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现状的调研报告

2021-01-02吴亚吴海孙大富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策略

吴亚 吴海 孙大富

摘要:本报告调研中小学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现状,并对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说明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教育与实践的角度对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作相应的探究。探索防治中小学校园欺凌与暴力的有效策略,提高中小学预防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有效性、实效性。构建新时期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防治模式,提高防治中小学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教育的效率。

关键词: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策略

导言:近几年来,校园欺凌与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据教育部统计,仅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10日,各媒体就曝光了43起校园欺凌与暴力事件。在毕节实验区校园欺凌与暴力事件已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也严重摧残受欺凌者的身心健康,需要引起老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为了防治校园欺凌与暴力事件的发生,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九部门出台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2017年11月12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对校园欺凌与暴力作出了相关要求,但这一潜伏校园的“顽疾”仍无法根除,给受虐者的身理和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外,更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教育工作者理应对此展开研究。

一、调研的具体目标

本次校园欺凌与暴力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现状、成因,对学生的造成了哪些影响和伤害,如何减少校园欺凌与暴力事件的发生。为毕节试验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找出解决策略。

二、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法。课题组根据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设计了一份关于中小学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现状调查问卷,选取样本,选取毕节试验区的七星区、金海湖新区、赫章县的部分典型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力图使问卷调查体现毕节试验区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真实情况。

三、调研内容

从个人维度、家庭维度、学校维度、社会维度、等方面进行设计,问卷共设选择题37题。共发放问卷2039份,回收有效问卷2039份,回收有效率达100%。

四、调研结果分析

(一)个人维度

从以上几组数据来看:

在学校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调查统计中不难发现,女生之间发生欺凌暴力事件的比例远低于男生;由于素质的差异,农村校园欺凌和暴力发生率比城市高;从年级来看,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发生欺凌和暴力的比例大,尤其是高年级欺负低年级的现象多;从同龄人相处的关系来看,相处不融洽的青少年容易发生欺凌现象,反之则然;同样,性格内向的同学更容易被施暴者选择为欺凌和暴力的目标,一旦累积到一定程度也是施暴者;从成绩方面来看,往往成绩不好的同学容易产生欺凌现象,甚至有可能抵毁成绩好的同学;从喜欢的电视剧来看,喜欢暴力和战争的占15.69%,也是导致欺凌与暴力的原因之一;受网络游戏的影响,18.93%的中小学沉浸在游戏中,其中17.36%的同学喜欢暴力游戏,精神上的患得患失慢慢增强这些学生的暴敛情绪;从喜欢的小说来看,多数中小学生喜欢武侠、玄幻、恐怖或惊悚的小说,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若不能正视自己,逃避现实,慢慢地就崇拜反面角色,铸就欺凌与暴力的意识。

总的来说,施暴者平时的生活环境与习惯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在家庭中爱打游戏,看暴力整蛊电视,没有同情心,爱欺负弱小,将电视小说中的情节在学校予以上演,角色分配明确,都与家庭教育管理不善息息相关。

(二)家庭维度

通过对家庭维度的数据分析来看:

首先,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的孩子,由于长时间和爷爷奶奶居住在一起,隔代长辈过于溺爱,缺乏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此類学生相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出现暴力倾向,他们认为爷爷奶奶就算知道自己欺负了其它同学,不会惩戒,只会纵容,最终发展成校园暴力;其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生活在不和谐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亲遇到问题,喜欢用辱骂、暴力方式解决,受家庭的影响,孩子也会潜移默化的将家庭中的一些暴力手段用于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另外,当孩子犯错时,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更是直接导致孩子产生暴力行为的最直接的原因。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只管一顿暴揍,孩子遇到纠纷或者烦恼时,就会只懂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再有父母文化层次较低,疏于管理,不懂管教,平时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不过问,也会助长欺凌暴力事件的滋生。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家人的态度直接影响被施暴者和施暴者之间角色更换的可能。家长的放纵、抬头、打压他人的做法都会助长孩子的欺凌暴力行为变得胆大妄为。家长对欺凌暴力事件中犯错误的孩子的纵容,会使欺凌暴力事件施暴者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当同学之间闹矛盾时袒护子女是严重失职的监护行为。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去处理孩子之间的矛盾,只会使孩子无法掌握公平、正义,无法辨别是非。家长面对孩子犯的错,不会用法律去评判,只会使孩子成为法盲,面对他人的生命财产时,不会去尊重,相反的只顾自己的私欲,而不会在乎别人的感受,即使是最亲近的人都会采用暴力手段。

