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过“六关”打好秦岭生态保卫战
2021-01-02吴姗白兰
吴姗 白兰
秦岭巉巉列万峰,晚岚浑欲滴晴空。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有一条非比寻常的山脉,气势磅礴地横亘在中华大地上,这条巍峨的山脉就是秦岭。
山林密布,道路蜿蜒,在这人迹罕至的秦岭深山里却有一群年轻人穿梭前行,他们头戴安全帽、脚穿矿工靴、身着防护服,徒手爬上100多米高的尾矿坝,猫着腰钻进不足1米2的排水隧洞,仔细查看着尾矿库的每一处安全隐患。他们就是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19-2020年度青年文明号——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尾矿库“一库一策”团队。
在秦岭生态保护区及嘉陵江流域坐落着285座尾矿库。作为储存矿石选别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尾矿库是一种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存在溃坝危险,一旦失事,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秦岭生态保护区尾矿库安全保障水平,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开展了秦岭生态保护区尾矿库“一库一策”现场排查和本质安全顶层设计工作,要求在50天内完成对秦岭地区285座尾矿库的现场排查。
矿山所尾矿库“一库一策”团队临危受命。他们深深知道,尾矿库的正常、平稳运行既是维系矿山生产的日常工作,也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三国演义》里勇武过人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而为了出色完成这项工作,团队却要“过六关”。
过专业关 知难而进
尾矿库风险辨识、隐患排查和区域风险治理顶层设计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技术。尾矿库“一库一策”团队成员均毕业于矿山领域顶尖院校,专业涵盖安全、水工、地质、通信等多个方向,虽然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足35岁,但个个都是尾矿库安全领域的“专家”,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战经验,我国许多现行的尾矿库安全技术标准及部门规章、文件等均出自这支团队之手。凭借多年在现场积累的工作经验,团队对尾矿库“怎么干才安全”“怎么管才安全”这两个关键问题形成了独到的认知。秦岭285座尾矿库情况复杂、风险未知,顺利完成风险排查工作,团队需要过的第一关就是专业关。
接到任务后,团队立即查阅大量专业资料、开展调研工作,详细掌握了秦岭地区尾矿库的位置关系,摸清了尾矿库下游公共设施及河流的分布情况。根据秦岭地区历年来的降水数据,圈定了汇水面积较大、易受泥石流影响的尾矿库,并将其排洪系统和防洪管理作为排查的重点。从工作部署会到实施方案讨论会,團队成员群策群力,仅用了4天时间就完成了285座尾矿库的整体情况摸排,在赴秦岭现场前,形成了完善的项目实施方案,为后续项目高效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疫情关 未雨绸缪
项目实施期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国各地肆虐,但这支全部由党员组成的青年团队毫不退缩,在接到工作部署后立即开展了全员核酸检测,购买了全套消杀和防护用品,第一时间奔赴陕西。现场工作涉及到陕西省6市,团队每到一地,都严格遵守地方防疫管理规定,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区域内开展隐患排查。团队所有工作均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队员们同吃同住,建立了严格的外出报备和审批制度。在项目执行期内,团队辗转陕西19个县区,未发生一例“新冠”感染事件。
过酷暑关 挥汗如雨
时维七月,序属三伏。穿行于秦岭广袤的丛林中,高温高湿的环境让队员们呼吸困难、汗如雨下,坝顶的暴晒又让人瞬间瘫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队员们发挥共产党员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先锋作用,翻山、爬坝、钻洞,从室内到现场、从坝前到库尾,从排洪隧洞到排水井,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在检查停产5年的索乐树尾矿库时,年长的企业安全员坐在库尾的拦水坝上,气喘吁吁地指着只有27岁的卢尧说:“娃儿你真厉害,这里我都没来过。”
过暴雨关 因时制宜
7月至8月是陕西的汛期,往往上午还是烈日炎炎,下午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洪水对于安全条件较差的尾矿库是致命的,极易导致溃坝事故。为了顺利完成任务,队员们只得克服困难,冒雨爬坝。
