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本土传统建筑引入小学高段拓展课程 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探索
2021-01-02黄芳
黄芳
摘 要:《走进绍兴的老房子》是一门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探究的拓展课程。课程以绍兴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以模型搭建为创作手段,从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筑的结构特点、审美价值等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学科的综合性深入探究。打破美术学科本位,构建起美术与历史、社会、综合实践等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学生在多元探求中学习知识,在实践操作中掌握艺术表现方法,在深度学习中培养统筹安排、协同运作的能力,以立交的知识体系带动综合性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建筑 地域文化 综合探究 课程建设
绍兴,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户户临水、家家枕河,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造就了江南水乡的独特之美。它的美不仅体现在简朴素雅的造型里,更涵盖在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中。绍兴传统建筑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然而我们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省编教材内容的选择,孩子生活中最为熟悉、最易诱发创作激情的本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笔者产生了将绍兴传统建筑带入高段拓展课的想法,借助拓展课开设了《走进绍兴传统建筑》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究,通过课程唤起学生对本土建筑的美感体验,欣赏解读绍兴传统建筑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运用模型搭建培养学生的统筹规划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流程,建立有组织有结构的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理性化、结构化、逻辑化和个性化。《走进绍兴的老房子》系列课程以绍兴的老房子为研究对象,将学习内容细化为绍兴民居建筑、历史街区、水乡戏台、名胜古迹四个系列,学生可自主选择喜欢的系列进行探究,使学习更有指向性和选择性。学生通过数据收集、欣赏体悟、写生创作、模型搭建、宣传
展示评价五个阶段完成课程的深入探究学习。各阶段以单元化教学形式开展,各单元间逻辑结构严密,结构体系完善,设计有深度的目标任务和问题,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提供载体。
在《走进绍兴的老房子》拓展性课程学习中,教师引领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绍兴传统建筑,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索掌握有关绍兴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文化内涵、历史背景等核心知识,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性方案。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握艺术创作的本质及方法,运用写生、绘画、模型搭建等形式进行艺术创作。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课程基本框架如下)
二、多学科综合探寻式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课程从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结构特点、审美价值等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学科的综合性探索。打破美术学科本位,构建起美术与历史、社会、综合实践等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造之源。在与其它学科交叉融会中,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以立交的知识体系带动综合性思维的发展。在活动中努力探寻学习的规律,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地探索中得到成长。
1. 探文化寻内涵
课程将美术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既是对绍兴传统建筑的认识学习过程,也是对地域文化的探索研究过程。在文化情境中进行探索和实践,挖掘其背后的历史、社会、文化内涵,使美学与文化真正相融,让古城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慢慢滋养、生长、传承。
从建筑的材质之美感受“朴实淳厚”的民风。在欣赏中设问“绍兴的传统建筑多为什么材料制作?这些材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发现绍兴传统建筑多为青砖、灰瓦、石板、木梁而建,外形简洁,没有多余的繁琐细节,给人古朴典雅之感,这种不求华贵、重在意境的建筑体现了绍兴人简朴恬淡的性格。
从建筑的色彩之美追溯“越人尚黑”的历史文化背景。“图片中绍兴的传统建筑多为什么颜色?为什么喜欢运用黑白色?”通过资料考察学生了解到,绍兴传统建筑多为黑白色,许多地方还保留着黑漆墙文化,绍兴古时为越,越为禹之后,喜欢黑色是对大禹崇拜的表现。黑白为主的传统建筑给人淡雅质朴,意境深远的感觉。
从建筑的结构之美解读“四水归堂”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探索绍兴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结构,发现绍兴传统民居多为台门,宅院都为四面而建,中间为天井,四周屋顶内侧坡面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寓意聚天心,称为“四水归堂”。
从建筑的装饰之美知晓“礼制等级”下的社会制度与习俗。引导学生探索建筑中装饰的作用,“如建筑中匾额安放、门槛的高低、屋脊窗棂的雕花等起到什么作用?”通过探讨,学生发现这些不同的建筑装饰除了美化建筑,还象征着主人的身份和地位,表现出等级礼仪,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
2. 探造型寻特色
