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课推进学校教研走向人工智能
2021-01-02孙希泉
孙希泉
随着《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的实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3D打印等现代技术逐步走进校园,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思维、生活和学习方式。
目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与争夺成为焦点。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教师队伍的能力、水平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结合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和山东省人工智能试点区的建设,环翠区2019年9月份率先在8所学校23个教室配备了中庆智课系统,尝试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对教师个人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
(一)技术层面
中庆智课是在每个试点教室安装1台智课终端、2台4K超高清摄像机、2支吊装话筒,并通过综合布线、系统调试,接入校园网,同时在服务器上搭建多维成长平台、视频资源管理平台等软件环境。系统应用人脸识别、行为识别、表情识别、文本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课堂师生行为、课堂参与度及 S-T 行为等量表实现多维度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二)教学层面
智课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实现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头、肩、手目标智能定位,完成教室场景内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动态人脸识别和表情识别,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精细分类,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智能识别。通过人工智能课堂教学行为分析评测系统,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行为表现数据进行常态化、伴随式采集和即时化分析,为教师提供实证化的数据支撑,从而实现精准教研、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8所学校2个多月来的教学实践和数据采集分析,学校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课堂观察报告。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初步看出智课系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几个积极作用。
(一)智课系统为教师课后反思提供依据,为教师个人成长助力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的课后反思往往借助于教师本人在课后的回顾,和教学设计进行对比。这种方法对教师要求较高,比如下了一节课要对个别学生进行本节课堂内容的辅导,接著就要去下一个班级授课,等到事情忙完了再来反思,有些思维火花可能已经熄灭。而在智课系统的帮助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课堂回放,还可以借助于系统所生成的雷达图、师生活动图表等资料,对自己的课进行整体反思,有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策略。也可以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视频,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对标达标,提升个体教学水平。
(二)智课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输出课堂量表,实现精准教研,提升教研效果
现行的教研模式主要是教育主管单位、教研人员到教学现场或者通过网络观摩公开课,再基于个人教学经验或者教研小组讨论作出点评,从本质来说是主观经验性的。这种模式主要有几点不足:一是教研评价主观色彩较重,缺乏客观数据的支撑;二是教研评价是点状的、是离散的,教研人员只能对某一老师的一节课或者几节课作出点评,无法对其所有课持续点评,难免不够全面;三是教研评价主要是从教师维度出发,对于学生的表现观察、分析更少。
传统人工统计数据: 多名教师或教研员对数据进行采集,课后进行统计和分析,耗时耗力。
人工智能自动数据分析: 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与课堂同步,即时得到分析报表。以往听评课可能需要不同老师分担不同的观察维度,然后进行记录,在课后评课时再进行研讨。而且需要老师非常专心,一旦走神可能会遗漏某些关键点。智课项目的实施,为学校带来了高效的数据化教研,望海园中学的老师说:“原来听课时90%的时间用来统计数据,现在有了这个系统,终于能够专心听课了。”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依托于数据实证的教研探索已经展开,以数据分析为根据,让教研成果更加清晰、显性。智课系统可以自动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量化的实时分析,提高数据化教研的效率和准确性。依托课堂教学行为分析评测系统,通过长期的数据采集和跟踪观察,教师结合主观教学经验和系统分析的客观教学数据,能够实现精准教研,提升教研效果。
(三)智课系统捕捉学生个性信息,关注学生成长动态
智课系统能够通过AI技术进行人脸识别,细致捕捉学生的个性信息,形成阶段资料库,长期跟踪记录学生个体的课堂学习行为、个人成绩和课堂精彩瞬间,结合数据,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以及实现对学生个体的精细化管理。
应用智课系统,教师可以准确发现学生存在的阶段性问题,有针对性地与学生交流,有的放矢,真正帮助学生成长。例如,一名学生在阶段检测中成绩不理想,任课教师可以查看其近阶段的课堂报表,发现其在课堂听讲中的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促进学生进步。在家校沟通中,班主任老师常常会被问及学生在校表现,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任教一门课,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借助智课系统,我们想了解哪个孩子的状况都可以很方便地调出信息,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让沟通更有依据,更有效。
总之,中庆智课大数据分析辅助教学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内具有创新性和领先优势,但还存在技术不成熟、数据记录不准确等问题,现阶段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听课、观察、评课,可以让两者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为学校的教研、课堂管理、学校管理提供客观的数据量化支撑,从而提高教学教研、课堂管理的效率,开辟人工智能的现代化教学新时代。
作者单位:威海市环翠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