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民间绘画 建构少儿美术“原点思维”创作新模型

2021-01-02杨月萍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原点思维

杨月萍

摘 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间绘画作为传播文化的媒介,以富有生活气息的原创性内容,向人们传递视觉美感。本文探究“原点思维”模式导引教学,以呈现更有原创、本真特色的儿童画作品。旨在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原点 思维 方式 儿童画创作

美术的“学科育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学习美术知识,使用不同的材料、工具和技法,围绕有意义的主题想象和创作,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探究“原点思维”模型下的儿童画创作,扩展了学习的知识面,进行分主题、成单元的模块教学,挖掘学生的原创性思维,表达情感与思想,逐步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民间绘画(农民画)的艺术特征来自于哪里?源自农民作者的艺术思维特质。这种思维方式不是从现代文化教育中获得的,而是原始的经验。研究农民画表达的思维特征有“移植、混淆、灵化、符号化”等,这种思维方式下作品具有很强的原创性。皮亚杰从儿童思维研究“发生认识论”,认为儿童与原始人在思维方式上有许多相同之处。这正和农民画在一定程度上近于儿童画的情况相一致。笔者从事农民画创作20年,结合美术教学,把地方民间艺术带入课堂,尝试借助这种独特的“原点思维”模式,探索具有地域性和乡土气息的特色儿童画作品,突出作品表达的生命力。(如图1)

一、“原点思维”模型下的儿童画创作教学内容的构建

创作内容是绘画特色作品的核心环节,重在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对开发的素材产生绘画兴趣,激发头脑中产生艺术画面,引导画面艺术感的处理。教学中我们通过以“分主题、单元化”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构思。

(一)民俗風情题材

我们要挖掘地域性特征的原生态的创作题材,“民俗风情”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理解和表现。

1.农耕农作。“农耕农作”即画面描绘人们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农民画画家很喜欢表现农田劳作的情景,因为这是他们所经历过、看到过的生活。我校也有很多农村的孩子,也看到或者经历过田间劳作,引导孩子进行“农耕农作”主题创作时,采用“激情式”创作,激发他们对生活劳作的回忆和对劳动的赞美,充分体现了生活性、情感性和原创性。

2.民风民俗。在每年的民俗节日里,农民画家们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过大年》《元宵节》等作品,这些作品中透着淳朴与真情,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学生在创作中,抓取“趣味点”进行搜寻,然后再勾勒,表现出民俗活动的喜庆和热闹(如图2)。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创作,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乡里乡亲。“乡里乡亲”即画面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着重表现江南水乡环境优美、生活悠闲的状态。儿童画的特点是稚拙淳朴,浸透着无限的想象力,所以选择“乡里乡亲”的创作题材也是基于儿童喜欢表现身边事物的特点,农民画与儿童画两者相通的创作思路是都具有生活性、情感性和原创性。

(二)现代都市题材

我们的学校是处在新开发城市,孩子们感受新城市处处涌现的美,因此都市题材的挖掘是丰富创作必不可少的内容。

1.都市人物。即描绘以在城市里的人物为主体的创作,在“人物画”创作中突出城市生活的人物的特点、人物的神情、人物的姿态以及画面所传达的意义。绘画人物是有一定难度的,恰当地用“感受性写生创作法”,有参照、有联想、有生动人物画面。从选择人物特写表现开始,再逐渐进行人物大场面描绘。

2.都市风景。景物风情画融入了风景和情感、情绪在里面。建设中的新城充满着生机,更多的线条与色彩使我们的孩子产生无限的联想,每每总想用画笔记录。我们选取恰当的点来进行创作系列画。(1)建筑。主要选取区域内代表性的建筑来进行“写生——变形——组合——创生”的创作,画面突出现代城市的气息。学校的周围都是正在建造的高楼大厦,学生坐在操场上,拿起画笔就可创作。丰富的内容、丰富的情感使表现的画面美感更突出、更强烈、更具视觉张力。(2)公园。一个表现平凡的主题,亦可有很多美丽的画面可以捕捉。“公园的四季”画面表现是美丽感人的,在学校周围有“运河公园”“湿地公园”“秀洲公园”,一年四季,色彩分明,张张画作间,透出孩子们对家乡景物的热爱。

在搜集多种系列的创作题材中,引导学生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构思(图3)。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景,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中的美。