高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据收集整合能力。因此在课前让孩子们明确学习任务,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利用周末假期走访调查,实地感受传统建筑之特色。
将学生收集的数据进行整合,通过图像识别、数据分析、模型对比、历史故事讲解等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建筑的造型与材质、格局、功能结构之间的关系等对其进行剖析,从屋脊、檐角、瓦当、斗拱、窗格等把握绍兴传统建筑的造型特色。学生在对绍興传统建筑造型特色的探寻中丰富了视觉、触觉,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美感经验。从而使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对一个孩子来说,能否创作出生动活泼的作品,其亲身经历与感受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 探创作寻方法
模型搭建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自主决策自己解决问题,在探索中发现、在推敲中提高,在质疑中成长。学生只有在搭建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体验,相互交流探讨,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知道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什么用,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才能使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研究对象,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巧设问题深层探,设计有深度的目标任务和问题,为学生的深入探究提供载体。如在对传统民居建筑的探究中,设问学生民居建筑多以什么形式出现?台门的格局有什么讲究?屋脊檐角的装饰有什么寓意?搭建中引导学生研究传统建筑中的楔形嵌套、榫卯链接,使学生能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研究对象,发展学生深度思维。
质疑问题反复探,在模型搭建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在繁复探索中解决问题。如水乡戏台的搭建中,屋顶为六角形,由六块瓦面组成。学生分骨架和瓦片两部分制作,但在进行组合时瓦片和骨架角度不符合无法结合。问题出现后,学生们寻找原因,探索解决方法,经过讨论学生发现图纸上画的是平面屋的顶,而实际的屋顶是斜坡式的,在测量时没有考虑它的空间变化,导致瓦面与骨架无法拼接。那么怎么解决呢?孩子们很难测算瓦面角度变化后的面积,直接丈量骨架则容易在画图时产生误差,经过探讨一个孩子提出借助纸张直接在骨架上拷出瓦面形状,再将考得图形描画在制作瓦面的木片上,同学们经过反复探索使问题得到了解决(过程图1-图3)。学生在模型搭建中共同合作,共同探索,是一次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与交流。
三、在模型搭建中促进学生统筹思考、协同运作能力的发展
学生在搭建绍兴古城建筑模型的合作过程中统筹安排,分工明确,发挥各自所长,在共同协作中完成任务,发展了统筹思维,提高协同运作能力。
1. 活动过程中发展统筹思考能力
在模型搭建中学生分小组进行主题性创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整体的统筹规划,明确目标,整体部署,衔接沟通,整合协调,分清前后顺序,有计划地进行活动。这样的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形成统筹思考的学习能力。统筹思考能力是一个学生是否懂得计划学习,规划时间,利用资源,合理分配等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统筹思考的能力,避免了知识碎片化,形成整体的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2. 小组合作中促进协同运作能力
模型搭建活动首先强化分组分工,学生自领取任务单之后设计分组,组员按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接着考虑制作步骤和方法,用什么材料,从建筑的哪一部分开始制作。每位同学进行思考和试做,出现问题集体讨论,活动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在制作的过程中组员需进行沟通交流相互配合,在共同协作中完成任务。(下图为学生合作完成模型搭建作品)
四、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侧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能力,关注学生体悟、感受的表现性评价。开展多维度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1.学生自评
请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盖上1-3颗★
2.同学互评
学生之间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观察、交流来实现的。
3.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既可以从宏观上对全体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也可以从微观上评价个别学生的学习。教师凭借他在教学中对学生实际接受知识、掌握操作程度的了解,运用比较、归纳、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综合评价。
4.其它评价方式
每个学期开展学生作品展,邀请专家点评,通过校园网上传学生作品,为孩子搭建另一个展示平台。每次的教学展示活动是学生发现自我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课程开展以来学生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广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所传授的经验,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探寻學习的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通过一系列的艺术创作和交流活动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这样的亲身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获得对学习的持久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福煦.《绍兴建筑文化》[M].北京:中华书局.
[2]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绍兴市少儿艺术学校 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