究的话语类型中,揭示我们可能称之为非明显意义的东西,也就是肉眼无法轻易看到的意义[23]。在分析过程中,CADS能够以语料库分析技术对大规模的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再基于文本语境通过细致的定性话语分析检验定量分析结果并形成新发现[24]。本研究采用词频、主题词、索引分析等语料库技术[25]对《临时指南》及参考语料的关键词、高频词、词丛以及相关词汇语法选择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再结合定性分析找出拜登政府对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的塑造手段及其对华具体举措。其中,关键词采用统计效应值(effect size)排序,相比于单纯统计目标文本中出现频次最高的高频词,该方法比较目标文本与参照语料库,得出相较于参照语料出现最多的关键词,避免了虚词的干扰,能更加科学地反映出《临时指南》的真实关注重点;词丛功能[26]对关键词及其左右共现的词生成列表,可以发现关键词的上下文以及与关键词共现频率最高的相关词,这启示我们拜登政府对重点领域的关注方向。

3 对《临时指南》的话语分析结论

综合运用三种话语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解读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意图,得出结论如下。

3.1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目标

3.1.1 对美国国家发展前景持“积极正面”判断 《临时指南》涉及建设(build)13处、结构(structure)1处,共14处建筑隐喻,涉及领导(lead)8处,移动(move)2处,共计10处旅程隐喻。例如:

We will also continue to build partnerships in Africa, investing in civil society and strengthening long-standing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nections.(我们还将继续在非洲建立伙伴关系,投资于公民社会,加强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We will lead at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king to reform and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我们将领导世界卫生组织,努力改革和加强该组织。)

上述例句说明,拜登政府将与非洲国家建立伙伴关系比作一幢建筑,将领导世卫组织视作旅程目的地,可见对其前景十分看好。在《临时指南》中,涉及的建筑隐喻本体包括美国经济基础、伙伴关系、疫情预备能力等,旅程隐喻本体包括参与世卫组织、争取国际领导地位等。对于这些隐喻,只要实现的目标本身是积极正面的,其内涵就暗含对未来政策走向的积极评价。因此拜登政府对国家发展前景整体态度积极,认为美国在经济、卫生等领域能够最终实现所述目标。

此外,建筑和旅程隐喻都隐含了在进程方面需要耐心。因为建造一座建筑或是踏上一段旅途都需要时间和精力,因此在拜登政府的认知中,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付出时间和努力,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目标,所以会保持相当的战略耐心,不会急于先发制人或贸然采取行动。

3.1.2 对争取世界领导地位展现“强势斗争”决心 在旅程隐喻中,“移动”(move)等关键词常用于描述特定目标进展的一般方式,《临时指南》主要涉及时间上的进展,需要快速行动,如:

We will move swiftly to earn back our position of leadership in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join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tackle the climate crisis and other shared challenges.(我们将迅速采取行动,夺回我们在国际机构中的领导地位,与国际社会一道应对气候危机和其他共同挑战。)

例句表明,《临时指南》中的旅程隐喻进一步强化了拜登政府对“分裂世界”的社会认知:旅程被概念化为一种竞争,行进速度至关重要,以争夺行进队伍的领头位置。《临时指南》中隐含的战略斗争意图也通过舞台隐喻和冲突隐喻体现出来。

《临时指南》中出现角色(role)7处、位置(position)7处、行为(act)4处、舞台(stage)3处,共21处舞台隐喻。例如:

Russia remains determined to enhance its global influence and play a disruptive role on the world stage.(俄罗斯增强国际影响、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破坏性角色的决心依然坚定。)

Across a range of crucial issues -…effective global cooperation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require America to resume a leadership role in multilateral organizations.(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有效的全球合作和机构改革要求美国恢复在多边组织中的领导角色)

通过话语构建的国家身份都不会是客观的身份[27],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应对与一国的外交政策紧密联系。对比以上两个例句可以发现,舞台隐喻对国家身份的概念化表明美国的战略话语形成了一个自我(即美国)和一系列的他者(如俄罗斯),抑或是群体内部和外部的构建和两极分化[28]。运用舞台隐喻,突出他国与美国的差异可能给美国利益带来挑战。舞台隐喻还可以作为一种评价策略,发挥评价作用。上述例句中的形容词修饰可以对国家身份或国家行为赋予价值判定。因此俄罗斯被评价为“破坏性的”,而美国则是“领导”。据此可以看出美国的战略思维深受单极世界观的影响,采取单极观点定义威胁和提出战略,并积极寻求或创造对手,并最终击败竞争对手。

