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国内小麦市场形势展望
2021-01-02焦善伟
焦善伟
(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进入2021年以来,国内小麦市场延续上涨行情,部分地区出现明显涨幅,河北、山东局部麦价达到2 600元/t以上,主要是受玉米价格走强、节日效应带动面粉消费、企业补库意愿较强及疫情反复等影响,饲料养殖企业及贸易商抢购小麦积极,1月政策性小麦拍卖周度成交量价齐增;随着春节到来,市场购销逐渐平淡,加之国家采取调整政策性小麦拍卖规则、上调拍卖底价等措施,年后小麦市场高位回落并逐渐企稳,期间伴随阶段性小幅涨跌行情。截至4月末,主产区普通小麦主流进厂价多在2 500~2 560元/t,较2020年末上涨60~100元/t。
随着夏收逐渐临近,国内小麦市场在供需宽松格局下,总体保持以稳为主运行,下游用粮企业采购心态较为谨慎,各市场主体将关注焦点提前转移到了新麦产情、收购准备等方面。初步来看,预计2021年新麦收购价格同比将高开,区域价差、新陈价差也将缩小,后期随着各市场主体逐渐入市收购,购销博弈心态将趋强,但在国家小麦库存充足、调控力度加大等影响下,后期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行情的可能性较小。
1 2021年全国小麦面积增加,产情将对市场购销产生较大影响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部分主产区如地下水超采地区等小麦面积有所调减。而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特别是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的背景下,确保粮食数量、质量安全的任务越来越重,国家对粮食生产及种植结构的重视和调整力度也在加大。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2021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20多万hm2,是4 a来首次增加,预计达到2 233.33万hm2[1]。
自2020年秋冬播以来,主产区大部气候条件较好,土壤墒情总体适宜,冬小麦生长发育较快,长势较好,为夏粮丰收打下了较好基础。截至4月下旬,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小麦处于孕穗抽穗期,江淮、江汉、西南地区大部处于抽穗扬花期,小麦生产已经进入了生长关键阶段。而据气象部门监测,2021年气象年景不容乐观,旱涝、极寒、极热等极端天气可能多发,重大病虫害也呈重发态势。其中,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及穗期蚜虫等,在部分地区呈偏重发生或流行态势,需要农业部门、种粮农民提前防控、加强管理[2-6]。同时,小麦生育后期特别是5月中下旬,天气不确定性仍较大,面临着倒伏、干热风、烂场雨等多重风险,并将成为影响2021年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但初步来看,在面积增加、目前长势总体较好的支撑下,如果后期天气正常,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预计2021年度全国小麦产量将达到1.35亿t,比2020年增加0.6%[7]。
2 替代优势明显,预计国内小麦饲用需求大幅增加
自2020年4月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呈现持续上涨行情,价格迭创新高,华北、南方销区最高达到3 000元/t以上。进入2021年以来,玉米价格涨势依然保持,尽管春节后经历了一个震荡调整且逐步回落的过程,但4月后总体又开始震荡上调。截至4月末,东北用粮企业玉米主流收购价2 580~2 750元/t、华北地区在2 850~3 000元/t,广东港口散船玉米报价2 950~2 980元/t。与国内小麦市场价格对比,华北地区仍达到350元/t左右的差价,使得小麦饲料替代优势仍较为明显,目前替代范围已经扩展到销区,并从禽料扩展到猪料加工。
后期来看,尽管在市场自身调整和国家政策干预下,国内玉米市场供需已基本趋于平衡,价格大幅波动或出现持续性行情的可能性已不大,但下跌空间也有限,毕竟饲料用玉米和深加工用玉米需求是刚性的,而且随着生猪养殖业的恢复,饲料需求的增长也是推动或支撑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而从小麦市场后期走势看,因国家库存充足、口粮品种特性等,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不大,与玉米之间的价差或将长期保持。受此影响,预计2021年度国内小麦饲用消费同比将大幅增长,在2021年夏收中,饲料养殖企业也将成为市场收购的主力军。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2020—2021年度我国小麦饲料消费量约4 000万t,比2019—2020年度增加2 100万t。另外,受经济形势、居民饮食结构变化等影响,面粉消费将基本稳定,预计国内小麦2020—2021年度总需求量约1.51亿t,同比增加2 395万t。基于此,国内小麦产需关系将趋紧,后期库存消化也将继续加快。
3 政策性小麦竞价销售量增价涨,后期仍将发挥“风向标”和“稳定器”作用