崔益源在检查小寨子尾矿库时,遇到了大雨,爬上坝顶后发现,库内干滩长度已不足20米,有极高的溃坝风险,他立即汇报至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建议企业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同时,前往库尾的排水斜槽查找风险隐患,凭借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他发现是企业违规加高了斜槽盖板,导致库内水位只升不降。打开斜槽、紧急泄水、持续监测,直至晚上7点多,雨势减小,水位下降,他才安心返回。
2020年8月6日,陕西省洛南县遭遇了500年一遇的洪水,洛南县东林沟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此时,梅国栋正在洛南县开展检查任务,作为全国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尾矿库专家,他当即投入到应急救援工作中,在刚刚恢复交通、安全风险情况尚未消除时便赶赴现场,与应急管理部远程连线会诊,分析溃坝原因,因时制宜提出了防范措施建议,避免了事故进一步扩大,得到了应急管理部的高度认可。
过时间关 朝乾夕惕
项目留给团队的时间只有短短50天,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团队成员白天在现场排查隐患,晚上利用休息的时间整理资料、编写报告常至深夜。秦岭山区万赖俱寂的夜晚,团队工作群里依旧热闹非凡。
王莎今年33岁,是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跟男队员们坚持在现场排查的45天里,她从未叫过苦,也从未掉过队,白天她与队员一同爬坝、检查,作风硬朗得像个男同志,但是在寂静的深夜里,她却偷偷哭过很多次。“这是我从孩子出生以来离开她最久的一次”,王莎说。
过体力关 困知勉行
白天爬坝检查,晚上编制报告,连续“作战”加之冷热交织的天气,一些队员因突然性过敏导致皮肤红肿发痒,因感冒引起咽喉肿痛。李坤在到达陕西后不久就患上了重感冒,但是作为党支部书记的他深知本次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于是咬牙坚持工作,常常是伴随着咳嗽声工作到深夜,完成了70座尾矿库的现场排查和报告编写。
陕西省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尾矿库建设时间早、标准低,部分排洪涵洞的高度不够,为了彻查隐患,队员们毫不犹豫地举起手电,猫腰钻入洞中。检查左家沟尾矿库时,企业人员告知涵洞透水严重,队员王利岗依然坚持进洞查看涵洞破损情况,在洞中全身被尾矿水浸透,走出涵洞后,倒出了满满一靴子水。同组的队员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刻并发送到群里,大家看到狼狈不堪的王利岗,虽然哈哈大笑,但是内心却是一阵酸楚,外加一份感动。
2020年9月11日,尾矿库“一库一策”团队全员返回北京,与他们一同返京的还有285份“一库一策”报告。45天,285座尾矿库,共排查出库区、坝体、排洪系统、监测系统和安全管理等6方面6217项安全问题,编制了“陕西省秦岭地区尾矿库综合整治顶层设计”,为消除安全风险开出了“良方”。这285份报告凝结了矿冶智慧、矿冶态度和矿冶精神,为消除陕西秦岭地区尾矿库安全风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团队圆满完成了陕西省应急管理厅交托的重大任务,受到了应急管理部和陕西省应急管理厅的高度评价。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矿冶集团尾矿库“一库一策”团队出色完成秦岭尾矿库“会诊”项目绝非偶然。我国的尾矿坝安全监测起步较晚,无论是监测技术还是监测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团队瞄准行业短板,完成了多项安全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的制修订工作,為我国新形势下尾矿库安全发展打造了全新标尺,利用短短4年的时间,建立了一支拥有2位正高级工程师、5位高级工程师、6位博士、4位硕士的专业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迈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化,矿山企业遍地开花,尾矿库作为矿山生产的必要设施,数量也随之激增。目前,在全国共有7000余座尾矿库。矿冶集团尾矿库“一库一策”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足35岁,他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时刻谨记作为共产党员和尾矿库安全领域“专家”的双重身份和神圣职责。他们年轻的身影还出现在山东、河北、福建等全国许许多多的尾矿库现场,他们挥洒青春汗水、激荡奋斗豪情,为国家防范化解尾矿库重大安全风险作出不懈努力和应有的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时刻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逐梦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