文中的冲突隐喻共21处,包括关键词保卫(defend)13处,战斗(combat)7处,以及部队(forces)1处,例如:

The United States will never hesitate to use force when required to defend our vital national interests.(当需要保护我们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时,美国将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

《临时指南》使用的冲突隐喻大多是在美国利益受到威胁时,意即当国家安全处于危险中,拜登政府将会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利益而实行对抗斗争的战略手段。

3.1.3 将“盟友重建”置于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地位 《临时指南》体现出拜登政府国家安全的关注重点和重视程度,不同研究对此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莫衷一是,缺乏定量的方法予以科学判定。本研究使用proant语料库工具[29],以取自不同主题的报纸文本、书籍以及政府文件的美国英语文本语料库BROWN作为参照语料库进行对比,按照统计效应值排序得出《临时指南》排名第一的关键词为“盟友”(alliances),表明拜登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方面的侧重领域首先是盟友关系。

在语料库中以“盟友”作为关键词检索,可以得到拜登及内阁对盟友问题的相关表述:

拜登提出首先从北约着手修复盟友关系;仿照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英国等盟友推出相似的倡议;在国际上联合盟友以限制中国。布林肯指出盟友是美国的“力量倍增器”,可以帮助其扩大国际影响。海恩斯表示将推动五眼联盟国家间的情报共享,避免重复工作。沙利文则强调赋权给一线外交官等工作人员,以推动盟友关系重建。

考察词丛关系可以发现,拜登政府的“重建”(renew)重点包括“国际合作”(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重建国际合作”也从另一角度印证了美国对盟友问题的首要关注,强调重新恢复与盟国间的国际合作。

3.1.4 小结 政治话语中,隐喻的选择和使用体现决策者的意识形态和战略意图,关键词排序则直接反映决策者的关注重点。CMA分析得出,旅程隐喻和建筑隐喻反映了拜登政府对国家安全前景的正面评价和战略耐心,而旅程、舞台和冲突隐喻则暗含其安全战略中,为了唯一的世界领导地位而进行的竞争和对抗。语料库关键词得出拜登政府对盟友关系的重视。美国对未来国家安全前景总体态度积极,判断为向好趋势,因此愿意付出耐心塑造积极的安全态势,将不会主动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手段。但意识形态使其仍保持单极世界的观点,维持竞争对抗性,不会允许一个有竞争力的国家出现,并挑战其作为唯一超级大国和国际领导的地位,因此仍会联合盟友扫除竞争对手以争得国际领导地位。对此我国应充分认识美国的“战略耐心”,做好与美国及其盟国长期全面竞争的准备。

3.2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基调

3.2.1 视中国为美国国家安全第一威胁 以China(中国)、Chinese(中国的)和Beijing(北京)为关键词,使用AntConc[30]对《临时指南》进行语料库检索。首先注意到《临时指南》中涉华表述共21处,而与此对应,涉及俄罗斯表述仅6处,且其中4处均与中国共现,其他国家实体在《临时指南》中出现的频数也远小于中国,可见在国家安全战略方面,拜登政府对中国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对其他国家。可以认为拜登政府视中国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头号威胁。该语料库统计分析结果也契合众多关于拜登政府对华战略研究的结论,以及拜登内阁的公开发言[31]。

3.2.2 强调美在中美关系及竞争合作事务中的主导权 分析发现在《临时指南》的21处涉华表述中,中国大多作为被动一方的受事者出现,占总数的八成,成为竞争、负责、合作等行为的对象。例如:

a. …we will also deter Chinese aggression and counter threats to our collective security, prosperity, and democratic way of life.(我们还将遏制中国,反击对我们的集体安全、繁荣和民主生活方式的威胁。)

b. We will conduct practical, results-oriented diplomacy with Beijing and work to reduce the risk of misperception and miscalculation.(我们将同北京开展务实外交,努力减少误解误判的风险。)

例句表明拜登政府在中美关系中,无论是对抗或合作均试图占据主动,在其认知中,中国总是被动接受的一方,美国主动挑起事端或提出合作,而中国被迫做出回应的状态已成惯常,美国主导中美关系走向和进展的格局仍将持续。