(三)学校维度

综合学校方面的数据分析可看出:

学校法制教育的力度也与校园欺凌暴力事件有直接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认可,尊重也直接影响学生对他人的态度。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纠纷时,老师处理事情的公平性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处事态度,遭遇不公平待遇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叛逆行为。学校对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以大事化小,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也会导致整个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发生的可能占比更高。及时处理,并通报处理结果,会在学生中形成震慑。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毕节市的校园内发生的欺凌暴力事件,主要有以下四种欺凌行为:排在第一的是语言欺凌占比52.88%。在这类欺凌暴力事件中,以当众嘲笑、取外号、耻笑对方缺陷、辱骂对方家人,威胁被施暴者说一些语言上屈服于施暴者的语言等;第二的是肢体欺凌占比22.33%。推撞、拳打脚踢以及抢夺财物等形式对弱小进行肢体攻击;第三的是社交欺凌占比18.33%。孤立、杯葛以及令其身边没有朋友等,是不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第四的是网络欺凌占比6.46%。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是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四)社会维度

从社会方面调查数据来看:

邻居之间经常吵嘴对骂,朋友与他人经常吵嘴对骂,都会使欺凌和暴力行为变得习以为常,无可厚非,甚至不以为然。校园内发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时,同学们大都选择避开,能出面制止和阻止的现象,微乎其微。同样遭到地方法律机关予以制裁的也难见两次。社区以调解的方式总是避重就轻。施暴者只要不造成太大的伤害,也总是每次都能获他人的谅解。社区法制宣传,群防联治也占比不高。学生家长法治观念淡薄,不懂用法律维护自己及子女合法权益。学生面对欺凌和暴力也不懂寻求师长帮助或报案解决,只能忍气吞声,从而助长施暴者有机可乘,严重者甚至无法无天。

总之,对中小学生的调研结果显示,毕节市实验区学校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现象不同程度的都有存在。学生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的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言语欺凌,二是肢体欺凌,三是社会欺凌,四是网络欺凌。而同一个体同时遭受两种以上欺凌的比重占比达到26.04%。

2.学生的冷漠直接助长了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当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发生时,同学会挺身而出阻止欺凌进行的占比10.5%。

3.老师的管理也存在疏漏。面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学校老师尊重学生积极处理的占比是84.55%,而不处理或不公平处理的占比是3.83%,对此类事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4.学校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管理制度和方案的建立健全还有待完善。学校对校园欺凌和暴力发生严格处理的比重是80.43%,不太严和一点都不严的比重是14.03%和5.54%,学校对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预防、管控、警示不够精准,实施力度不强。

5.家长的教育理念亟待转变,家长管理教育教孩子的方式方法还有待改进。学生在校发生矛盾,家长不知情和部分家长处置方法不当。

6.从社会大环境看法制宣传和普及的力度不够。有些学校、村组从未进行过法制宣传、安全演习。学生面对欺凌和暴力事件时,法治观念薄弱,不懂得使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甚至出现以暴制暴的现象。

7.家长、学校、社会未形成合力,没有共建好良好的育人环境、管理环境,监督环境、制约环境。特别是触犯法律的部分施暴者,过于迁就和保护,未让施暴者的处理起到警示、警醒、震慑作用。

五、调研反思

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时有发生且形式多样。防治校园欺凌与暴力重视力度不够,防治不够精准,教育不够到位,

校园欺凌和暴力破坏了人格平等,无视他人的尊严,剥夺了每个人在安全环境下的公平受教育的权利。侵犯了学生的身命健康权益,受教育权益,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因此,本课题组通过探究,提出如下解决策略:

(一)加强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树立大德育观,帮助学生树这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