二、“原点思维”模型下的儿童画创作教学的方法策略

当学生对美术创作感兴趣时,重要的不是学会,而是会学。剖析农民画的创作思维,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笔者初步探索了三种儿童画辅导的方式。

(一)“移植”型创作方式

“移植”是指根据农民画创作主题或者作者表达的情感,将其他民间艺术的造型技法,进行合理运用的方法。辅导学生创作时,主要采用三种形式:

1.“形”的移植法。我们在赏析农民画时往往会发现造型元素包括民间刺绣、桃花、印花布等移植形状和图案,具有浓郁的装饰特色和秀丽、精致的江南风格。在辅导学生作品创作时,亦可搜寻趣味图案来进行装饰画面。这样的方法,在对动物的装饰、人物的服饰装饰等方面体现出丰富性。

2.“意”的移植法。农民画作品中总是少不了情感渗透。可以采用“忆情——绘情——释情”的情感体验式创作,注重情感的交融(如图4)。笔者教学《走过想到的》一课时,把情感教学贯穿课的始终,学生用情作画,作品生动感人。

3.“色”的移植法。当我们赏析一张优秀的农民画作品时,可以巧妙地进行色彩转移,剖析出色调,解读出色块。采用“读取——提炼——运用”的方法。提取色调的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画面色彩的把控度,实践证明,有耐看色调的作品定会充满创意(图5)。

(二)“混淆”型创作方式

农民画家在艺术思维过程中,常常混淆主、客体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如现实与梦想、时间与空间、思想与精神。

1.时空混淆法。在赏析农民画《种田图》时,发现不同季节都混搭在一个画面中,画面进行“选取——布局——重构”的方法,作品传递出气势宏大的感觉。儿童在创作作品时也常常会出现时空混淆情况,教师要鼓励性地引导。

2.事物混淆法。在农民画《六畜兴旺》中,学生发现家畜、水产都平面地放置在一个画面内,打破了区域格局;同样在《渔村》中也是“鱼大人小”,人站在鱼上面,这样的混淆画面夸张、抽象、视觉感强(图6)。学生进行混淆性的作品创作,经常构成意想不到的奇趣,给观者以激奋和新鲜感。

(三)“灵化”型创作方式

“灵化”主要是指拟人化的手法,寄情于龙、马、鸟等,给笔下万物以生命的灵魂,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画面富有趣味的同时,传达一定的寓意。主要有两种创作手法:

1.拟人化手法。我们在作品中发现动物会像人一样站立走路、鱼儿露出微笑的表情等,这种富有拟人化的画面,充满了想象力。这和儿童经常“把现实同化于自我”的倾向有点相似(儿童在游戏中,把自己的感觉和生命附着在玩具上)。用拟人化的手法富有童趣,学生感觉新鲜有趣。

2.象征性手法。象征和借喻是农民画创作中的主要手法。民间画家们十分喜爱表现优美的民间故事内容,他们往往将其掺入现实生活内容加以表现,使之深奥、奇特、富有捉摸不透的神奇色彩。学生创作从农民画的“灵化”中得到启发,创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有了新颖的创作内容和有效的创作方法,学生就不难创作出既有民间美术特色,又有现代绘画风格的创意画面,这是新的尝试,也是儿童画创作新的突破,使作品在有章法的基础上凸显明显的特色。

三、“原点思维”模型下的儿童画创作教学的课程架构

在探索“原点思维”教学资源体系、教学运用策略和创作教学程序等方面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原点思维”教学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推进了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校本课程从内容上分“民俗风情、家乡风貌、我学非遗”三大单元,共18课。课程注重整体规划与序列编制同时,也注意活动实施的可行性與动态发展。各年段学习活动允许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自主分组开展,参与方式多元,使各学段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孩子都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参活动,可以更好地发展他们的个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基层美术教师应该立足科研、长期实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服务。地域性的美术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进行国家美术课程教育之外,还要立足本地域的人土文化,让学生了解当地经济文化的内涵、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历史风貌等。以“原点思维”模型下的儿童画创作的过程既是为儿童画创作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和素材,是对儿童画创作的一种促进,更是对“民间绘画”的学习、发扬和对这种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培养多元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2]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 浙江嘉兴)

猜你喜欢

原点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Book Pilot 飞行选书师,让书重新回到原点
重返历史“原点”的旅程
在原点震荡的扰动Schrödinger-Poisson系统的无穷多个解
基于儿童,回归品德课堂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