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识别与防范对策研究

2021-01-02刘艺璐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公司财务欺诈财务

刘艺璐

(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 434000)

部分上市公司为了个人利益或者公司利益,损害投资者或者债权人的权益,以各种虚增收益的财务欺诈手段粉饰业绩,其影响不仅在公司自身发展的可持续问题,更是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可以从内而外的进行解剖,分析其欺诈形成的内在原因,才能通过合理科学方式进行防范。换言之,需要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欺诈性识别,可通过增收、利润结构、主营业务等方面入手,找到其财务欺诈的根源,避免投资失误。

一、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内涵和特点

公司财务欺诈是为了谋取非法收益,指示会计从业人员故意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通过误导投资人员、债权人的财务报表行为,以便维系公司生存和发展。公司出于多种目的实施财务欺诈,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运营者的个人利益或运营者所属企业集团的利益。不同公司进行财务欺诈的目的不同。非上市公司可能因领导干部而进行财务欺诈或逃税;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募集资金上市、股权再分配、增发投资股份等,避免造成公司“ T”或“ P”处理或退市。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欺诈行为多样,常见方式包括美化业绩、虚增营收、抬高股价等,其特点有:一是增加资产、减少负债,使得从财务报表更加美观;二是增加营业收入,减少费用支出,包括管理费、运营费等;三是披露虚假财务信息,本没有的财务信息,虚假增设一项财务信息;四是在会计政策上进行修改,以达到稳步增收的效果,实则是一个假象。

二、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手段和识别

1.营业收入识别

为了虚增营业收入,上市公司有意进行财务欺诈,以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借助伪造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伪造交易和业务等相关手段,在财务报表虚增资金、虚报销售收入、增加应收账款等,致使公司运营状况出于持续运营的假象。但是,上市公司采取这种不法行径,未考虑市场供求和企业规模基本稳定,其经营管理的主要业务应收状况变化不大,波动浮动较为平稳,增收状况并不应是虚假财务的外形。2019年8月19日,迪士尼乐园被原工作人员指控虚假申报了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其行为就是虚增营业收入的虚假财务行为。事实上,收入的快速增长往往是公司财务舞弊的预警信号,而上下浮动趋势才是上市公司财务现状表现。纳税情况与上市公司营收情况也是成正比关系的,纳税越多,营收越好。若是纳税很少,营收很多,明显财务是有问题的。税收与营收之间比例失衡,就应高度重视该企业是否存在财务欺诈的行为。此外,主要营业收入和现金流入量的不平衡也是判断公司财务欺诈舞弊的指标之一,两者背离一般有两种情况,分别是提前增收和虚构增收,充分使应收账款增加,而没有带来实质性的现金流增加。

2.利润构成中识别

利润虚设构成财务上不正当行为的公司,需要通过虚报利润,虚报业绩,在其财务报表中表现出非常高的收益力,大幅提高其资金增值能力。上市公司借助这种虚增利润来粉饰业绩,达到人为操控公司营收的目的。通常,利润主要取决于主要业务的业绩,而不是非经常性项目。为此,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出现人为操作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而投资收益和运营收益是利润的主要部分,一旦被操控,其公司净利润会与主营业务相背离,最终发生财务欺诈行为。2020年3月19日,江苏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因财务造假,虚增利润15亿元。中国证监会终身禁止庄敏进入证券市场。这一个事件充分说明利润虚增也是财务造假的一个行为,投资者应该高度重视。一般而言,公司的销售总量与营业费用应该是正相关的,销售总量增加,收入增加,更会使会使企业的保险费、运输费、管理费增加。若是一个公司出现销售量增加,而运营收入减少,或者,销售量减少,而运营费用增加,这就不得不考虑财务欺诈的情况

