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营造良好氛围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01-02王倩倩
王倩倩
(山东省无棣县五营回民学校,山东 无棣 251912)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学对师生两方面的要求都有所提高。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能够通过合作式的实践过程来更加到位地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语文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更加真实地对课堂内容展开思考与分析,从而能够显著地帮助学生强化语文学习能力。
一、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是与新课改浪潮相顺应的一种学习模式,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能力相对有限,通过合作学习便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与实践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众所周知,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将自己对语文教材的主观理解单方面地传授给学生,但学生并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这些内容,而只是在听讲后被动地接受学习,对学生来说,此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故而难以实现理想的目标与教学成效。而合作学习重视学生个体,故而其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更加真实地感悟到学习知识的种种乐趣,同时也能建立更为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会让学生降低畏惧心理,也能够使学生适当地减少学习任务。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增加每一位学生个体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这有利于加强小组内各位学生成员之间的知识互动,从而促使学生形成互助意识。若是教师能够将学生恰当地进行分组,则可以降低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的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学生能够在集体中将共同探讨出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创设趣味课堂,培养合作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之时要以帮助学生培养合作学习技能为目标,由于小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差,故而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依据设计情况来设计合理的趣味活动,从而完善教学情境的趣味性,同时正确把握教学时机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有价值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强化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合作能力。例如,在识字教学之时,教师可以采取将所教汉字编入优美歌曲的手段来展开教学。由于此类歌曲歌词朗朗上口,并且节奏感强,而且学生对于此类歌曲也具有极大的兴趣,所以教师便可在课前将此类歌曲进行展示,让学生学习诵唱。在唱完歌曲之后,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教师便可以将歌曲中出现的生僻字找出,并向学生提问。这时教师即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相互探讨学习,并且在课堂的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整地唱出这首歌曲。借助此法可以帮助学生熟记并牢牢掌握歌曲中的字词,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故而能够在保证学生学习到新知识的同时保障教学质量并提升课堂效率。
(二)注重课堂的互动性
课堂教学期间,教师要在恰当的时机暂停些许时间来与学生展开互动。在讲解部分教材内容时,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对此部分进行分析探讨,让学生通过互相分享,来对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理解。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便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及时抓住恰当的时机来为学生多提供互动机会,从而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并且学生需要根据课堂的重难点利用实践合作的方式分析内容,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大大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需要讲解课文内容时,应让学生先自行通读全文,接下来再组织小组讨论来全面分析所学文章体现的中心思想。这样一来,不仅加强了同学们的交流意识,也帮助他们提升了自我表达与分析总结能力。
(三)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习任务
语文教学中,各位学生之间由于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时,必须要因材施教。结合他们知识储备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来合理分组,可将理解力强的划为一组,差的划为另一组。这样不仅能够在分配语文任务时,根据两组不同的学习水平及能力做到合理分配任务作业,而且有利于按照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性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教授一篇全新的课文时,针对语文水平较低的小组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篇阅读全文,在阅读完毕后划分段落,并安排学生按照文章内容来扮演不同角色,再开始朗读,从而更加到位地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针对学习能力稍好的另一组,教师应该要求他们在通读全文的前提下做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既要读好文章,还需理解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与所表达的真实感情。教师若能够做到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就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
(四)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反馈
教师应在每个小组完成分配的语文学习任务后,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激励与评价。针对任务完成较好的小组,老师应该对其提出表扬,也可让其作为学习示范展示给其他小组的学生。但对于学习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目标的小组教师也不应严厉批评,而是需要激励学生对其提出鼓励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从而促使他们伴随着自己的学习动力去开始对语文知识的探索。对于班级中存在的上课相对不够积极的学生而言,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的性格以及学习情况,选择适应于学生个人情况的具体策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师所组织的课堂活动。对课堂表现优异者,教师除过激励与表扬之外,也可提供一些小礼物来作为对于学生的奖励,从而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课堂中继续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对于学生自身而言,也能够通过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更加正确认识自己,重视自己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更深入地学习奠定基础。
三、应用合作学习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落实教师指导,避免“表面”合作
教师若想真正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的课堂质量,就需要将合作学习落实到位,开展合作学习期间,也不应该存在仅仅是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而进行此项教学活动的心理,让学生完全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这样会使得学生不能够真正体会在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的意义,也不能真正参与到此项活动中去。最后的结果只会是让学生围成一个小组进行闲聊,看似是在进行合作学习,其实学生都在聊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对于课堂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充分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保障学生均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由于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心理发展和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合作教学时也应充分重视这一点,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有效措施,避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不均衡,从而保证学习效果。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说,一般性格外向且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参与小组讨论的次数较多,参与度较高,并且能够在小组中展示自己,从而更大程度地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但对于性格内向且语文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而言,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更为重视这些学生,为其提供更多机会,积极关注他们在小组中的实际表现,促使其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建立科学评判机制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今后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就需要建立科学的评判机制,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有部分教师会忽视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长此以往,会使这部分学生不能在课堂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会致使其丧失学习语文的热情,最终便可能导致其成绩逐渐下滑。
(四)真正做到合理分组
老师在进行小组分配时,应注意要保证组内成员语文水平差异不能较大。若是小组内存在与其他成员语文学习水平差距较大的成员,则会导致这些成员无法在组内真正参与到讨论中去。故而,教师务必要积极注重分配合作学习小组的合理性,从而确保学生有序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融入合作学习是极为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此项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语文知识。为了提升教学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总结经验,纠正教学方法中的缺陷,以期在今后能够更好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