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
2021-01-02陆燕
陆 燕
(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小学,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引言
语文并非是依靠技巧能够取得理想成绩的一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都必然会与之前学到的知识相结合,或者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那么一定要拓宽其课外阅读渠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融入书本中,真正地与作者的思想相融合,由此能够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而且还需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运用多元化的手段鼓励学生真切地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与美丽,只有从小培养、从小做起,方可夯实学生的基础,使其对阅读形成浓厚兴趣。接下来,笔者首先探讨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接着对具体的应用措施展开探究。
一、教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我们探索世界最原始的驱动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也会驱使着他们进行学习和阅读。但是,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自我学习后,学生会遭遇许多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会对小学生的兴趣造成严重的打击,降低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甚至对阅读感到反感、恐惧。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保持乃至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的兴趣。
(一)能够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缺乏自控能力,在课堂活动中很难维持长久的学习热情,不过若在教师的个性化引导下,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个人喜好等为其推荐一些感兴趣的书籍或文章,必然能够提高其注意力,使其沉浸在书本的海洋中,由此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独有魅力,由此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欲望。例如,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可以在教室里为学生创设一个图书角,为学生放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刊物,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放在“图书角”,与同学一起分享与互动,由此能够达到阅读资源的高效利用的目的,这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爱上语文。
(二)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由于小学生平时的生活是非常简单的,基本上是学校和家的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平时接触的人群也比较简单。不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画面与事物,能够体验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人情民俗等,也能够从中了解一些未曾涉及的生活技能与常识。通过长时间的累积,必然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思维模式得到进一步优化。例如,在鼓励学生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我可以安排学生进行“3分钟的课堂讨论与交流”,通过课前这3分钟的交流,鼓励学生对自己阅读后的心得进行分享与表达,由此能够将自己在阅读期间的所感所想表达出来,并向大家介绍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这对于扩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以读促写,读写不分家。”那么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所以一般会出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尴尬现象,若要解决这一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阅历,由此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将其中一些优美的语句、经典故事等引入到文章中去,促使自己的写作内容更加充实,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比如,我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笔记,将其中一些优美的语句摘录下来,或者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记录下来,由此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内化迁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等都是有很大帮助的。那么后期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文章内容空洞、语言单调等问题了。
二、教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自身就会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但是当他们看到大段的文字时就会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将他们对阅读的热情浇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的阅读兴趣战胜对阅读的厌恶和恐惧,最终自己开始进行阅读。例如我在讲解《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们围绕题目思考,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然后自行到课文当中找答案。另外,教师不能只注重课内阅读,也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课内和课外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提供学生阅读方法
小学生刚刚接触阅读,他们对于阅读的学习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章法,因此他们的阅读效率十分低下,因此教师需要教给学生们正确的阅读方法。简单来说,阅读中最重要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就应该通过足够的训练让学生可以在阅读时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相应内容,并能结合文章说出其中的含义。如果学生掌握了这样的阅读方法,那么大部分阅读对他而言就没有任何难度。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发挥辅助教学功能。由此能够摆脱传统课堂的局限性,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等神经调动起来,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平台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文章相匹配的音乐,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自我陶醉,然后结合多媒体的图、文、音等为一体的教学特点,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揣摩作者的思想,以便于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刻理解,由此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并逐步培养阅读兴趣。
(三)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在学习当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重要。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可以愉快地进行阅读,阅读中出现了问题,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让教师帮忙解决。环境是群体的环境,当出现了一个集体阅读的环境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将会被动地融入这个环境当中去,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让整个班级充满阅读的氛围,成为一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但是,课内的阅读就只有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的,教师需要及时地寻找足够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足够的阅读,最重要的是在为学生创设良好氛围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更多的人文关怀,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依赖,方可使学生更积极地跟从教师的指导,逐步提高学习效率。
(四)培养学生主动意识
学生们只有对文章有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进行阅读,所以教师在准备阅读材料时应该选取多个种类的文章,可以有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文章,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要有神话、童话、寓言等易于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文章。另外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地进行选择,是要练习生字、词语还是要进行阅读训练。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主动进行阅读的意识,让学生不再拒绝阅读。当然,在学生阅读的道路上,必须要由学生自发地参与,方可真正地学习新知识,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对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与想象能力,只有学生能够自由想象,方可被文章内容所吸引,由此才能够实现自发地参与和互动,从而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五)重视语文朗读能力
在语文当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朗读能力和阅读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朗读,学生会浸入到文章所营造的环境当中去,可以对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然后学生结合自己通过阅读方法获得的信息,就能对文章所想表达的内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另外,朗读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内需要背诵文章的记忆,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可谓一举多得。所以,这也是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学生能够融为一体,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朗读,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在学生获得情感共鸣的过程中,教师从中给予指点与启发,由此能够使学生在理解文章主题思想的前提下更高效地朗读,进而能够获得进步与发展。
三、结语
小学生刚刚接触阅读,对于阅读处于既感兴趣又有点恐惧的状态,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变得乐于阅读、善于阅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建议教师们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供学生阅读方法、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培养学生主动意识、重视语文朗读能力等方法,从多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并能自主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时,阅读对于学生而言就成为了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情,他们就会主动地进行阅读,深入地思考文章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