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需考虑学生学科辅导需求
2021-01-03熊丙奇
熊丙奇
务实的做法,要从现实出发,探索怎么能为学生、家长相对减负。从长远看,必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布《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试行)》。《计划》提出,搭建中学教师在线辅导云平台,鼓励教师组合运用一对一在线辅导、一对多在线辅导、问答中心以及微课学习等四种形式开展在线辅导。计划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拓展到全市所有初中学生。
北京市这一做法,被舆论称为“官方补课”。在笔者看来,北京市此举确实是从现实出发的做法。在从严监管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之后,需要疏导培训需求,如果不加以疏导,培训就会转到地下、家庭。
对于“双减”,全社会应该有合理的期待,不能指望家长和学生在从严监管校外培训机构之后就自动“躺平”。当前,疏导学生和家长的学科辅导、培训需求,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是由教育部门、学校提供学科輔导服务。北京的“官方补课”就是由教育部门统一打造平台,并由财政买单,不需要学生家长掏钱参加辅导。
北京的这一做法,会不会在全国其他地方推广?从现实看,很有可能。但在其他地方建立类似平台,由于当地的财政实力原因,就可能会向学生收费了。而如此一来,就可能变为教育部门统一组织在线学科辅导,出现学生每周周一到周五晚上(甚至双休日、节假日)都参加在线辅导的新问题,学生的学业负担很显然没有减轻,而还可能因长时间进行在线学习、辅导,出现视力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注意。
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把校外培训转到了校内。笔者认为,这就要看相比于以前的“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学生的整体负担是否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以及家庭的培训负担是否减轻。10年前,各地教育部门出台最严“禁补令”时,笔者就明确反对,认为这是无视学生、家长的学科辅导需求的做法。可以说,最严“禁补令”加剧了校外培训热。因此,务实的做法,就是在暂时不能从根本上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的背景下,要从现实出发,探索怎么能为学生、家长相对减负。
日本也曾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宽松教育,实行五天授课,但是随后出现学生双休日到校外培训机构接受培训的现象,这既没有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增加家庭的培训支出,还制造了新的不公平与焦虑。从现实出发,日本有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采取六天上课的方式,这貌似增加学生的负担,但却整体减轻学生负担,学生有一天时间休息,而家长也不再都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2013年,日本统一恢复六天上课。而与六天授课对应的是,日本义务教育教师是国家教育公务员,政府加大投入保障教师的待遇。
学校要履行更多教育职责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首先需要增加对学校教育的投入与保障,其次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允许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包括课后服务、学科服务师资),不能把所有责任都加在学校教师身上,这会增加学校教师的负担,影响学校教育提质增效。
在学校履行更多教育职责时,也还会有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有差异化需求,但已经不会再有校外培训热了,这也就在升学竞争比较激烈的环境中,形成相对合理的校内与校外关系。当然,从长远看,必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数论,由此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及培训需求。这是“双减”最难啃的硬骨头。D4D601B0-1EE0-4F18-983E-BE08F7FB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