3.内部管理结构中识别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外部环境中依然存在很多隐患,适当地识别这些隐患的存在价值也可有效地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问题。对公司内部管理结构的完整性进行识别,若有缺陷,可能要诱发不正当财务行为的产生。毕竟,公司的管理结构是一种管理登记的呈现,也是管理制度的配置。上市公司通过内部管理结构对所有权和运营权进行分离和管制,避免产生“一言堂”“家族熔断”等情况,而是要形成公司内部权利和责任的平衡。董事会的独立性缺失、监事会设置过于虚假,上市公司的股份结构趋向于一方独大,这就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独裁者的出现,也就是唯一投资者、拥有者的存在,这容易造成经营管理的绝对权威。这些独裁者可能会因过于维护公司形象,借助财务欺诈来粉饰公司业绩。为此,在实践当中,投资者、债权人应该高度重视独裁者的出现,诸如唯一大股东,这种高度控股容易造成权利的集中性。不合理的内部管理结构,会导致内部治理效果不明显,诱发侵占公司款项,造成财务欺诈并恶性循环,不利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一般而言,独裁者的出现,造成董事会、监事会两者的虚设,使得公司经营情况被单一思想所左右,未体现众多参股者的集思广益的特性,公司运营不容乐观。

4.运营业务中识别

上市公司的上市关键条件,是拥有稳定的主要业务和相对固定的经营项目,这样才能吸引投资。主营业务和运营项目都必须是稳定的、不变的,这样才能让上市公司立足市场,也是该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若是上市公司主要业务不稳定,运营项目和品种多变,就连专业人士也难以抓住其业务关系,这造成从财务欺诈的几率会上升。换言之,该公司可利用混淆视听的业务种类,粉饰运营业绩,以便谋取不当得利。诸如2019年8月15日,马科波洛斯团队对通用电气发布了一份175页的财务调查报告,指出数10年来存在会计欺诈的行为,其中将油气业务、保险储备等业务存在混淆视听的嫌疑,这也说明美国百年企业通用电气存在财务欺诈行为。

5.外部环境中识别

公司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出现多种潜在风险,诸如信用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等不确定因素、异源因素的到来,上市公司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往往会利用财务欺诈的方式来粉饰业绩,隐瞒上市公司亏损的情况。例如,同行业竞争激烈,产品衍生快捷,但是市场需求减缓,若上市公司还存在盈利增收的情况,其采取欺诈的嫌疑不得不引起对大家的重视。诸如2020年1月,沽空机构Valiant Varriors狙击维他奶国际,认为同行竞争加剧,成本上升,同行业绩下滑,其盈利从2015年持续上涨的情况有财务欺诈的嫌疑,当然,其是否存在还有待进一步调查。总之,在外部环境的挤压下,上市公司表现出异于同行企业的行为,其存在财务欺诈的可能性较高。此外,审计舞弊,也可能造成财务欺诈,直接影响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权益。

三、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防范措施

1.加强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建设

会计职业素养,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要以会计特征为准则,规范职业行为,要严于利己,恪尽职守,诚实守信,优化技能,公正客观,才能保证财务行为的合理科学有效公正,避免因无职业操守的会计从业人员上岗,造成财务欺诈行为的产生,为此,会计从业人员要将职业操守铭记于心,砥砺前行。政府部门每年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审核,检查持有会计证的人员是否遵守财务法律法规,是否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同时定期开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班,提升上市公司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得上市公司不得利用会计从业人员之手进行财务造假。这也一定程度上,督促上市公司要重视财务报表的审计,要从主要业务、投资模块方面增加收益,而不是运用不法手段来虚增收益,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而破坏市场经济的秩序。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定期抽查上市公司对财务欺诈的正确认识,让其知道法律法规对该行为的惩处力度。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内部运营、可持续发展,全部有赖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否,若是不够全面、设定有问题,容易造成财务欺诈的形成。为此,上市公司应该统筹发展大局,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法律法规作为准绳,有效、合理、科学制定内部管理机制和实施方案,全面规范上市公司内部管理,规范公司会计行为,避免不法行为的产生,以便杜绝可能隐患,使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组织结构。企业要从自身发展出发,上到顶层管理下达到基层员工,合理选用人才任职,保证董事会、监事会、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设定的完整性。二是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应该全面,不仅包含组织结构情况,还应该包含人力资源、财会核算、企业文化、监管事项、考勤奖金等方面,以规章制度的全面性,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以便促进企业发展。三是监管奖惩。监管奖惩这里主要是强调执行的重要性,部分企业空有监管奖惩制度,但未严格执行,这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和进步。