检索语料库可以得到拜登内阁的涉华表态,均体现出主动与我接触的意图:

与我合作方面,拜登政府认识到中美两国可能长期稳定共存,对此沙利文提出改变过去对中美关系的处理方式。布林肯指出可以与中国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全球卫生方面合作。美国于4月22日主办气候领导人峰会,邀请中国出席,以及中美发表《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显示了美国主动在气候变化方面与我合作的意图。

与我竞争方面,拜登提出美对华三大举措:投资科学研发,重建盟友关系,抹黑和干涉中国内政。为此,拜登和布林肯均表示美国应壮大美国同盟,利用国际准则限制中国。海恩斯表示美国情报界将支持拜登政府对中国意图和实力的长期关注,并为在中国内政等方面干涉和污蔑中国提供情报。美国商务部于2021年4月8日将7家中国超算实体列入“实体清单”予以打压,该举措显示美国在技术研发领域发力,遏制中国科技发展。

3.2.3 淡化我与盟友伙伴的合作力及影响力 在《临时指南》中,中俄两国(包括China & Russia和Beijing & Moscow)并列共现的情况共4次,在表面上似乎建构了一组“中俄联盟”。但由于《临时指南》并未以“联盟”(alliance)等关键词指代中俄两国的这种共现,因此这一联盟是松散的、暂时的,“仅存在于特定活动的关系中”[21],此处仅作为与美国竞争的对立存在,目的在于引发美国民众的忧惧情绪,以获取支持。拜登政府拒绝在正式文件中提及所谓“中俄同盟”,表明了美国不承认中俄的盟友关系,不愿促成中俄结盟。与之呼应,检索语料库发现,布林肯指出美国应劝说俄罗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印证了拜登政府分化中俄的意图。

另一方面,《临时指南》还试图分离中国与其邻国和贸易伙伴国,例如:

We will support China's neighbors and commercial partners in defending their rights to make independent political choices free of coercion or undue foreign influence.(我们将支持中国的邻国和贸易伙伴国捍卫自主政治选择的权利,不受胁迫和外国不正当影响。)

中国与邻国和贸易伙伴国因为地理位置相近和贸易往来频繁本应形成一种紧密关系,但《临时指南》的语境重构策略使其未构成联盟关系,反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立关系。拜登政府对我国与他国关系的话语构建,均从美国利益出发,其构建表面“联盟”的目的是争取政策支持,其分离联盟的意图是阻止我国扩大“朋友圈”,减弱我国际影响。

3.2.4 企图借助“污名化”操作建立反华舆论优势 当中国作为主动方的施事者,涉及的社会行为往往是负面的,在《临时指南》中被再现为从事不利于美国甚至世界的活动,其行为产生消极影响的负面形象。中国在《临时指南》中被再现为人格化的个体,针对中国的若干负面评价,通过不断复现给中国“贴标签”,以使美国对中国的斗争行动合法化。人格化是最明显的本体隐喻,使受众从人类的动机、特征和活动方面理解非人类实体的各种经验。拜登政府将中国以及中美关系重构为人类经验,以人际关系隐喻国家间关系,有助于《临时指南》的受众理解接受,也便于对华污名化,以争取民众支持。

为遏制中国的崛起,拜登政府可能继续通过与其盟友的一致行动,利用战略传播方式,批评我国的价值观,干涉和抹黑我国内政。沙利文曾在访谈中提及可以与某些国际组织合作,就涉华内政敏感问题统一口径[32],拜登胜选仅一个月后,有媒体即针对该问题询问外交部发言人[33],可见污蔑和打压中国的做法拜登政府早有预谋。

3.2.5 小结 针对拜登政府对华战略,选取社会语义框架中的社会行为者网络维度以及语料库关键词检索方法,分析《临时指南》对中国的语境重构策略和拜登内阁的相关讲话语料,可以揭示拜登政府在总体国家安全方面对我国的观点和态度。研究发现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作国家安全的头号威胁,将采取主动的战略手段,在中美互动中占据主导,在国际上分化中国,抹黑中国形象,减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对此中国应密切关注美国可能采取的分离和污名化手段,同时主动作为,摆脱被动应对美国合作或竞争的状态,冲破美国对我的污名化和朋友圈封锁,塑造良好国际形象以扩大朋友圈。