自2020年10月以来,受玉米-小麦比价拉大、小麦饲用替代优势越来越明显影响,政策性小麦拍卖市场作为稳定的粮源供应渠道,饲料养殖企业及贸易企业参与的热情逐渐提高,特别是2021年1月,更是出现了竞拍激烈、高溢价、高成交的现象,并带动小麦市场价格水平同步抬升。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在1月、4月先后对政策性小麦交易规则进行了调整,一方面从1月下旬开始提高了参拍门槛,保证金从110元/t上调至220元/t,同时须预付1 000元/t货款,并要求买方企业不得违规借用其他企业资质参与竞买,也不得违规代其他企业竞买;另一方面,对交易资格进行限定,从4月7日起仅限面粉加工企业和饲料养殖企业参与竞买,并承诺所购买的小麦只能自用、不得转手倒卖,有关部门适时开展抽查。4月12日开始,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2021年粮食库存消化部分品种销售底价》公告,将2014—2020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底价上调60元/t,即国标三等2 350元/t,另外轻度不宜存小麦拍卖底价2 000元/t,相邻等级价差40元/t。涉及政策性粮食拍卖的措施接连出台,从效果来看,在有效“挤出”中间溢价、加快粮食流向用粮企业的同时,也使得用粮企业采购心态放缓;但拍卖底价的提高也抬升了国内小麦市场价格的底部,并将抬升新季小麦收购价格水平[8]。
据统计,截至4月28日,2021年以来国家举办的政策性小麦竞价交易会累计投放约6 427万t,累计成交达到2 765万t,总成交率约43%,4个月的成交量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2 323万t的总成交量。根据收购量估算,截至目前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库存余量已不足5 000万t,在有效发挥保供稳市功能、引领市场预期的同时,也实现了去库存化。除此之外,国家对小麦市场的调控手段多样且有力,能够确保后期小麦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如新型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基本成型,强化了对市场的监测预警能力,利于宏观调控精准高效;中央储备粮“压舱石”和地方储备粮“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调控的物质基础坚实;预期引导、储备吞吐、产销衔接等调控手段多样,灵活性较强[9]。
4 202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上调,预计预案启动可能性小
近2 a来,随着国家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不断完善,托市更多的是承担市场价格的托底作用,小麦购销基本实现了由政策性收购为主向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收购为主转变。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信息,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1年生产的小麦(国标三等)最低收购价为2 260元/t,等级差价40元/t,较2020年提高20元/t[10]。同时发布通知,根据近几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数量,继续限定收购总量为3 700万t。
综合上述分析,2021年产小麦收割上市后,各主体抢收的积极性比较高,再加上近期来部分地区储备小麦招标采购成交价在2 500元/t左右,以及当前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成本价2 380~2 460元/t(底价+出库费),预计新小麦价格同比高开并稳走的可能性大,2021年产小麦托市收购执行预案启动的可能性不大。而在2021年4月15日公布实施的新版《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为保障市场供应、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必要时可由国务院根据粮食安全形势,结合财政状况,决定对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政策性收储[11]。考虑到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和最低收购价小麦库存结构,在托市难以启动的情况下,不排除在部分主产区启动政策性收储的可能。
5 预计2021年度小麦进口量增加,饲料麦占比较大
2021年以来,受全球疫情、部分主产国不利天气影响新作产量预期及进口需求增加等影响,国际小麦价格震荡上涨,特别是4月中旬以来,部分主产国旱情不利小麦生长引发供应担忧,带动国际粮价涨至近8 a来新高。截至4月29日,美国近月合约软红冬麦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3 376元/t(免征额外关税后的总成本约2 724元/t),较2020年末上涨432元/t。随着北半球小麦收割的临近,从权威机构公布的供需数据看,2021年世界小麦产量仍将高于2020年,但因部分国家进口需求增加,世界小麦库存将有所下降,对后期国际麦价仍将形成一定支撑。美国农业部4月供需报告预计,2020—2021年度全球小麦产量约 7.76 亿 t,同比增加 1 263 万 t;总需求量约 7.81 亿 t,同比增加3 383万t;贸易量约1.99亿t,同比增加739 万 t;期末库存约2.955亿t,同比减少452万t。这其中,预计中国进口量将达到1 050万t,同比增加95%,这也将是1995年以来我国最大的小麦进口量。据海关统计,2021年1—3月,我国已累计进口小麦292万t,同比增加131.2%。其中,从主要进口国来看,澳大利亚约97万t、加拿大约77万t、法国约59万t、美国约46万t、立陶宛约7万t、哈萨克斯坦约6万t。相比往年,我国小麦进口不仅数量增加,而且来源国明显多元化。这其中,因成本优势,饲料小麦进口占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