3.平衡监督和奖惩机制

上市公司应该从实际运营情况出发,在制定内部管理机制的同时,还应该设定监管机制,指定专门监管人员,对财务形成进行监督,形成企业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相协调的监管闭环。当然,只有监管而没有奖惩的上市公司在管理机制设计上是不科学的,为此,要将奖惩机制纳入到企业内部管理当中,以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内在原动力,使其看重公司利益,感受集体荣誉感,衡量个人利益与公司集体利益的轻重,避免因个人利益而忽视公司利益,造成财务欺诈行为的产生。另外,上市公司不应只重视惩罚,而轻视奖励,使得公司集体无效率、无生机,一副死气沉沉的状态,这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至深。上市公司要充分发挥恩威并施的特点,带动员工成为公司的主人,维护公司立足之本,保证公司运营的正常、有序、合理、合法。

4.遵循公共诚信秩序

上市企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遵循公共诚信经济秩序,避免因为利用会计从业人员不当而造成财务欺诈行为的产生。一方面,在会计从业人员选用上,要始终以会计诚信教育制度作为指南,从会计从业诚信档案中选取优质人才。当然,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这方面的协同作用,从高校会计教育中入手,提升大学生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公共诚信力度,以便构成人才市场中的诚信档案,供上市公司录取优质人才。另一方面,强化社会审计部门的评级机制。以社会评价监督社会审计部门,促使社会审计部门坚守职业道德,维护公平公正,做好对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避免因为其专业度不高、技术不够先进、信誉度不高等问题造成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形成。

四、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危害

1.危害投资者权益

财务欺诈的目的性很强,主要是通过欺骗他人,从他人的损失中获益。投资者可能会根据其虚假的财务信息作出错误的决策,最终蒙受损失。如果债权人上当受骗,根据其虚假的财务信息错误判断其偿债能力,他们将收回账目,继续扩大债权。一旦上市公司无力偿还债务,坏账风险就会加大。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往往给投资者和债权人带来极大的危害。例如,国外的“安然”“世通”事件,国内的的“银广厦”“郑百文”“东南融通”事件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

2.危害公司发展

财务欺诈是通过会计之手确认、会计资料的伪造来操作的,歪曲公司自身的财务计算资料,使经营者难以正确判断公司的经营状况,促使公司的虚假盈利,持续循环运作。在事前确认收入或确认延期收入的情况下,虚报利润欺骗了投资者,但在公司后期留下了难以弥补的损失,需要通过各期财务报表虚假伪造进行消化。公司管理层在制定财务管理目标时,必须在虚假财务成果中确定了更高的财务营收目标,以便促进公司的持续发展。虚假目标越来越高,面临困难越来越大,致使财务欺诈深陷无底洞,难以自拔。日积月累,财务欺诈的行为逐渐扩大,从无形走向有形,逐步从阴暗面显现。随着政府监督管理加大、社会审计监督能力加强、投资者财务信息识别能力的不断提高,财务欺诈终会被识破,这对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是致命打击。

3.危害市场经济运作

资本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是建立在“公开、公平、公正”市场原则的基础上的,不管是个体工商户,还是上市公司都必须遵守这个游戏规则。上市公司一旦采取财务欺诈这种不法途径,是无视市场规则,践踏这“三个公平”,打破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更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市场经济而言,有序的资本运作规则是市场经济立足和发展的根本要领,更是国民经济生生不息的行业规范标准。同时,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容易对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动摇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建设。

五、结语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是一种恶劣的扰乱市场经济的形式,轻者损害投资者或者债权人的权益,重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动摇国民经济的根本——信用基础。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并不是无形的,小打小闹或许看不见,但是,持续的财务欺诈必然会逐步从阴暗面呈现,可以从增收情况、利润结构、内部管理、主营业务、外部环境等识别,发现财务欺诈风险,应该及时止损。上市公司也应充分自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强化内部监管,完善奖惩机制,健全公共诚信秩序,才能避免财务欺诈行为的出现,以便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公司财务欺诈财务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研究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多元化战略下的雅戈尔公司财务风险研究
关于加强房地产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新车售前维修未告知消费者是否构成欺诈
独立保函欺诈举证问题探讨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欧洲网络犯罪:犯罪类型及比例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