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前途广阔 大有可为
2021-01-02刘煜
刘煜
教育分流是指人才培养的不同流向,指学校教育系统把接受了一定基础教育的青少年学生分成几个流向,使他们分别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以培养成为社会發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分流是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社会和个人的双向选择。教育分流合理性,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规格,同时,影响着劳动就业、经济发展和政治安定。教育分流的时间和次数与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社会职业分工,以及受教育者的经济状况和学习状况相关——摘自《教育大辞典》
教育兴则国家兴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志在必得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后的教育分流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节点,中考分流与高考分流。教育部早在2013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将初中毕业生有序分流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努力使高中阶段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更加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同时要继续稳定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原则上要按50%的比例引导应届初中毕业生向中等职业学校分流。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再次提到“保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相互融通”的教育目标。从政府近些年的发展计划中可以看出,如要达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比例相当,就意味着50%的学生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将要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不仅仅是高考,中考也将成为改变学生命运重要转折点。
普职分流这一规划比例,令许多中学生家长心生焦虑,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就只能选择读职业高中吗?参照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国家统计局官网的数据可以看出,最近5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普职比基本维持在5.8:4.2与5.9:4.1之间,未达到规划纲要提到的普职比1:1的比例。另根据2020年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20年北京市的普通高中招生占比是70%,江苏省普通高中招生占比56%,其他地区招生普职比也多在7:3与5.6:4.4之间,整体也还未达到普职比1:1。对此,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也曾明确指出:“北京不可能出现大幅度的高中学位紧缺,只会采取相应措施来增加学位、调整结构,以确保教育良性发展。”这也意味着家长们可以放下焦虑,现实暂未达到“普职比大体相当”这一教育规划的理想概念。
但我国从未停滞发展普职分流。事实上,作为制造业大国,职业教育在未来会是一条清晰的赛道。不仅因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同时职业教育也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在2017年,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的人才总规模及人才需求总缺口进行了预测。预计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达6191.7万人,人才需求缺口将达2985.7万人,缺口率高达48%。目前我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虽然制造业高端人才队伍正在逐步壮大,但制造业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传统产业人才素质提高和转岗转业任务艰巨,领军人才和大国工匠紧缺,基础制造、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人才不足,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不强。为了应对这类问题,持续推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实体经济与企业创新发展都离不开大量职业技能过硬的专业人才,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也正在进行专业调整,正在从普通的职业教育向高质量职业教育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强调高质量和精细化。针对职业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其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成为社会最需要的人才。
纵观西方教育分流形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普职协调发展是各国的一致选择。据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发布的《2017教育概览》(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7),在世界多数实体经济强国中,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超过50%。整体来说,在OECD国家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15~19岁适龄青年中,57%接受普通教育,43%接受职业教育;在20~24岁的在校生中,32%接受普通教育,68%接受职业教育;而在25岁以上的在校生中,29%接受普通教育,71%接受职业教育。可以看出,在OECD国家高中阶段教育的适龄青年中,接受普通教育的比例高于职业教育;但是,成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教育,其原因主要是职业教育为他们重新进入学习环境、提高发展就业能力提供了重要途径。其中,瑞士、芬兰、澳大利亚的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值更高,分别为 65%、71%、58%。此外,这些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相对灵活,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生活阶段的实际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有着相对较低的失业率。这得益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政策,一元指企业,一元指职业学校。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可以将企业实践和职业学校学到的理论密切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德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艾媒咨询调查数据,2019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新生占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新生总数的51%,学校型职业教育新生占23%,过渡性体系新生占26%。同时德国还提供了58.7万个学徒岗位,19.7%的德国企业都参与其中,这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真正掌握安身立命的理论知识以及培养丰富的实践经验。
美国采用CBE(能力本位教育),这一职业教育模式强调人才是“宽专多能型”,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以后要从事的职业,有针对性地学习更多更广泛的基础知识,能适应很多职业,这种模式符合美国社会特征。
世界各国由于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具体原因,在进行职业教育时也不尽相同。中国目前正在努力为职业教育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并将建设更多的职业院校为学生们提供专业的教学,推动普职融通,培养大规模技能专业人才,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价值导向,让每个孩子在社会中都能尽早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扛起改善民生的这杆大旗,功以才成,业由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