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1-02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奉化分校 浙江·宁波 315500)
为扎实推动《浙江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的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加快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全省部署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程、教师质量提升工程等重点工程。在《行动纲要》中第五条提出搭建全民学习平台,建成覆盖全省的终身学习网络和区域性学习中心。这就要求在方案实施过程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有序推进、贴近群众、特色发展”的工作理念,推进成人学校(社区学院)与校外合作机构挂牌合作办学协同建设发展,从根本上推动学习共同体素质教育的提升,也要为区域全民学习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社区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挂牌合作办学机制面临挑战和机遇。
1 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部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校校合作未能厘清职责
作为区级层面的社区学院,在属性上与成校处于同等地位,共同接受区教育局职成教科统一领导;在工作性质上,社区学院对成校的指导引领还未形成有效机制,还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层面,区层面缺乏一定的指导服务体系。校外培训机构作为独立的企业经营团体,行政上由教育局职成教科审批,教育职能方面接受乡镇教办的督导,社区教育与培训机构挂牌合作办学职责未厘清,办学目标不清晰。
1.2 社区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挂牌合作办学,缺乏系统的有效的合作办学模式
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合作办学处于挂牌形式上,合作深度较低。目前虽然区职成教根据国家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未能针对社区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办学模式建立长久的保障机制,实际的政策操作性概念模糊,只能够通过逐渐地摸索来进行完善。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是以各成校为主体来开展的,两者之间的合作流于形式,未能实现真正的长效合作发展模式,主要是原因是成人学校是为完成主管单位布置的任务,为学习共同体、学习型城市建设而工作,是非盈利性机构;而培训机构是为实际市场需求为发展目标,是盈利性机构。两者之间的目标不相同,所开展的各项合作必然会朝着利益最大化方向发展。如何开展真正的合作,达到互利共赢,既需要政策层面的监管,也需要系统性的合作机制作为保障。
1.3 社区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挂牌合作办学参与度较低,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在社区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挂牌合作办学模式下,因为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指导规划不够系统全面,各学校各自为政,社区学院及各成校与培训机构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导致工作重复,资源浪费。项目实施存在局限性,成人学校与培训机构两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没有明确的界定,合作办学不能保持良好发展状态,挂牌合作更多体现在“挂牌”,合作交流较少。在对学员进行评价时,只有传统的评价模式——通过测验的方式进行评分,缺乏系统的评价方法,培训机构基本不会或很少参与评价。培训结构参与社区教育的意愿和主动性未能完全真正体现,两者之间缺乏共情。
1.4 社区学院与成校之间项目建设,缺乏信息共享
在“互联网+”的时代没有充分利用奉化终身教育网这一平台。社区学院与成人学校关于项目的开展情况,缺乏统一的沟通,都只做本单位要做的教学任务,致使项目工作的开展出现重复现象,与社会培训挂牌合作办学机构各做各的,最终浪费人力物力。而事实上,社区学院和成人学校都有各自非常优秀的教育教学项目资源,如“一校一品”项目。因此,如何在体现各自的特色项目基础上,更好地进行项目建设的合作和交流,打通项目共享渠道,需要区级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发挥社区学院的指导引领作用,促进信息共享。
1.5 师资力量薄弱,人才欠缺
合理的师资力量应该是“老、中、青”的合理布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社区教育师资年龄普遍偏大,且师资分布以文化课教师为主,专业课教师缺乏。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已经缺乏精力,捉襟见肘,社区教育教师大都只能参与管理任务,真正参与一线教学任务教师极度稀缺,不仅影响教师的正常成长,更对合作教学造成严重影响。
2 完善社区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挂牌合作办学机制的对策
2.1 统筹规划,加强组织领导
社区教育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工作由区职成教牵头,委托社区学院和各成人学校组织工作,必须加强统筹规划形成“区教育局牵头、各合作方参与、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明确并厘清各方工作职责,积极稳妥、富有成效地推进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办学活动。
2.2 完善机制,加强合作办学
区职成教科应积极介入社区学院(成校)与培训机构校企之间的合作,从政策上做好引导工作,确保合作办学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落实,切实处理好学校与培训机构之间的关系,平衡好双方的利益。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搭建平台,促使社区学院(成校)、培训机构及地方特色产业农、林、渔等三方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主动参与的合作方提供信息服务,进而提高学校与培训机构的参与积极性。严格落实准入制度,以此来提高合作各方的利益,实现共赢机制。使学员学到知识能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社区学院(成校)积极倡导终身教育理念、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培训机构与“农、林、渔”等方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实现经济利益的增长。
