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势而“拐” 大有可为

2021-01-02程敏芬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竹编传统工艺

程敏芬

摘 要:竹编编法千变万化,在笔者尝试把竹编工艺引入学校的美术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是问题也是契机。本文从学生实际“生成”出发,适时拐点,提出了叠编的创意实施策略,以期让中国的传统民间工艺以新的形式在學生的价值体系中新生。

关键词:竹编 传统工艺 叠编 创意实践

竹编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编织艺术,编织时分经篾、纬篾,经一上一下、二上二下等方式进行挑、压,逐而形成纹理图案。

然而这类民间传统工艺与生活在潮流文化下的学生之间似乎有着一道鸿沟,因此把竹编引进课堂学习中,避免不了产生许多不确定因素。而这些不确定因素恰恰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趣味与挑战,学生们从中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更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及创作的欲望。

一、案例描述 呈课堂细节

1.初探竹编编法

出示各类竹编的生活用品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这些竹编用品,是怎么编的?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研究意识,在小组讨论探究中对编织方法有一个初步印象,同时为深入研究挑压编法做好铺垫。)

2.细究“挑压”编法

①单花编

竹编的编法千变万化,挑压编是竹编编法中最基础的。根据上一环节,老师在屏幕上出示挑压编的图片,学生观察并上台来试着编一编。学生编织尝试后,教师边演示边讲解:编织时,竹篾分经、纬篾,由纬篾起编,一上一下,也称为挑一压一,那除此之外呢?大家觉得还可以怎么做?(挑二压二)像这类的编法我们称为单花编。

②双花编

与单花编有什么不一样?(媒体图案呈现)梯形、回字纹等是在单花编的基础上进行挑压变化,形成精美的纹样,编织方法上更加复杂称为双花编。

(设计意图:从最简单的单花编到双花编,由简到难,层层深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也让孩子们在了解比较中既掌握编法的变化,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编织的兴趣,为他们自主动手打好基础。)

(二)学生创作、编织纹样

1.尝试练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运用挑、压的方法进行编织,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意思的纹样作品。

而其中有一个学生编织时与其他学生都不同,他把经纬蔑叠加了一下,没有穿插挑压(如图),并提问:老师,这样的方式我能编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挑压编织只告诉我们要有挑有压,但并没有限制挑压编织几层,我们是不是可以不限定层数呢?

2.进一步尝试

何不让学生尝试,也许能展示出与众不同的竹编作品,把学生的作品展示于大屏幕,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并让大家讨论、研究,这样的形式是否可以继续运用挑压编法进行纹样创作、编织。

经过一番讨论,操作,学生尝试在这种情况编织,也形成了不一样的编织形式(如右图)。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了基本的编织方法,在学生异议时,探究、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而适时“拐”点,进一步唤醒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创作激情。)

(三 )发散思维 创意编织

这种编织的作品有别于初期的挑压编,为了让学生对自己无意间的编织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学生讨论小结这种编法的特点,与先前的挑压编有什么区别呢?在学生的讨论下学生找出了关键,这种编法中有些地方进行了叠加,然后进行的编织,逐而形成了两三层效果,而原先只是挑、压两层。并结合这种编法让学生给这种编法命名——“叠编”。继而引导:

1.叠编,还能叠出什么式样?叠的方式可以有哪些不同?

2.教师示范演示

先将“条”互相叠加,叠加时可以叠加成不同的角度、方向,可以选择宽度不等的,形成大小对比,也可以叠成距离不等的,形成疏密不等的变化。接着进行挑压编织(如右图)。

3.学生创意编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叠编的命名,到创意叠编的方式的引导,教师的示范演示,给学生的创作积累了素材,让学生有迹可循,有样可学,为他们的创作奠定基石。)

竹编教学时会遇到不少问题,抓住时机,应势而“拐”,可让我们的创作有更多的可能性,开拓更多的创作空间。

二、案例分析 思实践成果

竹编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是我们老一辈人们心中深刻的记忆。但它与我们现时代学生的生活实际确实相距甚远,作为现时代的学生该采用何种态度去接受竹编?是继承发扬,学艺再现?还是创新改革,另辟蹊径?

在本次的课堂教学的拐点中,学生们尝试做出了回答,我们在学习传统竹编工艺基础上,不局限于传统编织方式、方法的束缚,尝试用现代视觉感受与竹编工艺相融合,创新作品。

1.提炼元素  迁移再造

竹编的编法千变万化,挑压则是最基本的,也是竹编编织的灵魂所在,平面、立体竹编以一挑一压起步。这次的叠编形式,就是孩子们在提取竹编挑压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再造的。从原先竹编横竖经纬篾的两层挑压方式,迁移到叠加几层后挑压着编,使编织的层次、色彩、纹理更加丰富,使学生创作的形式有更多的空间。如图1-图3的三张作品,学生在编织时,采用了叠编,有的同学先用不同色彩叠加了两层,然后再进行挑压。挑压编织时,不仅采用了横向挑压,又尝试了斜方向的挑压,最终呈现了作品(图1)。而图2、图3作品,学生把竹篾先进行了一次挑压编织,然后根据自己的视觉感受选色再叠着编织,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变化想象  融合重构

变化、想象会使艺术创造有无限的可能,也使艺术创作独树一帜。在叠编教学时,让学生不要局限于横竖的经纬篾排列编织,而是让学生尝试重构排列。活动中,让学生思考、想象,还有怎样的图案,可以用怎样的编排的方式方法。学生根据各自讨论,天马行空地大胆尝试。他们试着改变了横平竖直的排列,调换了排列角度,先叠加一些竹篾条,形成一定的角度(如图4),再进行编织。还有的学生改变了排列间的篾条的粗细、长短,变化篾条之间的疏密变化(如图5组图),然后再进行挑压编织。学生完成的作品有别于传统的竹编作品,用我们现有思维方式,采用美术构成元素进行了重构,形成了带有音乐乐曲般节奏、韵律感的别具一格的画面。

3.另辟蹊径  艺术生成

从传统的挑压到叠加着挑压编,从学生临摹创作到运用美术的构成原则,把一条条竹篾看成“线”,用这些“线”另辟蹊径来玩编织构成。如图4的作品,我们的孩子用“线”进行穿插、交错的编织。孩子们的作品看似随意、没有章法,却韵味十足。在竹篾的疏密、粗细、长短不一的排列叠编下,一幅节奏明快的以“线”为型的抽象画呈现入眼。纵观整幅作品,与蒙德里安的作品是不是也有异曲同工的味道呢?孩子们的作品有了艺术般的生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再现,而有了自己的创新。

拥有着千年历史的竹编工艺在逐渐被人们所遗忘的时候,作为文化传承人的我们改变了一味地继承发扬,以我们的视角,抓住精髓,应势而“拐”,用各种形式去融合,去创新,让我们的作品充满新意,也赋予古老的编法以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李技.美术基础教育课程的民间艺术资源开发[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8:1.

[2]安茹.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2.

[3]陈卫和.《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法》[J].

(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中心小学 浙江宁波)

猜你喜欢

竹编传统工艺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艺人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非遗“竹匠”醉心竹编50余载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融合·再创造——传统工艺青年论坛综述
浅谈“锔瓷”传统工艺及其发展趋势
四川竹编画的编织组织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