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劳务管理规范策略研究
2021-01-02苗刘军赵庆国刘自帅
苗刘军 赵庆国 刘自帅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当前,在建筑工程建设内容日益复杂、建设难度日趋提高的背景下,劳务分包逐渐成为工程建设的重要方式,这一方式主要是将不同的工序分别承包给专业化的队伍,通过分工与协作,提高工程的整体建设效率及质量。但是,劳务分包作用的实现,对于现场劳务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实践要求。因此,必须加强思想认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对现场劳务管理进行规范。
一、施工现场劳务管理各模块的规范策略
1.规范履约保证金管理
履约保证金,是向劳务分包单位所收取地避免其出现违反劳务合同规定行为的费用,通过收取保证金,能够有效确保劳务合同得到履行,维护合同的法律效力。与此同时,增强分包单位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推动其严格履行合同中规定应由其履行的义务,确保工程按照计划进度高质量地完成。履约保障金一般收取合同金额的10%,需要在与分包单位正式签订合同30日内收取,在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对履约保证金的收取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了解,与分包单位进行协商,并监督其履行合同。在这一过程之中,若分包单位出现任何违背合同中条例要求的行为,工作人员应及时与其进行联系,督促其立刻进行整改,并给出具体的整改期限,若其无法在期限内完成整改工作,则需要扣除履约保证金并做好相应记录。
2.规范劳务队伍入场管理
在分包单位正式进入施工现场时,工作人员需对其劳动资质进行审核,要求其提供各类证书,对劳务人员名单、设备、材料等进行登记,对所得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并建立档案,并向劳务人员发放出入证和实名登记卡。与此同时,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与生活区域加以合理划分,并与分包单位中的负责人员进行交底。此外,入场后、正式开工前,管理人员需组织入场教育活动,帮助施工人员明确相应注意事项,尤其应着力通过这一安全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确保其落实安全施工要点。对于入场教育的参与情况,管理人员应做好相应记录,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分包单位进行沟通协调。
3.规范工作进度管理
确保工程按照计划进度完成,是实现高水平造价控制的重要途径。为此,工作人员必须对工程建设计划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对施工过程中各个项目的劳动力需求进行动态化监控,依据进度时间点进行合理的调节与控制,确保分包单位按照关键时间节点履约,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调整进度计划,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若出现实际施工情况严重偏离计划进度的状况,则需要与劳务分包单位进行协商,通过交流讨论对施工计划进行系统性的调整和优化,并同步做好相应的动态化控制工作。
4.规范质量管理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现场劳务管理工作必须将质量管理作为核心与重点,配备专业的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由其负责与分包单位进行质量目标交底,确保分包单位明确施工质量要求,并签订相应的质量保障协议,以条文的形式对质量管控标准和具体的施工职责加以明确。质量管理应贯穿现场施工全程,除由专职人员负责监督之外,还应推动分包单位定期进行自查,从而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及缺陷,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其加以解决,同时,注意避免在后续的施工中出现同类问题。对于施工人员在实践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落实情况,管理人员同样需要认真进行监督和控制,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以此进一步增强劳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减少主观因素对于工程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
5.规范实名制管理
通过实行实名制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对劳务分包队伍的实际构成等基本资料进行系统了解,并有效地获得关于劳务结算工作和劳务纠纷处理的可靠依据。用工、培训、工资发放及安全保险办理等活动均需要以实名制信息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之中,工作人员应重视应用统计表、报表及信息化档案的形式对各类实名制信息进行整理归档,从而为其他活动提供相应支持,保障劳务人员的各项权益。
6.规范退场管理
劳务分包单位的施工项目经过审核,确保质量达到施工标准之后,方可正式撤出现场。退场管理同样是现场劳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需要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展开退场方案制定,方案中应包含分包单位撤出现场的具体形式、撤离日期及撤离期限等内容,并对收尾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明确,确定人员、设备及材料的各项退场安排,并签署相关文件,包括离场清单、退场通知等,对于这一过程中签署的各类文件,工作人员需做好归档处理。此外,分包单位需将证件退还给建设单位,因此,管理者需要对证件的归还状态进行监督,避免出现纰漏。
7.规范履约考核管理
在现场施工开展过程之中,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其履约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一般每月开展一次系统性考核工作,注意围绕考核结果与分包单位进行沟通协商,从而改善合作质量。与此同时,实现劳务费用与考核结果相挂钩的制度,以此切实增强劳务单位的履约积极性,若考核结果不符合施工质量与安全性标准,则需要进行扣除相应劳务费用的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若通过考核发现项目中存在不符合合同要求的问题,管理人员应签发《问题整改清单》,给定整改期限,督促分包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相应整改工作。如果问题极其严重,不仅应督促整改,而且需要与分包单位中的负责人进行谈话,以此彻查问题成因并展开责任追究,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根本性解决,避免其负面影响扩大化。
二、加强施工现场劳务管理的其他注意事项
1.及时签订合同
合同对于规范现场施工行为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为提高现场劳务管理实践水平,管理人员应及时与分包单位签订用工合同,严格遵循“先签合同后入场”的基本原则,坚决避免出现“先入场后签合同”的情况。用工合同中应对人员管理、履约担保、责任追究、项目结算等内容的具体实践准则和方法加以明确,尤其应突出劳务人员入场、退场、信息备案、事故处理等具体事务的处理方法,从而提升合同条文的实践指导性。
2.确保手续齐全
劳务分包单位在现场的负责人应为其法定代表人,如果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因故无法亲临现场担任负责人,其代理人只有在出示齐全的委托手续之后,才能担任现场负责人。因此,管理实践中,工作人员必须对委托授权书的内容进行核验,确保手续齐全。通常情况下,委托授权书应囊括具体授权权限、授权项目及时授权期限等内容,从而确保其真正拥有相应的权限,确保合同具有法定效力。
3.确保备案完整
在开展实名制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要求劳务单位提供劳务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劳动合同原件等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系统备案处理,注意对劳动合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避免出现伪造劳动合同的情况。必要时,应督促分包单位现场签发、盖章劳动合同,从而有效保障劳动合同的合法效力,确保劳动合同备案的有效性。
4.监控工资发放
对于劳务人员工资的发放情况,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动态化实时监控,尤其应重视避免出现拖欠工资的行为,从而防止出现劳务纠纷的情况,避免对于工程建设及企业形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践之中,应建立关于工资发放的备案制度和代付制度,对工资发放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在获取劳务单位代付委托书后,直接将工资打入劳务人员工资卡中,并做好相应代付凭证备份。在各类重要节假日时期,应督促劳务单位合理规划自身所持有的资金,足额发放工人工资,从而有效防止恶性劳动纠纷的出现,确保企业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结语
为了适应建筑行业劳务分包现象普及化的趋势,必须加强思想认识,提高对现场劳务管理工作的重视,通过对履约保证金、劳务队伍入场及出场、工作进度、施工质量、实名制、考核等模块的管理实践加以规范,并落实及时签订合同、确保手续齐全、确保信息备案完整以及对工资发放状况加以监控等细节性注意事项,从而切实推动现场劳务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