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形成共赢的学习支持服务运作机制,即“政府统筹、社区学院主导、多方联动”的基地运作机制。“政府统筹”指教育部门牵头统筹,区教育局在挂牌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建设中起指导和引导作用,为挂牌合作办学建设提供政策、制度、组织和经费保障,负责统筹协调工作。挂牌培训机构的建设与实施工作以“社区学院为主导”,社区学院负责成校终身学习信息化分平台和教学资源的协调、师资管理和项目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过程的管理与实施等运作的主要工作,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非学历培训项目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多方联动”指拓展多向合作,加强校校联合、校企联姻。
2.3 协作交流,加强互联互通
社区学院、成人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影响“校-校”合作办学模式效果的重要因素。“校—校”合作办学模式最大问题在于沟通,所以要从构建机制角度出发,完善沟通流程,并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辅助来解决此问题。
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就日常工作进行交流分享,对工作中的“痛点”与“通病”开展讨论,推动项目的特色化、差异化、互补化的发展。强化经验交流,夯实管理制度化,激活培训机构细胞,推动品牌项目建设。整合资源要素、发挥各成校优势,统筹对社会开放,加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培训项目新格局。发挥区域条件优越,坚持以人为本,形成一条“培—践”链接,统筹“农、林、渔”系统治理,提高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2.4 共建平台,加强资源整合
以社区教育挂牌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借助社区学院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依托宁波智慧教育、宁波市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数字化网络服务平台作为实现社区教育与合作办学对接的切入点。合作办学网络服务平台是以合作办学为主要内容、以提供技能培训、素质提升教育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区域(公共)网络平台,它既是开展合作办学的重要阵地,又是成校教育面向社会的窗口,也是沟通成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办学各方的桥梁和纽带。
依托宁波智慧教育、宁波市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镇(街道)成校终身学习信息化分平台,推动优质学习资源共享共建,把成人学校打造成城镇居民的数字化学习中心、信息服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共同参与分平台建设,不断满足城镇居民的个性化、品质化学习需求。
2.5 优化整合,加强师资保障
充分利用成校教师在管理方面的优势来对培训机构管理进行补充,利用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优势来对成校教师专业队伍的进行补充,实现教师队伍的双赢,利用培训机构教育教学资源,使培训学校成为成校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育基地。
首先,充实师资力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从现有的社区学院(成人学校)兼职的培训课程的辅导教师队伍中,筛选出一批技术骨干、各行业专家做相关课程的培训教师,建设成由各专业骨干教师、各行业专家组成的能满足非学历培训需要的合作办学基地师资队伍。其次,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是对社区学院(成人教师)正式在职在编教师,制定一系列“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成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师,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由区教育局牵头联合高校为培训创造条。三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技能竞赛、教育科研和应用型项目开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成为既能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又能胜任非学历培训实训技能指导任务的多面手。
3 结束语
探索挂牌合作后的运行机制,制订社区教育评价标准,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统计制度,加强对社区教育发展状况基本信息的收集,确保成人学校与培训机构找出能够推广的经验做法和有效的教参,最终提升社区学院(成人学校)对社会的影响力。为学习共同体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促进辅导教师个人业务能力,培训“双师型”教师创造条件;为培训机构构建科学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等提供帮助;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健全社区教育制度,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社区教育挂牌校外培训机构,构建起完善的机制、功能齐全、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的社区教育与校外合作办学体系,基本形成部门协同、载体创新、特色鲜明的社区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