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焊接加工专业向机器人焊接转型发展的思考
2021-01-02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技师学院 山西·大同 037003)
0 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智能制造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2025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和逐步推进实施,加快了职业院校的转型发展和专业的更新换代。以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为核心,其中焊接机器人占据了工业机器人的绝大比例,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设备。由于焊接设备和机器人本体的价格大幅度降低,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和流水线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焊接机器人的发展是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国家层面的目标要求,是企业“机器人换工人”计划发展的基础,是制造业由量化向质化发展的必然,是标准化、精益化、批量化、模块化的一种基础,也是产业转型和人口发展趋势的一种必须。与之相反,焊接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机器人焊接方面的技能人才更为突出。受社会环境影响,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院校的焊接专业招生困难,高等职业院校年招生规模仅6000人左右,远远不能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技工院校焊接加工专业向智能焊接专业转型发展,如何培养机器人焊接技能人才成为十分急迫的问题。
1 国家对焊接加工专业转型和新型专业人才需求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国内各地相继出台政策,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广泛使用。离我们很近的山西富士康企业,也大力推进“机器人换工人”计划。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制造的基础,是工业4.0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焊接机器人又占有绝大比重。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工业机器人销量为14.4万台,稳居全球第一。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我国正在向制造强国的目标迈进。2015年5月,我国实施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出台,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技术纳入到我国大力推动的十大重点领域。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13—2020年,我国连续8年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2018年、2019年、2020年,我国市场销售的工业机器人分别为:15.75万台、14.40万台、15.74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其中焊接机器人,2018年销售8.25万台,2019年销售9.28万台。机器人的数量和应用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标志。根据最新统计,我国每万名工人拥有机器人数量仅为68台,而德国为309台,日本为303台,美国为189台。到2020年,机器人装机量达到100万台,大概需要20万机器人应用人员,而焊接用机器人占全部机器人的45%以上,因此每年至少需新增机器人操作员1.8万名。因此,中国焊接协会在“十四五”重点发展方向为:推进焊接产业数字化,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因而,机器人焊接的发展前景广阔,机器人焊接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大。
2 地区发展和行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对焊接加工专业转型形成的必然性
全国各地区的发展也离不开基础建设和各类加工企业的发展,就以大同地区为例,煤机制造业和机械制造业是转型发展的产业一部分。大同市将全力推动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在现有的装备、医药、物流等园区基础上,再规划发展一批工业经济园区,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40.38亿元,安排10万人就业。2018年大同市集中开工的项目有69项,全年开复工项目共176项,总投资1616亿元。目前,大同地区有30多家大型机械类加工企业。在山西转型发展的形势下,成为全国第二大能源企业的晋能控股集团,装备制造成为独立的板块运行,在集团“十四五”规划目标为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规划项目17个,投入资金22.57亿元,装备制造集团向着智能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以服务于地区和集团的技工院校也同样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压力,所设置的专业转型提升势在必行。
地区的快速发展依托于行业发展模式的不断创新,在基础建设中建筑、桥梁行业,非标焊接生产中,模块化的制造模式,机器人焊接应用正在以很高的比例增长。在机械加工行业,以前机器人焊接只在汽车制造企业得到广泛推广,现在焊接加工行业随着标准化、精益化、批量化的发展,机器人焊接的规模正在飞速发展,对于既懂焊接技能,又懂机器人编程的新型技能人才,需求量近乎饥渴。在广大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智能焊接专业”在2021年逐步实现,在企业和学校建设机器人焊接培训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的速度。加强机器人焊接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迅速壮大机器人焊接技能人才队伍的规模和水平。过去单一的手工焊接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向现代机器人焊接技能人才的培养的转型成为必然。
3 岗位意愿和人口规模对机器人焊接构成了现实要求
传统的焊工岗位,工作环境条件较差,岗位人员苦、脏、累。即使今天在严抓环境保护和改善劳动条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学习焊接技术,从事焊工工作。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焊工工作既不是一个高薪的工作,也不是个体面的工作,职业上升空间有限。家庭对孩子早期教育投入较大,不愿孩子再步入职业教育的校门。再加上基本生活成本的提高和职业教育地位低下,工厂招不到焊工,职业学校焊工专业招不到学生,成为现实的一种困境。焊接加工专业,技工院校很多开始停办,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特别困难,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严重萎缩,远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焊接专业的人才严重短缺。
另一个方面,中国人口红利将会逐渐的消失,公开信息显示,我国2016年出生人口为1786万,2017年为1723万,2018年为1523万,2019年为1465万(2019年公安机关统计为1179万),2020年公安机关统计为1003.5万。人口规模缩减这个现实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对焊工这个特殊岗位从业意愿构成了巨大的冲击。社会发展的需求,企业生存的需求,人员日益短缺,成为越来越激烈的矛盾,以机器人焊接替代人工焊接成了一种现实要求。机器人制造机器人,使机器人的成本迅速降低,企业已经开始了大量引进焊接机器人设备,必然会导致从事机器人焊接新岗位的人员急速需求。
4 向机器人焊接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代企业发展到需要稳定的焊接质量,精益的焊接过程,大批量的焊接规模,较低的焊接成本,机器人焊接比人工焊接做的更好,更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用工需求的转变倒逼着职业教育的转型。高职焊接加工专业的招生规模是以50%的速度来递减,中职和技工院校焊接加工专业已陷入招生困难的境地,甚至已取消该专业的招生工作。焊接加工专业的生存问题,让职业教育必须深入考虑,让学校作出抉择,让专业提升转型。另一方面,从业工作人员中39.26%对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新职业是了解过的,并且打算和愿意从事该项职业,其中18-24岁占比24.44%,25-29岁占比18.52%。45%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薪资是当地平均工资2倍,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薪资普遍高于当地平均薪资。较高的从业意愿、较高的薪资水平、较高的培训需求,让机器人焊接技能和智能焊接专业迎来发展的契机。向智能焊接专业转型,做机器人焊接技能培训,建设焊接机器人基地,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不失为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5 坚定未来发展需求,浅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机器换人”并非新话题,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机器取代人工就已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在机器趋于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今天,不少人担忧会失去多年从事的工作岗位,未来又将何去何从?然而,事实也再一次证明,新行业新领域的产生,在遏制,甚至淘汰一些旧产能、传统岗位的同时,必将催生新的就业创业空间和发展动能。横在我们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转型,适应新挑战、挖掘新机遇,尽早熟悉并掌握新的技能;另一条就是守旧,与新的趋势做抵抗,死撑到底。但因循守旧不可取,只会自断筋脉、自废武功。我们要实现未来发展的“弯道超车”,必须进行自我转型,顺应大趋势、找准新定位、接受新知识、学会新技能。机器人焊接技能和智能焊接专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信心。
最后,我想谈一谈自己在机器人焊接专业建设过程中一些浅薄不成熟的想法。焊接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是加强焊接机器人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训基地的建设以“产教融合”为导向,主要职能是服务当地实情,符合当地企业焊接生产的实际需求。实训基地配置的设备不求高大上,但其基本功能必须满足教学,培训,生产实践三个应用要素的要求。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有利于地方政府主导建设公益性的公共实训基地。
6 结束语
反观我国的焊接技术人才现状,人们对传统手工焊接岗位的从业意愿逐年下降,焊接技术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严重滞后,人才规格与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符机器人焊接应用人才缺乏。机器人焊接作为一种新的焊接工艺方法,正在我国各大行业推广应用,就目前看在某些特殊环境利用率不大,但在另一特殊环境也解放了大批一线焊工。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职业教育应该是领先于生产,而不是拖后于生产。所以机器人焊接教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