3.3拜登政府的国内重大安全关切根据统计效应值(effect size)排序得出《临时指南》排名前五的关键词为Alliances(盟友)、Workforce(人才)、Covid(冠状病毒)、Cyber(网络)、Renew(重建)。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曾指出,美国当前面临的最深刻的国家安全挑战是如何实现国内复兴[34]。排名前五的关键词反映出拜登政府对国内安全的优先考虑分别是人才、疫情、网络问题。这些关注在现有研究中均有体现[35],但未得出拜登政府对上述领域的重视程度排序。CDAS的方法有助于了解对美国最为重要的领域,以及美国对重点问题的优先关注次序,针对其重点关注提前做出应对准备。

3.3.1 人才 考察《临时指南》中“人才”关键词的词丛关系发现,“人才”词丛包括“国家安全人才”(national security workforce)、“人才多样性”(workforce diversity)、“技术/公共卫生人才”(technology/public health workforce),说明拜登政府意图打造多样化的人才队伍,吸纳技术、卫生等各领域的国家安全人才。

检索语料库关键词,找出拜登内阁关于“人才”的具体表述:拜登强调关注女性就业,投资科学研发,扶持小型企业;布林肯和沙利文均提出对人才的包容,以及人才的无党派性、多样性、公平性;沙利文还提倡提升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美国财政部于4月7日宣布“美国制造税收计划”以税收激励新的研发投入,该举措显示美国意图大力促进本国创新研发,提振人才创新能力,以应对中国崛起。

3.3.2 疫情 《临时指南》关键词“冠状病毒”(covid)对应的美国国内关切是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美国国内疫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危机。词丛显示拜登政府担忧由新冠病毒带来的民族主义和本土主义趋势,疫情可能加速国内其他问题恶化,以及持续威胁的公共卫生和经济危机。在疫情应对方面,检索语料库关键词得到拜登政府应对疫情的表态。海恩斯和沙利文均表示要发挥情报界的独特优势,更直接地参与疫情防控;拜登和布林肯则提醒美国在应对国内疫情的同时处理其他国内问题,并提出美国要领导全球抗疫,意图利用世界性疫情危机争得国际领导地位。

3.3.3 网络 关于网络问题,《临时指南》词丛分析显示拜登政府的关注包括“恶意网络行为”(malicious cyber activity)、“网络威胁”(cyber threats)以及“网络盗窃”(cyber theft)。对此,拜登提出美国应参与制定国际网络准则,以便在其中融入符合美国利益的价值观,提升网络问题地位,要求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和私人机构合作来应对网络攻击。海恩斯将网络问题称作是现时威胁之一,情报界将予以关注。沙利文强调负责网络和新兴技术的国家安全事务副顾问职位,针对性地处理网络问题。

3.3.4 小结 本节使用的CDAS方法包括统计计量分析和语料库检索,为得出分析结论提供了定量的数据支撑和定性的语料例证,增加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分析认为拜登政府将在人才、疫情、网络等国内安全关键领域发力,以塑造美国国家安全环境。

4 结 论

话语分析作为情报分析的重要工具,可对战略文件进行质化和量化的科学解读,揭示其中隐含的观点和态度,从而预估判断未来战略意图和手段。拜登政府的战略意图和手段,在公开的战略文件和表态中均有迹可循,且言行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和一致性。本文以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作为情报分析目标,对其发布的临时国家安全战略文件及相关公开讲话进行话语分析。就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政策取向,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美国对未来国家安全形势总体持积极态度,将保持战略耐心而不会冲动行事。因此我国在充分认识美战略耐心的基础上,可以利用这一战略为我发展服务,主动与美国在气候变化、卫生安全、核不扩散等诸多领域加强合作。但仍需警惕的是,根深蒂固的单极世界观促使美国维持固有的竞争对抗性,以争得国际领导地位。其国内安全的重点关注领域在人才、疫情、网络等方面,拜登政府也将在这些领域积极作为,塑造美国竞争优势。

有鉴于此,拜登政府视中国为目前最大威胁,在中美互动中抢占先机,分化中国与盟友的伙伴关系,抹黑中国并制造反华舆论。这启示我们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努力扩大朋友圈,为可能到来的斗争和对抗做好充分准备。

猜你喜欢

语料库隐喻指南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活的隐喻》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