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实效性,在教育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教育规律和把握恰当的教育方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鲜活的事例来对学生加以教育。如:高年级同学欺负低年级的小朋友该不该管?应怎样管?别人有困难应不应该伸手援助?同学间发生矛盾纠纷时应怎样处理才合适?等问题对学生进行导向教育。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是非观念。教师要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升化,提高素养,使我们的教育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1.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要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作為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内容来抓,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的特点设定合适的教育内容。逐步形成一套较系统的法制教育体系。要纳入教师考核。

2.学校应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校刊、班刊、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学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展切实可行的法律实践活动来增强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法律意识。如:以乡镇为主办单位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的法律知识有奖征文;邀请法律知识专家或法制副校长定期和不定期为学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促成学生对法律的敬畏意识,养成学生自觉遵纪守法,恪守社会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1.重视对家长的培训。目前,许多学校重视了对学生的培训,学校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花费一定的物力、财力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学生基本行为规范,便于学生用规范来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言行。但忽略了对家长的培训。许多家长在孩子有各种问题时,往往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导致了家长在教育和纠正孩子缺点错误时,方法过于单一或简单粗暴。因此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对家长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除了要让家长知道学校的规范外,还要向家长介绍学生即将面对的身心发展方面的困难及有可能出现的心理发展困惑。此外学校还要向家长提供一些解决孩子成长中困惑的策略和建议、方法,引导家长熟悉孩子的成长规律,并顺应此规律来帮助自己的孩子解决困难,健康成长。

2.强化家校沟通的针对性。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阶段,特别是小学和初中,是学生的第一和第二叛逆期,此时的家长非常需要学校对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的指点和帮助。这些特殊的时期,加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大。学校就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加大对学生和家长的教育和指导,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避免向暴力发展。对于减少和消除校园欺凌和暴力有很大的作用。

(四)加强心理教育,建立心理预警和危机干预机制

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逐步普及的今天,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都有了较为统一和清晰的认知,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都还比较缺乏。所以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学生的心理问题都难以得到长辈和老师的科学、及时的指点和教育。遇到困惑时,他们会因无助而采取自发性的行为,这就增加了他们的行为的不可控性。

目前,毕节市实验区已经在各级各类学校建设了心理咨询室,准备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缺乏结构性的支撑(如基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机构、兼职或专职的心理教师等),相当部分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难以向广大的教师、家长和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也难以即使体现对学生的心理预警和危机干预机制。

1.相关部门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研室,为学校培训兼职或专职的心理咨询教一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建设和考评制度,系统推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能从很大程度上减少和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发生。

2.建立心理预警和危机干预机制。通过此次问卷调查表明,虽然我区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并不多发,但偶发的欺凌和暴力现象仍有较恶劣的社会影响。再加上现在处于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加速,加大了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危害性。所以,要防治和较少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就需要有完善的预警和干预机制。为学校配置专业的心理软件,对所有在校学生展开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学校成立心理健康管理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或主管副校长任组长,对学生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对现有的心理咨詢师培训,建立起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就能形成健全的心理预警和危机干预机制,防患于未然,把许多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扼杀在萌芽之中。

(五)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还校园一片净土。这就需要地方派出所及综治部门等相关部门加大对娱乐场所,网吧等的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网络文化的净化力度和管理,加大涉黑涉毒势力的整治力度;学校层面要组织相关人员对校园周边的“三无”人员进行细致周密的排查,加大对家长、学生的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的发生。

六、调研感悟

总之,面对校园欺凌和暴力,未成年人是特殊群体,要以教育为主,适当运用惩戒,两者应配合使用,才能收到实效。我们应当狠抓预防,要从源头上铲出校园欺凌和暴力滋生的土壤,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配合协调,同时应明确各方职责,要做到各司其职,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收到实效。适当的惩戒是必要的,对学生的惩戒权不应仅仅是公、检、法才能拥有,学校、教师也应拥有合理合法的惩戒权,我们的教育才能向好发展。面对校园欺凌和暴力我们都要敢于说“不”,人人参与到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的工作中来,我们就会拥有和谐宁静的校园。素质教育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人才!

★ 本文为毕节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预防中小学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综合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A005)成果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策略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