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歌赋中的气象学

2021-01-02谢静莉谢传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气象人类

谢静莉 谢传宁

([1]南京红枫叶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气象与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之间具有极其广泛的联系,这种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不可分割——气象是人类文化创造的背景和条件,人类的所有文化创造都是在一定气象背景下进行的,自然气象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类的文化创造与文学创作。

中国古代提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主张人类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寻找本心,寻找人类生存的意义。在这种文化思想的熏陶下涌现出了大量优美的反映自然之美和人类深邃思想感情的古诗词。这些诗词歌赋语言凝练,文笔优美,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

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

这两种本是气象学中的自然现象,而人类就通过这两种自然现象创作过不少优美的诗词。汉高祖刘邦就曾写过一首既有风又有云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译文:

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

我威武平定天下,荣归故乡。

怎样能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6年)十月,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后他击败了英布,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徐州),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招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地即兴创作了这首《大风歌》。此诗全篇只有区区三句,却充分表现了作者战场胜利,荣归故里,春风得意的思想感情,其诗用大风、飞云开篇,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显得踌躇满志,似乎手中胜利来自于天命所授,震慑世人,令人阵阵称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此时的东风在李商隐的笔下,不再是气势磅礴,所向披靡的情态,而是表现了作者一种低落的情绪,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东风无力,百花凋残,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是风,在刘邦笔下就是气势磅礴的大风起兮,在李商隐笔下就是怅然若失的东风无力,可见人类的思想感情复杂多变,与自然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着,而就是这复杂的情感赋予了人类文学以丰富的色彩和璀璨的辉煌。

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凝成云,云里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悬在空中时,就下降成雨。

天空中的水汽,冷却到0℃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多为六角形。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这里的雨是绵绵细雨,润物无声,滋润大地,带来春意芬芳,柔润舒适,让人不禁想起江南水乡烟雨蒙蒙的场景,婉约而清丽。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在这里陆游用风雨大作的场景诉说了心中渴望祖国统一,渴望勇战沙场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同样是雨,一个清丽温柔一个金戈铁马,同样是自然界的景物,在不同心境下,不同环境下,也被赋予了不同的生命色彩。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词创作的一首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这首词上阙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阙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这首词一直是众人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地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都吹折了,胡地才八月就下起了大雪,就像一夜间春风吹来,树上如梨花盛开一般。雪花飘入珠帘打湿了罗幕,就是穿狐裘也不觉得暖和,锦被也嫌淡薄。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外大雪纷飞,风都吹不动冻僵的红旗。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去,那时大雪已铺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已经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的印迹。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像这样的与气象学相关的诗句还有非常多,比如彩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与彩虹这一气象现象相关的诗句:“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雨霁彩虹卧,半夜水明楼。”——赵善括《水调歌头·雨霁彩虹卧》

霞:日光斜射在天空中,由于空气的散射作用而使天空和云层呈现黄、橙、红等彩色的自然现象,多出现在日出或日落的时候。通常指这样出现的彩色的云。

写云霞这一气象现象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等等,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不胜枚举。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与人类活动相联系的自然也是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环境因素,也成为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对象和内容,其中气象现象一直是文学产生以来所反映的对象和内容,而且随着文学形式的不断发展和丰富,文学反映气象的内容也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文学是人们对社会、对人生体验以文字形式的艺术表达,各种气象现象作用于人体和人脑,并产生不同的精神体验,把这种体验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构成了气象文学。文学反映气象,它把人们的社会生活体验与气象现象有机结合,有利于更充分更贴切地表达人们的体验和情感。

中华诗词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它记录着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思想状态,是遗留给后人研究历史以及文学的宝贵遗产,与当时的气象背景条件结合起来,诗人在不知不觉中利用了很多气象元素形成了许多与气象学相关的文学作品,令人们咀嚼起来津津有味,经久不衰,我们应该更好地研究、鉴赏、品味这些诗词,令与气象相关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气象人类
气象树
颤抖吧,人类
人类会成长起来吗?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