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作文教学的几点浅见

2021-01-02孙天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5期
关键词:习作文章作文

孙天明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一直以为,有效的课堂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这样就可以了。可是,随着不断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但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还要带给学生以快乐的享受,情感的升华,信念的坚定,理想的憧憬,正如我们业务校长在讲座中提到的那样,要让我们的课堂高效、生动、有情趣,成为理想型的课堂。就作文教学而言,我认为:

一、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位“最好的老师”,学生才有可能学得“最好”。而小学生生活范围有限,再加上感知水平不高,材料积累较少,因而面对作文题目,常常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无米下锅”。又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事物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差,即使面对丰富的表象材料,也理不出头绪,不知从何下笔,许多同学不愿写作文,认为写作文是一件苦差事。所以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作文指导不越俎代庖,削弱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培养起学生浓厚、持久的作文兴趣。如在指导写景的习作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选择一些生活中的美景图片,制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看到花坛里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成排的杨柳挺拔茂密,在微风的吹拂下跳着优美的舞蹈。这样他们在艺术感染、熏陶、启迪下,不知不觉地仔细地观察,情动而激发。学生下笔时,语言就会极富情趣,还会适当地运用联想、比喻、拟人等手法,使文章一气呵成。

二、要培养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兴趣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习作兴趣的方向——突出主体体验。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如学生可选择喜欢的话题,可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或抒情,而不是为了“作文而作文”,这样的习作,才有血肉、有情感、有活气和灵性。同样的生活内容,不同的学生会写出不同的内容和情感体验。创新作文提倡体验,让学生写自己的话,不油滑、不轻浮、不虚无,释放出充满热情、饱含生命的蓬勃张力。如上学期在指导《xx,我想对你说》习作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话,那么你們想不想把你们埋藏在心里的话告诉别人呢?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有些话想对您说,可不知道能不能说。”这时,我及时地鼓励学生:“表达就是要说真话,说吧,没关系。”那个同学继续说:“我想告诉老师,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有的学生说:“老师,你有时好严肃。”还有的同学说:“我想对妈妈说,我平时的补习班太多了,一到周六、周日,忙得不可开交,能不能让我轻松一些呢。”顿时,课堂里的气氛活跃,学生们纷纷发言,把他们内心里的话都说了出来,连平时班上少发言的同学也发言了,这时,我看到学生们的心扉已经打开,都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欣慰地笑了,因为我不但引导学生说出了心里的话,使他们的内心想法得以释放,还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真诚感受生活,充实源头活水,作文就是这个理。作为教师,应教会学生去感受生活,教会学生认真过好每一天,注意身边的事情,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生命力。

三、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眼中的世界入手,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自己表达,还原生命色彩,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产生习作兴趣,是习作教学实践的重要追求。如在本学期有一篇要求写与环保有关的内容的习作。在指导写作之前,我先是通过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看到了哪些不环保的现象,或看到了哪些为了环保贡献了一份力量的行为,与大家交流交流。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我最看不惯我校的某些同学乱丢纸屑、果皮等。”有的同学说:“我最看不惯的是学校旁边的供热公司,把煤堆设在了学校操场的旁边,一到有风天,我们的校园里都是煤灰,不但破坏了我们的校园环境,还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小区里的环境特别好,小区里的清洁工人把垃圾处理得很及时,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学生热情高涨,我随机点拨说:“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把我们见到的这些与环保有关的内容记录下来,与别人共同分享,相信那是一篇好文章。”只有我们平时注重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注重生活实践,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要培养学生进行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这充分说明了作文教学要注意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出来,反映周围所发生的事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写出构思独特、别具一格的文章。例如,本学期第四板块习作的主题是“古诗里的故事”,在教学这一表达时,我以《回乡偶书》为例,先引导学生了解诗意,体会诗情,然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贺知章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呢?在回家的路上,他会想些什么呢?到了村口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的引出,学生开始了无边无涯的想象,同时我还告诉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符合当时的背景。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不至于太离谱,而且很有新意。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不断地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猜你喜欢

习作文章作文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习作展示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